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研究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并证实这种生物碱对α-甘露糖甙酶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人工饲喂黄花棘豆中毒羊血浆的α-甘露糖甙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羊(p<0.01),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后,中毒羊逐渐康复,血浆α-甘露糖甙酶迅速恢复正常。经测定黄花棘豆及甘肃棘豆的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12%,0.021%。从而认为苦马豆素是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黄花棘豆中毒后绵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给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8只绵羊按照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0g/(kg.mb)来投服黄花棘豆,研究试验性黄花棘豆中毒后各时期绵羊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变化。[结果]饲喂黄花棘豆粉后,全部试验羊在第16~18天出现中毒症状,第25~28天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第28天采血后停止投服黄花棘豆,试验羊中毒症状在2周内全部消失。整个试验期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蛋白含量在第21天和第28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试验中黄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为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3.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的综述,为从棘豆属植物中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3%,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6,但进化距离总体较小。trnL-F序列对位后长度为867bp,有94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33.7%,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8,总体进化距离较ITS序列大。ITS序列较叶绿体trnL-F序列含有较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基于2个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大花棘豆亚属除少数居群外均形成单系分支,说明以心皮有无隔膜来划分棘豆属属下分类系统可以较好地获得分子系统学的支持;但在其他亚属及组水平上,并不构成单系。【结论】棘豆属各类群间系统发育信息含量明显较低,说明棘豆属物种分化发生较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始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年轻区域,其棘豆属物种的新近起源和形态的快速分化还难以在遗传水平上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6.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小花棘豆(O.glabra)属于棘豆属(Oxytropis DC.)的一种,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有毒植物.家畜的小花棘豆中毒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构建大白鼠小花棘豆慢性中毒模型的基础上,验证“棘毒净”对大白鼠小花棘豆中毒的解毒效果.[方法]大白鼠腹腔注射该药后,对大白鼠的脏器系数、饲料利用率、血液学、血液酶学、内脏器的组织学进行考察.[结果]保护组血液MCH、WBC、MCV、MCHC普遍高于中毒组,AST、ALP活性及血清肌酐值较中毒组下降.[结论]“棘毒净”对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大鼠的肝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S180肉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带有S180肉瘤的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甘肃棘豆生物碱低(0.25g/kg)、中(0.5g/kg)、高(1.0g/kg)剂量组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给药10d后,剖取瘤块、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计算抑瘤率及胸腺、脾脏系数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采用HE染色对肿瘤、肝脏、肾脏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SP法计p53阳性细胞数。【结果】以阴性对照组为基数,生物碱低、中、高各剂量组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对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5.85%,45.28%,51.89%和66.04%(P0.05或P0.01);生物碱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p53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胸腺和脾脏系数增长率及体质量增长率结果显示,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胸腺、脾脏和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0.
披针叶黄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别名“牧马豆”,是豆科野决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牧马豆是有毒植物,可引起牲畜中毒,但也是药用植物,具有兴奋呼吸、抗辐射及祛痰止咳等功效.采用醇类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中提取、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和6段生物碱混合物.单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金雀花碱、黄华碱和臭豆碱等.该类生物碱多具有抗癌、抗心率失调、抗微生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酸水法提取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采用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利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生物碱的LD50.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588.71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513.93~674.37mg/kg.剖检变化为心脏色泽暗淡,肝脏和肾脏肿大,其它脏器无眼观病变.组织学变化呈现心肌纤维肿胀,肌浆内出现大量红色细小颗粒,间质血管充血;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空泡,部分肝细胞坏死崩解;脾小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肺脏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崩解.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为低毒化合物,小鼠在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中毒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对小鼠的持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膜荚黄芪茎叶粉饲喂小鼠的毒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膜荚黄芪茎叶粉对小鼠的饲喂效果和毒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小鼠日粮中搭配5%和10%膜荚黄芪组的饲养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未发现毒性反应;日粮中搭配20%组有4只小鼠于试验的第32天中毒死亡,另4只存活小鼠日增重呈负增长,中毒症状和组织学变化类似疯草中毒的典型病变;50%组小鼠于试验第4天全部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3.
鲤鱼急性铜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汪开毓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18-6820
[目的]为渔业生产和环境水质评价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急性中毒试验,研究铜中毒后鲤鱼的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铜对鲤鱼的24、48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7、1.25、0.77 mg/L,安全浓度为0.077mg/L。中毒鱼体表和鳃的粘液增多,鳃上附着少量淡蓝色的絮状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中毒鱼肝脏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空泡变性和多发性溶解性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严重增生,鳃丝肿胀呈棍棒状。增生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严重者仅剩下裸露的毛细血管。[结论]铜会损害鲤鱼的多种组织。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甲素对粘虫中肠消化酶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测试雷公藤甲素对粘虫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并对中毒试虫的中肠组织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处理试虫脂肪酶活性在痉挛期和麻痹期分别下降 2 6 .0 %和 39.1% ,达极显著水平 ;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均不显著 ;中肠细胞变厚且混乱变形 ,组织许多部位呈消融状 ,肠壁细胞层排列不规则 ,柱状细胞与杯状细胞排列不整齐 ,并有纵肌、微绒毛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4 mg/kg氯化甲基汞灌胃28天,建立SD大鼠甲基汞亚急性中毒模型.再给予高、中、低三个剂量的亚硒酸钠,选择补硒后0、30、60、90 d四个时间点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大鼠体重、生化指标、汞和硒在体内的分布与排出情况,来研究补充不同剂量、不同天数的硒对甲基汞中毒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汞中毒大鼠补硒后,可加快体重增长,且表现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补硒30 d的肝脏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60d的血清GSH-Px显著升高,60 d的肝脏MDA(丙二醛)显著降低,对肾脏无明显影响.补硒组在补硒20 d内,会抑制尿液中汞的排出,高、中剂量组在60 d后可增加汞在脑和肝中的蓄积.试验证实硒对甲基汞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加快体重增长,降低肝脏的氧化损伤,以最大无作用剂量补充60 d为宜.  相似文献   

16.
汪仁莉  何生虎  张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51-15852
[目的]研究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效果,为开发利用牛心朴子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2只小鼠按灌药剂量分为12、24、48mg/ksbw3个试验组(低、中、高剂量组)和一个蒸馏水对照组(0.5ml/d),连续给药30d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各脏器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各组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的各器官均未发现明显细胞病变,高剂量组小鼠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在该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中,高浓度的牛心朴子总生物碱能引起小鼠的心、肝脏、胃、脾脏、肾脏、肺脏、卵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BYHWD)及其四类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多糖、苷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的影响,探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假手术组、SCI组、BYHWD组、生物碱组、苷组、多糖组、苷元组。通过在T3-T4之间横断右侧半脊髓制备SCI模型,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1 w、4 w、8 w运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8 w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SCI组与药物干预各组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术后4 w,BYHWD组和生物碱组大鼠的BBB评分高于SCI组(P<0.05);术后8w,BYHWD组、生物碱组和苷组大鼠的BBB评分高于SCI组(P<0.05)。术后8 w, SCI组及药物干预各组大鼠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BYHWD组、生物碱组和苷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率低于SCI组(P<0.01或P<0.05);生物碱组、苷组、多糖组、苷元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BYHWD组(P<0.01或P<0.05)。结论 BYHWD具有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作用,其有效部位中的生物碱、苷可能为起效的主要物质基础,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SCI大鼠运动皮质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鼢鼠灵、磷化锌毒饵、氟乙酰胺毒饵、烟雾炮等药物对中华鼢鼠进行防治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鼢鼠灵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氟乙酰胺毒饵及磷化锌毒饵,烟雾炮防治效果最差。且鼢鼠灵使用操作方法简便易掌握,在生产中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