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沟域经济"以农业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为基础,结合山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沟域经济是破解丘陵山区发展难题,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深度变革的一种经济新模式。豫西地区以丘陵山区为主要地貌特色。以洛阳市为例,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形地貌,沟域面积达到市域总面积的21.1%。洛阳市在2017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建设豫西沟域经济示范区"的重大专项工程。通过近几年积极探索,集中培育了53个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太行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邢台市西部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适宜该区域发展的农业优势产业模式,展望了该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产业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和直接体现。围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采取培育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产业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等方式推进宁夏南部山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豫西山区的6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发出66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定量模型OLS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理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收入结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城镇化水平、农村政策等因素对山区居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促进豫西山区居民增收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豫西山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山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确保基层落实"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新型村庄集体经济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改革后,山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然而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却陷入了泥潭,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目前,山区农村存在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在进一步恶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了解决山区“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山区农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农民生产自主权和农业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发展新型的村庄集体经济,建立农业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村庄群或村庄带小区域经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村庄就地发展成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走之路。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破解云南"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新型农民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和迫切要求。通过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基本认识,透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及要求表明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质,分析现阶段新型农民培育所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云南省的实际情况,试图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载体,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培育新型农民,从而达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云南各族人民美好家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西峡县农村信用社立足于山区资源优势,突出“菌、果、药”三大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布局,膨胀基地规模,强化龙头带动,狠抓市场营销。在充分利用自身信贷力量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基础上,积极通过申请再贷款2.5亿元,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加速特色农业产、供、销、贸服务体系建设,引导3万多户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县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兴县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8.
山区魔芋丰产栽培与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加大"三农"政策的惠农力度,有机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我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发展魔芋特色种植,把种植魔芋作为山区经济十大产业中首要支柱,形成了我市区域特色经济,介绍了魔芋丰产栽培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阐述了豫西丘陵浅山区的特点和豫西林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并结合豫西丘陵浅山区地理环境特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同时对适宜区域栽植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技术、新建园与老果园提质增效示范园建设和速产丰产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下行、返乡农民工增加和农产品销售困难3个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笔者通过对民族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类型、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特色农业必要性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典型的多民族山区省份,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山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现象逐步凸显,极大地提高了贵州农业竞争力。然而,贵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点状"零星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协同效应不强,以"堆"代"群"现象普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准确把握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制定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集群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区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依据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从农业产业化的视角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构建特色城镇发展型、山区生态恢复型的喀斯特山区的"农工贸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产业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和直接体现。围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采取培育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产业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等方式推进宁夏南部山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52-1256
山区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高发区 ,居住着 76%的低收入人口。山区农业是低收入人口的生计来源和生存保障。由于山地的“自然屏障”阻隔 ,山区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原始 ,生产手段落后 ,集约化程度低 ,生产者素质低等 ,这使贫困山区农业发展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但山区又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特色产品地域性强、生态环境良好等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优势 ,使山区成为我国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极佳基地。笔者以四川省彝族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攀西川南为研究区 ,探讨该区域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优势 ,提出实现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创新对策。包括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农业后备资源 ;加大国家对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农村人口质量 ;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 ,发展特色农业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15.
发展特色农业是解决山区农业县"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康县为例,对山区农业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必要性思考,将关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资源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从区域特色农业概念、理论、发展模式、发展对策区域设计等角度展开论述,试图找出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新的角度,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从而促使本区域特色农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据重庆市委对渝东北新的功能定位,文章选择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5县作为研究渝东北山区的代表区域,立足于对渝东北山区"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探讨,通过分区调查,结合法定统计数据,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8.
张炯雪  冯稚进  陈斓 《云南农业》2014,(6):F0002-F0002,I0001
<正>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暨院士专家助农业产业行动大会5月22日在楚雄召开,吴孔明、陈宗懋、方智远、傅廷栋、桂建芳、邓子新6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位国际著名专家和13位国内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助力云南农业发展、献计云南农村改革。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向院士专家和来宾表示欢迎。他在致词中说: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从战略上谋划"三农"、从全局上部署"三农"、从财力上支持"三农"、从举措上创新"三农",立足发挥物种优势、山区优势、冬季农业  相似文献   

19.
李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44-347
根据2014年山西省平陆县和垣曲县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是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的情境下发展的;特色农业发展以农户承包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为主;区域规模化的特色农业发展已经形成;绿色资本功能开始渗透到特色农业发展之中;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成为发展核心内容.指出实现“特色规模化、特色组织化、特色技术化、特色市场化”是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趋势,由此提出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沟域经济为山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新视觉,成为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平山县是冀西部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文章通过对该县农业经济沟发展现状、扶贫模式、发展瓶颈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探索出一条冀西部山区沟域经济发展之路,促进山区农业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