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3年2月冷空气影响我国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着重对2月6~9日这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从2月主要的天气过程来看,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极区存在两个极涡中心,极涡呈偶极型,亚欧中高纬度地区则呈现出两槽一脊型,冷空气在横槽内聚集增强,从而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天气的过程。造成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低温雨雪灾害,北方地区出现剧烈的降温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2.
受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槽结合东移的影响,2009年2月10日午后~12日夜间,北疆、东疆出现了强降温和明显的降雪天气,北疆大部地区、东疆地区达寒潮,阿勒泰为强寒潮。此次寒潮天气后,北疆地区从前期的温高少雪转为多雪低温时段。分析此次寒潮天气,发现2月份100 hPa极涡的活动存在异常。100 hPa的极区环流经历了一波(极涡绕极型)转二波(极涡偶极型)和二波偏东转正二波的演变过程,为此次转折性寒湖天气的产生提供了高层大气环流背景。同时100 hPa极涡活动的异常也导致了半球范围内500 hPa环流发生调整。大西洋沿岸低槽加深,欧洲高压脊发展东移,导致西西伯利亚低压槽在南下过程中与中亚低槽结合,"突变"加强西西伯利亚低槽东移,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同时高低空流场分析表明:北风带的偏北气流起到了向该区输送冷空气的动力作用,而南支上的西南气流起到了向该流场区输送暖湿热能作用,2个作用的结合,使位势不稳定且能量增加,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这是新疆产生冬季大降水天气的动力条件。同时,2月10~11日,700 hPa层上,温度露点差场在中亚到北疆地区有大片的高湿区,500 hPa上,该区域有多个站T-Td〈4℃,中亚槽为该区西部至天山中部地区的明显降雪起到重要作用。对此次天气过程的相关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强烈的冷平流输送及冷暖平流梯度和较充沛的水汽也在此次强降温、降雪天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NCEP再分析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6年1月22—24日且末县强低温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低温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来临前,且末县天气存在增温现象,增温越大则降温越大,前期增温显著可作为冬季寒潮天气预报的关键指标;此次且末县寒潮天气过程为横槽转竖型,强烈冷空气从西北部入侵,中纬度竖槽快速合并深入极涡槽内,极涡槽持续向南加深,推动地面冷空气向南增强导致且末县低温寒潮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阿拉善盟2014年倒春寒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3月到4月中旬欧亚环流为槽脊型,贝加尔湖高压脊偏强,导致我国气温偏高;4月下旬欧亚为纬向型环流,贝加尔湖高压脊强度减弱,引导极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4月下旬到5月上旬影响阿拉善盟的冷空气有3次。通过分析2014年倒春寒天气气候特征,对今后预测倒春寒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6年1月22—25日四会市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22—25日在四会市发生的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是一次显著的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强烈冷空气从西北部入侵,中纬度竖槽加快速度移动、合并深入极涡槽内,极涡槽持续向南加深,推动了地面冷空气持续向南边区域增强,进而造成四会市强寒潮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性低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弢 《北京农业》2014,(33):208
通过分析2014年1月7日~9日晋中市寒潮天气过程,发现该过程具有影响时间短、降温幅度大,并伴有降水等特点。冷空气积聚阶段在极涡附近形成横槽并在冷空气爆发阶段转竖,但是由于横槽型冷空气源地偏东,且在冷槽东移过程中转竖,所以真正对我是造成影响时该寒潮为低槽东移型。强冷空气的影响,气压、气温、露点变化非常剧烈。  相似文献   

8.
2014年10月10~12日,酒泉市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大风天气。从成因分析: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是由于北方冷空气不断堆积产生强的气压梯度风,由北部强大的冷高压所造成的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力形成[1]。500hPa前期受极涡分裂影响,在乌拉尔山形成一低涡中心,由于贝加尔湖北侧阻塞高压影响,该低涡稳定少动,新地岛附近洋面冷空气北下堆积,后期阻塞高压崩溃,系统开始快速东移影响该地区,导致这次降温吹风天气。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重点分析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并对秋季出现强风、低温、降水等天气的预报着眼点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2015年2月22~ 23日黑河市发生历史罕见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暴雪天气,给通信、交通运输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在此从天气系统、卫星云图、物理量等方面,对这次大雪、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过程主要是由蒙古低涡发展造成,低涡在黑河地区得到加强,不断有冷空气南下,西南暖气流北上输送,带来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为高湿度区,同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该地区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和位势不稳定能量;由于低涡的东部地区中低层阻高的稳定,低涡在黑河地区维持时间较长,降雪时间长,从而形成了这次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动气象站相关资料、micaps资料等,对2015年10月26日发生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地区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低压槽东移,经过陈巴尔虎旗上空,同时不断有新的冷空气分裂下滑,为陈巴尔虎旗上空的低涡补充冷空气,低涡发展并逐渐移出陈巴尔虎旗。此次天气过程的低空急流、相对湿度大值区和切变线两侧风向辅合产生强烈的水汽辅合,是雨雪天气的主要水汽特征。涡度和散度的加强,加上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对雨雪天气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杨文艳  任智勇  赵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6-9617,9628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盘锦小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雨雪相态转换时间为着眼点,探讨了降水相态转换时间对该次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流调整,极涡东移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是影响盘锦2月份降水明显偏多的主要因子;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时间维持,西南急流提供充分的水汽条件,是造成盘锦强降雪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639物理量、风云2C红外云图资料,分析2014年2月1日昌吉州的寒潮天气,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由西西伯利亚低涡在移动过程中向南加深和上游的冷高压移进新疆,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冷空气的强度很强。  相似文献   

13.
杜亚军  欧阳红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96-1190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5~7日岳阳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雷达资料、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地面冷空气是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与低槽、中低层切变结合,是此次暴雨过程的有利条件之一;K指数和位势涡度的演变与暴雨的发生发展一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5年6月10日乐亭县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0日乐亭县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主要受东北冷涡影响,槽前西南气流与涡后冷空气交汇,地面低压冷锋东移,途径河北南部地区,冷锋前部暖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此次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高空有正的大涡度值不断向下延伸,低层分布有负位涡,不稳定区域上方有冷空气叠加,促进强降雨天气发展;锋前暖平流加强推动地面低压发展,低层暖湿气流促使不稳定层结加强,乐亭县水汽、热力条件充足,再加上不稳定层结积累有利于强降雨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16.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2014年2月4—7日吕梁市出现了降雪天气。通过对此次降雪天气的高空、地面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涡切变、短波槽等是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不断向降雪区输送大量水汽,并形成辐合上升运动,能量场成为降雪天气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76-16677,1670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3~6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500 hPa鄂霍茨克海附近强大的暖性高压脊阻挡冷空气东移,使冷空气堆积加强,形成横槽并转竖;泰梅尔半岛旋转南下的极涡南掉与转竖的低槽携带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势力增强并取西北路径从黄河流域大举南下,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通过使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在2014年11月26至27日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亚欧中高纬两脊一槽的纬向环流形式中。亚洲北部有一极涡稳定维持,并向南伸出一个低槽,随着极涡向东移动,低槽也逐渐向东移动至东北部地区,槽后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给呼伦贝尔市带来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6-7级的阵风是由于强冷空气、地面气旋剧烈锋生与地面较大的气压梯度;强盛的冷平流时造成呼伦贝尔市大幅度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活动主要有3个特点,即范围较大、降温速度快、降水时间较长;寒潮爆发前回暖往往是寒潮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槽后较强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500 hPa负涡度带的一次次南下影响,可据此判断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南支槽;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地面冷空气呈东路不断渗透南下影响九江地区,导致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此次过程冷空气以中路路径为主,冷空气从蒙古经我国华北补充南下,冷锋在南岭停留3d后南移出海,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稳定维持,为低涡后部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下滑至江南,形成倒春寒。垂直结构分析显示,这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