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25 ℃为对照组,设置28 ℃、30 ℃、32 ℃为高温胁迫组,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高温胁迫对2种规格(实验I和实验II)的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水温25~30 ℃时,褐牙鲆几乎不死亡;水温达到32℃时,褐牙鲆的成活率显著下降,2种规格鱼在32 ℃下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别(P<0.05);(2)两种规格鱼的生长性能受水温影响显著,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Oneway ANOVA,P<0.01);(3)相同温度条件下,实验Ⅰ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实验Ⅱ(P <0.05),饵料转化率则实验Ⅰ显著低于实验Ⅱ(P< 0.05),表明规格大小对褐牙鲆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32 ℃可能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上限温度,高温胁迫和规格大小显著影响褐牙鲆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虾青素有效添加量为130 mg/kg时,饲料蛋白水平(25.49%、30.84%、35.04%、40.68%、45.88%)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后,实验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蛋白水平40.6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与此同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蛋白水平45.88%组。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的增重率(RWG)、特殊生长率(RSG)以及蛋白质效率(RPE)最高。蛋白水平对实验鱼溶菌酶(LZM)以及实验鱼肝胰脏(CAT)、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为45.88%时,SOD活力显著降低(P< 0.05)。上述研究说明,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g/kg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好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提高饲料蛋白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虾青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体重(23.5±3.6) g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对象,研究芦荟粉对其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个处理,处理G1~G5组芦荟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0.125%、0.250%、0.500%、1.000%,处理G6组添加25 mg/kg大蒜素作为药物对照组。饲养期为56 d。试验结果表明,与G1和G6相比,饲料中添加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芦荟粉的添加量为0.250%和0.500%时,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饲料中芦荟粉的添加量为0.125%和0.250%时,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0.250%~0.500%的芦荟粉可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血浆球蛋白、谷丙转氨酶活力、血糖、补体C3、补体C4、酸性磷酸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等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相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用3种不同的饲料喂养克氏原螯虾两个月后虾体内免疫指标、消化酶、氨基酸和虾体生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酸性磷酸酶、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3种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影响不大,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也不因投喂了不同的饲料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投喂生物饲料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与品牌饲料无明显差异,同时其体内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投喂普通饲料,且胰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因此投喂生物饲料有增强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提高其存活力和加快其生长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平均体重为146.3 g/尾的斜带石斑鱼450尾分成3个密度组进行饲养,分别为低密度组D1(100尾/m3,14.6 kg/m3)、中密度组D2(150尾/m3,21.7 kg/m3)和高密度组D3(200 尾/m3,29.5 kg/m3),比较不同养殖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率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氨氮含量随斜带石斑鱼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斜带石斑鱼的摄食率随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斜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呈现负相关性,各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7、0.66、0.47;各实验组斜带石斑鱼体重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尾均增重量分别为118.5 g、63.3 g和44.1 g;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斜带石斑鱼的免疫指标血清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阐明了养殖密度引起养殖水质状况的改变,继而影响斜带石斑鱼摄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集斑点叉尾鮰核心群个体122~519 d日龄的体长、体重数据及家系成活率数据。结果表明,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53倍,体重绝对增长率(AGRW)范围为0.94~3.32 g/d。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在收获体长和体重上,不同家系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生长日龄对各家系的体重、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较(Duncan)结果表明:(1)按AGRW划分的A、B、C家系组间收获体重及AGRW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生长快速A组含20个家系,其平均收获体重及AGRW显著高于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2)10个杂交组合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极显著(P<0.01),0397、0497、0103产生家系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平均收获体重分别比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提高了20.95%、19.47%和14.42%,平均AGRW分别比其提高了20.66%、19.81%和15.74%;(3)5个父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收获体重、AGRW差异显著(P<0.05),04和97父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优势明显;5个母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03母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速度较快。采用核心群个体体重(W)和体长(L)数据进行幂函数曲线拟合,拟合方程为W =0.0281 L2.7552(R2=0.9903),核心群个体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氮胁迫对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为探明刺参新品种对环境中氨氮变动的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探究0(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05 mg/L的自然海水),2,4,6,8和10 mg/L氨氮胁迫下体质量分别为(30.2±0.2) g/头(A 组)、(59.2±0.8) g/头(B组)刺参“鲁海1号”存活、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结果】氨氮胁迫对刺参的存活与生长影响显著,当氨氮质量浓度为10 mg/L时,2组刺参均出现排脏、化皮和死亡个体,A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7.2%。刺参体质量与特定生长率(SGR)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氨氮质量浓度为4,6,8和10 mg/L时A、B组刺参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氨氮质量浓度下刺参SOD、CAT、ACP和AKP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氨氮胁迫第5天,氨氮质量浓度为2,4 mg/L时部分试验组SOD、CAT活性达到峰值。氨氮胁迫第15天,氨氮质量浓度为8,10 mg/L的试验组SOD、CAT、ACP和AKP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多数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刺参养殖过程中的水环境氨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6 mg/L以下,以降低其对刺参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生长、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初始菌浓度为10×109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分别以0、0.1%、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8.95±0.27)g的尖吻鲈,尖吻鲈养于0.5m3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2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50d。尖吻鲈的生长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5%组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54%和4.01%。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肠和幽门垂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蛋白酶在0.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影响其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的活性,而对其血清免疫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不同规格的鳜(Siniperca chuatsi)对饲料蛋白水平的需求,以G1、G2、G3规格的初始体质量分别为(11.58±1.34)、(94.77±2.59)和(245.26±3.59) g的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G1和G2组鳜特定生长率、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在蛋白水平为500 g/kg时最高,但G3组鳜在饲料蛋白水平为450 g/kg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定生长率折线回归模型结果显示,3种规格鳜的最适蛋白需求分别为497.1、451.9和446 g/kg。G1和G2组鳜摄食低蛋白水平(350 g/kg和400 g/kg)饲料时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但饲料蛋白水平对G3组鳜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G1和G2组鳜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与饲料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随饲料中蛋白含量升高,G1和G3组鳜对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而G2组鳜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一定的蛋白水平范围内,3种规格的鳜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与饲料中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在蛋白水平为500 g/kg时达到峰值,随后保持不变;前肠胰蛋白酶活性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3种规格的鳜肝脏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5)。其氨氮排泄率均在摄食后6 h达到高峰,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均显著增加;饲料蛋白水平为550 g/kg和600 g/kg时,G3组鳜的氨氮排泄率显著高于G1组。以上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3种规格鳜的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确定最适蛋白需求量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鳜健康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 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和7.457~9.9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72~0.909和0.846~0.8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0.899和0.836~0.886,显示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缢蛏各群体间FST为0.000 1~0.052 3。基于Nei’s遗传距离(DA)构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18个群体聚类为2支,除ZWY和ZWG群体外,ZYC、ZNY、ZNT、ZQJ、ZHW、ZHS 和ZLP浙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而ZWY、ZWG群体与FZW、FMT、FSD、FSJ、FBZ、FXT、FCC、FSJ 和FXW 9个福建群体聚类在一起,因此推测浙江的ZWY、ZWG群体可能来自福建,揭示在缢蛏的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引苗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7年5—8月杭州湾北部定置张网渔业资源基础数据,对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体长分布范围为87~150 mm,平均体长(116. 4±9. 9)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12. 6~53. 3 g,平均体质量(27. 4±7. 2) g,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增长趋势,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5—8月棘头梅童鱼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比为2. 53∶1,雌性个体数明显高于雄性个体数,经卡方检验,雌雄性比不符合1∶1。雌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Ⅳ、Ⅴ期为主,数量占比达78. 2%,雄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Ⅲ、Ⅳ期为主,数量占比高达97. 9%,性腺发育在Ⅳ期及以上的性成熟个体体长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100~130 mm。繁殖群体摄食等级以0和1级为主,数量占比达72. 8%,空胃率为39. 8%。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为棘头梅童鱼的索饵场,棘头梅童鱼小型化程度严重,建议加强针对繁殖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北部有明银鱼仔稚鱼脊柱和附肢骨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采样点。于每月大潮期间使用大型仔稚鱼网进行仔稚鱼采集,共拖网120次,采集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仔稚鱼1 972尾。本研究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观察了有明银鱼仔稚鱼(体长范围为9. 7~34. 2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有明银鱼背鳍、臀鳍、胸鳍、腹鳍的支鳍骨,髓弓、脉弓维持为软骨。匙骨、上匙骨、后颞骨、尾下骨、尾杆骨与尾椎髓体为硬骨。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臀鳍支鳍骨和尾下骨,背鳍支鳍骨,脉弓和髓弓,腹鳍支鳍骨和尾上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髓弓数目为73,脉弓数目为22,尾下骨(包括侧尾下骨)数目为7,臀鳍支鳍骨数目为27,背鳍支鳍骨数目为13。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明银鱼具有其他银鱼类似的骨骼系统骨化程度弱的"幼态持续"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碳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然海水流水培育方法,对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这些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的生长或性腺发育的生长碳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春季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泥蚶、缢蛏的净生长率分别为53.95%、65.78%、55.13%、28.12%,其生态效率分别为16.33%、22.10%、6.09%、6.81%。根据测算,2002年春季,乐清湾和三门湾养殖贝类每日从海水中摄取POC分别达到44.43 t和76.88 t之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达到了50.68 t和96.93 t,排氨氮达4.35 t和7.97 t,两湾养殖贝类每天排出的粪便物干重更是达到370 t和580 t以上。  相似文献   

17.
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碳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海水流水培育方法,对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这些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的生长或性腺发育的生长碳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春季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泥蚶、缢蛏的净生长率分别为53.95%、65.78%、55.13%、28.12%,其生态效率分别为16.33%、22.10%、6.09%、6.81%。根据测算,2002年春季,乐清湾和三门湾养殖贝类每日从海水中摄取POC分别达到44.43 t和76.88 t之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达到了50.68 t和96.93 t,排氨氮达4.35 t和7.97 t,两湾养殖贝类每天排出的粪便物干重更是达到370 t和580 t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三亚湾滨海景观以海洋、沙滩、热带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分为海上景观、海岸线景观、植被景观、滨海酒店景观以及滨海广场景观五种类型。景观设计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和7.457~9.94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72~0.909和0.846~0.8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3~0.899和0.836~0.886,显示乐清湾和三沙湾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表明,缢蛏各群体间FST为0.000 1~0.052 3。基于Nei’s遗传距离(DA)构建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18个群体聚类为2支,除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