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教育观念陈旧、学科建设缓慢、教育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削弱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快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步伐,调整学科结构、重视通才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深化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消除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障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75-10176,10193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所表现出的思想问题,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淡化思想教育的倾向,本论述了思想教育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就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就业政策、财政投入、就业质量、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不高。政府、高校应从政策和教育上加以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高校可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开展自主化和个性化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由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深入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对农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教育、创业途径开拓与教育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和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将就业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观念,促进更多的中职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复杂严峻,高校加强就业教育制度建设意义重大.高校要切实做好就业教育工作,可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领导机制,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管理机制,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协调机制,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级政府和各高校积极出台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也不断得到强化。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仍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提出变应急式教育为持续性教育、变零散式教育为系统性教育、变传统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注重智商教育为注重情商教育,以期为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