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停留时间对植物一生物膜氧化沟净化污水的影响,为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套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中,系统1采用4h停留时间,系统2采用8h停留时间,系统3采用12h停留时间。[结果]试验表明,该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出水COD、NH4^+N、SS等的浓度分别在60、25和30mg/L以下,均达到国家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各污染物的去除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结论]在COD、SS的去除上,12hHRT和8hHRT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为了加强脱氮除磷,建议采用12h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云  高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21-5824
[目的]研究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的工艺参数,为小麦类食品加工行业的废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目前最具代表性的UASB-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研究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最佳条件为:UASB反应器流量50.0L/h,水力停留时间4.0h;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量1.2m3/h,水力停留时间1.0h。其UASB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可达75%~80%,生物接触氧化池可达70%~80%。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UASB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时,其出水CODCr值可降至600mg/L,去除率达到70%~80%;然后使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其出水CODCr值可降至200mg/L左右,去除率达到65%~75%。UASB-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小麦淀粉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UASB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2.0h,UASB反应器流量45.0L/h,生物接触氧化池水力停留时间1.0h,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量1.2m3/h。该组合工艺的CODCr去除率为92.5%。[结论]食品加工行业的废水处理工艺采用以上工艺参数可以达到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龚鸣  徐乐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91-11094
[目的]研究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方法]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气水比、水力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滤池中沿程微生物活性与污染物降解规律。[结果]在气水比4∶1,水力负荷为0.35m3/(m2·h)时,COD的去除效率为54%,色度的去除率为78%,NH3-N去除率为91%,满足GB/T 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试验条件下,60 cm滤料层以下为COD降解主要区域,60~90 cm为NH3-N降解主要区域。生物量沿滤池高度范围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微生物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提标升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设计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小型试验装置,考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果。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及进出水水质要求,通过计算确定试验装置的关键参数为污泥负荷:0.065kg·BOD5·kg-1·MLSS·d-)1;排水比:1/3;水力停留时间:18.5h;反应周期:进水0.5h,边进水边曝气1h,曝气2h,沉淀1h,出水1.5h。试验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IB要求。  相似文献   

5.
石明岩  冯兆继  余建恒  夏耿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37-8539,8645
[目的]探讨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关键工艺参数的作用规律。[方法]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脱氮,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好氧区溶解氧浓度、外回流比、泥龄和水温对脱氮的影响。[结果]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混合污水处理系统脱氮,为实现高效脱氮,水力停留时间至少应维持8 h;在1.01.5 mg/L浓度范围内增加溶解氧对混合污水脱氮有促进作用;在60%100%的范围内提高外回流比对硝化反硝化有利;为保证较高的硝化率,泥龄宜控制在20 d以上,泥龄在1530 d时,对总氮去除影响不明显;水温的升高对脱氮有明显促进作用,高温对反硝化更为有利。[结论]试验结果在妥善处理粪便污水,实现城市污水厂混合污水的稳定达标排放,减轻水环境氮污染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净化槽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欣  师晓春  陶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60-9161,9178
[目的]为研发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计了采用二级厌氧生物滤床和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槽,并考察不同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曝气量。[结果]当曝气量为0.1~0.3 m3/h时,溶解氧浓度(DO)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增高。COD去除率在曝气量最高时达到94%,但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在氧气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出水NH3-N在10 mg/L以下,而在曝气量较低的情况下,NH3-N去除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净化槽反应器可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当曝气量为0.1~0.3 m3/h时,污水处理效果随曝气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的序批式混凝土生物膜反应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旨在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新技术.试验采用模拟生活污水,反应器的运行时序为:进水及缺氧反应1.25 h、曝气好氧反应1.25 h、静置沉淀0.5h、排水0.5h.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4.1%,对BOD5平均去除率为95.4%,平均脱氮率为68.8%,平均除磷率为38.3%;影响反应器净水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容积负荷、C/N、水温以及生态膜数量等.  相似文献   

8.
陶粒-海绵铁混合填料BAF深度处理酱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酱油废水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降低酱油废水深度处理的费用。[方法]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酱油废水2级好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其性能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气水比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对色度、浊度去除的影响;不同水力负荷对COD、色度的去除均有一定影响,色度的去除随水力负荷的增加去除率有所下降,当水力负荷为0.51m3/(m2·h)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与填料层高度的关系为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在100cm处对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达到64.4%和58.4%。[结论]曝气生物滤池以陶粒-海绵铁混合填料可以很好地去除酱油废水2级好氧出水中的色度和浊度,进一步降低废水COD,在气水比为2∶1、水力负荷为0.51m3/(m2·h)时对各种污染物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不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最佳运行参数。[方法]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工况下处理北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效果,探讨了CODCr、NH4+-N、TN和TP等指标的去除率与温度、水力负荷等的关系。[结果]在0.04~0.15 m3/(m2.d)的水力负荷区间内,夏季高温采用高水力负荷[0.12~0.15 m3/(m2.d)]、秋季中温采用中水力负荷[0.07~0.10 m3/(m2.d)]、冬季采用低水力负荷[0.04~0.06 m3/(m2.d)]为最佳运行参数。[结论]温度是影响湿地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煤矿区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树林  荣伟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8-14769,14793
[目的]研究自制曝气生物滤池对煤矿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为新型无泵自冲洗生物滤池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和重量法测定不同水力负荷、进水有机负荷和气水比对污水COD和氮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在水力负荷为2.5m3/(m2.h),气水比为5∶1,进水COD 83.2 mg/L,氨氮22.3 mg/L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1%和80.3%。出水COD和氨氮值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结论]曝气生物滤池对矿区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入湖河流末端湿地的净化效果。[方法]对东大河河口湿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一周年的测试,分析该湿地系统对磷矿来源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湿地对TN、TP、CODCr入湖污染负荷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2%、54%,设计水力负荷为0.67 m3/(m2.d)时处理效果最好。工程已稳定运行6年,达到无能耗、防堵塞、高去除率的运行效果。[结论]该湿地有效削减了磷矿开采产生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对保护抚仙湖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A/O+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四川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健  许明  涂勇  张龙  梁志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52-21953
[目的]分析四川省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和援建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方法]采用A/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在A/O工艺水力停留时间22 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6 m3/(m2.h)的条件下,出水平均浓度COD≤60 mg/L,NH3-N≤8 mg/L,TP≤1.0 mg/L,SS≤20 mg/L;COD、NH3-N、TP、SS总去除率分别为81.4%、84.1%、83.3%及90.0%。[结论]出水稳定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膜生物反应器(MBR)对生活污水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成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为中试用水,采用由自主开发的聚偏氟乙烯制成的高性能中空纤维膜材料做的膜组件进行中试研究,试验工艺为A/O-MBR,对MBR在实际废水中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采用MBR处理生活污水,对CODCr去除率平均水平在90%以上,且在进水CODCr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保持相90%以上。运行期间,回流量维持在5 m3/h,出水流量在1.3~2.2 m3/h变动,相应的HRT在6.7~12.0 h变动,但出水水质并没有较大变化,说明MBR系统对HRT的要求并不高。[结论]MBR对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 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BOD的去除率达52%以上,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对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70%、60%~82%。表面流湿地在N的去除上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复合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46.4%、42.85%~80.38%。垂直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流湿地,在不同配水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47.84~73.56%。[结论]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湿地植物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中水的净化功效。[方法]在人工构建的湿地系统中,将中水回用作为湿地水源,研究了5种湿地植物菖蒲、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和狐尾藻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水深和水流速度(湿地表面流速和湿地渗滤流速)下对供试中水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湿地植物在适宜水力条件下对中水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菖蒲和美人蕉的TN系统出水含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要求,TP系统出水含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体要求。综合考虑5种植物对TN、TP的去除效果,模拟湿地系统适宜采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水深为20 cm。该情况下,不同表面流速处理对中水TN平均表面去除率达到21.08%,TP平均表面去除率达到17.63%。而不同渗滤流速处理对中水TN、TP系统去除均值分别为57.72%和64.84%。[结论]该研究可为中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反冲洗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的影响。[方法]在流量1.4 m~3/d和曝气量1.8 m~3/h的条件下,以海泊河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为试验进水,系统19 d完成挂膜。在气冲强度13.9 L/(m~2·s),水冲强度0.1 L/(m~2·s)的条件下,研究系统不同反冲洗周期(4、8 d)和反冲洗时间(1、2、4、6 min)下进出水COD和氨氮含量。[结果]4 d周期反冲洗4、2、1 min对系统生物膜破坏较小,平均出水COD含量为76.0 mg/L,出水氨氮含量均在5 mg/L以下,维持系统连续运行28 d。在8 d反冲洗周期中,反冲洗1、2、4 min后平均出水COD含量为93.0 mg/L、氨氮含量为6.8 mg/L,与4 d周期时出水相比略高;反冲6 min后,系统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上升至130.8和14.1 mg/L,系统恢复需要4 d。[结论]建议对类似系统4~8 d进行1次4 min的反冲洗,如果出现堵塞可进行6 min反冲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表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工艺。[方法]针对天津的气候特点,以冰下运行的方式,开展天津地区表流湿地冬季运行试验,研究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北方冬季运行工艺参数。[结果]虽然水质净化效果差于其他温暖季节(平均降低约20%),但是在天津地区表流湿地采取冰下运行的方式是可行的。北方表流人工湿地冬季冰下运行时应将出水口地势降低,防止出水口被完全冰冻,运行水深不宜50~60 cm,可以在回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以4 d为宜),以维持水土界面不会冻结,并尽可能加大取水深度,以提高系统水温。[结论]该研究可为表流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