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肉鸡双向选择品系第14世代群体(NEAUHLFG14)和AA肉鸡商业随机群体(AA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对鸡腹脂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出6个多态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这些位点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NEAUHLFG14中KDR基因的rs14483313位点多态性对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P)有显著影响(P<0.05),TUSC3基因的rs13548811位点对鸡后期体重有影响,EXOC1基因的GGaluGA263078位点在两个群体中都对7周龄体重(BW7)有显著影响(P<0.05)。TUSC3、PPAT、EXOC1和KIAA1211基因的突变位点对NEAUHLFG14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6个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腹脂性状的重要基因,但多态位点是否为功能性位点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鸡腹脂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筛选出五个与鸡腹脂重和腹脂率极显著相关的突变位点:rs16426347、GGaluGA262866、rs16425708、rs14087994和rs14135995,这些位点分别位于SRD5A3,SGCZ,DLC1,GALNT9和DNAJB6基因上。针对这些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系肉鸡第14世代群体和AA随机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rs14087994位点,其余位点的多态性与第两个群体的VLDL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s16426347位点与14世代群体的睾丸重极显著相关;GGaluGA262866与14世代群体的1、3周龄体重以及心脏重显著相关;rs16425708与14世代群体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显著相关。研究表明,五个位点所在的基因可能影响鸡脂肪沉积,与其他体组成性状相关的位点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法对鸡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胴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822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仔鸡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出生重、1周龄和3周龄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2).从基因型个体的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本研究首次推测,I-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该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4.
鸡ApoB基因多态位点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是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仔鸡为试验材料,对鸡ApoB基因进行SNP检测,分析ApoB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根据鸡基因组测序结果提供的SNP,发现鸡ApoB基因5′调控区的-112A>G、3′调控区的9 bp插入缺失以及exon26上T>G的同义突变3个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存在多态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调控区的-112A>G突变位点和3′调控区的插入缺失突变位点对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exon26上T>G对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7周龄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01)。本研究首次推测ApoB基因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该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法对鸡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胴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822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仔鸡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出生重、1周龄和3周龄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2)。AA基因型个体的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本研究首次推测I-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该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6.
韩青  王守志  户国  李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0):3647-3654
 【目的】研究PPARγ基因5'侧翼区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8、9和10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序、PCR-RFLP等方法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利用基因型信息重构单倍型并分析不同单倍型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结果】PPARγ基因5'侧翼区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g.-1784_-1768del17,c.-1241G>A及c.-75G>A),利用其构建的单倍型对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肝脏比例、胫骨长、股骨重、龙骨长、跖骨围等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胸大肌重、胸小肌重、胸小肌率、跖骨长等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P<0.2)。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腹脂重、腹脂率等性状,BGA单倍型个体显著高于其它单倍型个体(P<0.05);相对于其它单倍型个体,AAG单倍型个体有较高的肝脏重、肝脏比例、胸小肌重和胸小肌率(P<0.05);在股骨重、胫骨长、跖骨长、跖骨围、龙骨长等骨骼生长发育性状方面,AAG单倍型个体显著优于AGG单倍型个体(P<0.05)。【结论】PPARγ基因5'侧翼区可能存在影响鸡脂肪性状的QTL,PPARγ基因可能是影响鸡骨骼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SNPs遗传标记已成为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研究重要工具。RAD测序法是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SNPs开发最为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研究以针对脂肪性状进行双向选择的髙脂-低脂鸡家系和针对体重性状进行双向选择的高体重鸡-低体重鸡家系为对象,利用RAD测序法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及群体遗传差异分析。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共获得57.88 M reads,平均每个个体检测到98 671个SNPs。群体pairwise Fst结果发现,在高脂-低脂鸡双向选择家系中,许多位点存在差异性,其中部分位点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在高脂-低脂双向选择家系中,例如5号染色体上的NOVA1区域呈现显著差异,表明该区域可能与鸡脂类代谢和腹脂沉积有重要关联;在高体重-低体重鸡双向选择家系中,存在一些群体差异缺失标签,例如高体重鸡的13号染色体上SH3RF2除第一个外显子以外区域基因信息的缺失,导致鸡体重显著增加,推测这种结构缺失变异可能与高强度人工选择有关。研究表明,RAD测序法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高通量SNPs遗传标记,而且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适用于诸如双向选择家系这种存在微小遗传差异群体间的遗传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HMG box蛋白1(HMG box protein 1,HBP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对鸡腹脂率的影响,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十九世代肉鸡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HBP1基因多态性和个体基因型,共获得168个SNPs位点基因型。应用滑动窗口法对位于该基因启动子区54个多态性位点构建单倍型,分别开展单位点和单倍型与鸡腹脂率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BP1基因启动子区有7个(g.-5335GA、g.-4354TA、g.-3328CT、g.-3327GA、g.-1013TC、g.-990GA和g.-159AC)位点显著影响肉鸡腹脂率(P0.05)。此外,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这些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系间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研究结果表明,HBP1基因为影响鸡腹脂率重要候选基因,7个多态性位点为影响鸡腹脂率重要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肉鸡高、低脂系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第11、12世代肉鸡体重、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体重和体脂性状方面,肉鸡高脂系的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性状(P<0.01),而肝脏内脂肪含量性状差异则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胸肌和腿肌内脂肪含量等性状,高脂系则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与此同时,高、低脂系间7周龄体重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高脂系肉鸡血清中HDL-C、VLDL、FFA、apoB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指标(P<0.01);相反Glu和LDL-C低于低脂系的相应指标(P<0.01);高、低脂系间TG、TC的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肉鸡腹脂率的持续定向选择对血液中脂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肉鸡血脂代谢与体脂沉积的关系,对低脂肉鸡的进一步选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出发,在鸭THRSPα已获基因全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突变位点,将部分突变位点在随机群体中的多态性与肉鸭随机群体各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bp插入缺失位点缺失型纯合子DD型个体数极少,但DD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II和ID型个体;SacI位点无AA基因型,该位点与皮下脂肪厚性状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贡献,为改善猪肉产品风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猪瘦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或在去脂猪肉中添加肌内或皮下脂肪,热处理后,用GC-MS和电子鼻对各样品的风味进行测定。【结果】在猪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不会使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上发生显著变化,只是在部分物质的峰面积上有不同程度改变;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电子鼻分析表明,添加不同种类或比例的皮下脂肪不会引起猪肉整体风味太大的改变。在去脂肉中添加5%的皮下脂肪后,挥发性物质中醛和酮的种类显著增加,总的峰面积增加了50%左右;添加5%的肌内脂肪后,酮和醛的种类也会显著增加,总的峰面积增加了150%左右,但会引起含氮化合物种类的显著减少;PLSR和电子鼻分析表明,在去脂肉中添加皮下脂肪不会引起样品整体风味的较大改变,而肌内脂肪的添加会使其整体风味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皮下脂肪的添加对猪肉整体风味的改变非常有限,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作用远大于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12.
对经放牧肥育屠宰的6只周岁羯同羊肉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及有毒物质残留量等8项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同羊周岁羯羊肉的基本成分高于一般绵、山羊肉,尤以粗蛋白质以及对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有益的油酸含量颇高,而胆固醇含量低(尾脂又少于体脂),有毒物质残留量中,仅检出相当国家标准五分之一以下的“六六六”,无“滴滴涕”残留,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可在产区内组织大批量的优质同羊肉生产。  相似文献   

13.
CLA是一组18碳二烯酸结构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产品(尤其乳制品)中CLA含量丰富,是人类天然食物中CLA主要来源,是唯一具有抗癌作用的动物源脂肪酸,已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此,从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的生物合成的影响及调节机理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皮下脂肪含量与其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方法】选取大理石花纹等级2级以上(含1级和2级)、3级和4级的黄牛胴体各10头,分别测定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背最长肌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相关。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顺式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饱和脂肪酸(SFA)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很少,主要是亚油酸。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及SFA与肌内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膜脂和储存脂肪中SFA百分含量趋于一致。【结论】油酸、MUFA百分含量以及M/S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油酸和MUFA百分含量越高,M/S比值也越高;而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比值都越低。皮下脂肪中n-3PUFA含量显著低于肌内脂肪n-3PUFA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牛肌肉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为进一步探索circRNAs在牛肌内脂肪沉积和代谢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及肉牛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安格斯牛和南阳牛右侧背部最长肌第12/13肋骨间肌肉,分离其脂肪组织并提取RNA,采用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牛肌内脂肪组织中circRNAs的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s,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选取4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RNA.9560、circRNA.7431、circRNA.2083、circRNA.6528),对其表达水平进行qRT-PCR验证。【结果】在所有牛样本肌内脂肪组织中共检测到14 649个circRNAs,从中筛选并初步鉴定出111个安格斯牛与南阳牛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其中有75个在安格斯牛肌内脂肪组织中表达上调,36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主要富集于细胞进程、单有机体进程、代谢过程、细胞、细胞部分、细胞器、分子结合、催化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共富集到66条信号通路中,其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信号通路有10个。qRT-PCR验证结果显示,circRNA.9560和circRNA.7431表达量显著下调,circRNA.2083和circRNA.6528表达量显著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筛选出111个安格斯牛与南阳牛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这些circRNAs可能在牛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籽用南瓜种子脂肪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的6个品种的种子粗脂肪含量,脂肪在开花授粉后的增长规律,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南瓜的种子粗脂肪含量高于其它2个种,达到54.93%。3个栽培种的脂肪增长规律基本一致,授粉后28~35d是增长最快期,14~28d和35~49d是增长缓慢期。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中国南瓜,分别达到58.89%和52.42%,而且它们的商品性状好,可以认为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是我区优质的籽用南瓜品种资源,这为内蒙古籽用南瓜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建立了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强化奶粉中维生素 A,D_3,E,K_1的方法。采用部分纯化的脂肪酶水解样品,在0.05 mol·L~(-1)、pH7.6的磷酸缓冲液中.36°±1℃反应4 h,加10 mol·L~(-1)氢氧化钠终止酶反应后用已烷提取。选用μ-Bondapak C_(18)为色谱柱,98%的甲醇为流动相,紫外265 nm,荧光 EX 325 nm、EM 480 nm 双通道检测。保留时间分别为4.875,9.00,10.58,15.45 min。维生素 A,D_3,E,K_1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64 ng/20 μL,0.25 ng/20μL,5 ng/20μL,0.7 ng/20 μL,回收率分别为90.5%~103.6%,88.4%~95.6%,91.7%~98.8%,91.5%~99%。讨论了一些实验因素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几种强化奶粉的维生素 A,D_3,E,K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籽粒脂肪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籽粒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为"S"型曲线,不同品种不同氮素用量处理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吐丝后21d到成熟期,春玉米种胚脂肪含量均表现为高油115最高,且相同处理间,高油115与龙单13、东农250差异较大;成熟期春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均表现为N200>N100>N300>N0,品种间脂肪含量均表现为高油115>龙单13>东农250;单株籽粒产量均表现为N200>N100>N300>N0,籽粒脂肪产量均表现为N200处理最高,N0处理最低,各处理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春玉米籽粒脂肪含量与单株籽粒产量在成熟期的相关系数为0.3640,二者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母系种猪测膘调料的效果。开展为期1年的母系种猪测膘调料工作,同期对比繁殖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测膘调料后可以实现精准喂料、合理控制母猪体况、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从而提高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