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谨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77-279
依据沙雅县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县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及危害,剖析了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基于沙雅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水利、生物、农业、化学等盐碱地改良利用对策,将有助于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依据沙雅县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县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及危害,剖析了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基于沙雅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水利、生物、农业、化学等盐碱地改良利用对策,将有助于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及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化土壤由于其高含盐碱量使得土地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盐碱地改良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本文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盐碱化土壤的各种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盐碱化土地治理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盐碱化土壤由于其高浓度含盐碱量使得土地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盐碱地改良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对盐碱化土壤造成的危害,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良盐碱化土壤的各种技术方法,为我国盐碱化土地治理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新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新湖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改良治理措施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盐碱的的改良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不可或缺的有限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到2050年,全球农业生产必须增长60%,发展中国家需增长近10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受人为不合理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排水与通风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侵蚀、水渗透性过强或过弱、钠交换程度高和贫瘠等现象逐渐普遍,造成土壤退化,加大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土壤与作物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减弱,农业生产产出率偏低。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土壤盐碱化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围绕土壤盐碱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机理,土壤盐碱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盐碱地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于机耕,具有潜在的肥力。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种植面积,提高作物总产量,还可以扩大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地的改良技术多种多样。笔者对近年来利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盐碱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新疆地区盐碱化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水利、农业、生物及化学改良措施4个方面分析了盐碱地改良的利弊,并提出了充分考虑水文过程因素的土壤盐碱化综合治理建议,以期为新疆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新疆受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新疆耕地总面积的1/3,盐碱化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文章主要阐述了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分布,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与分析了新疆盐碱地的成因与改良技术发展状况,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棚种植在全国的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大棚种植独特的生产环境和不合理的施肥,使得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和作物生理缺素,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若想减少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产生的不利影响,谨防大棚土壤酸化、盐碱化,不合理施肥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酸化、盐碱化的影响,以及改良措施等几方面分析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西北部一个内陆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化面积大,全疆荒地资源约1.5亿亩,而非盐碱化和轻度盐碱化面积只占26.6%,盐化和碱化以及轻、中、重盐土和碱土却占42.8%,而难利用或不宜利用的尚有30.6%,在已耕地中,受次生盐碱化危害的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35.4%,其中重盐渍化面积占18%,中度盐渍化面积占33%,轻度盐渍化面积占49%。因此,在新疆发展农牧业生产都与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有着密切关系。一、盐碱地农田排水概况由于新疆是一个“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故改良盐碱土的工作是从开垦、灌溉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地区,分布着大片的盐碱化土地,是农业的低产区,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1983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盐碱化土地面积达63048.8 hm~2,占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58%。多年来,无棣人民一直致力于盐碱化土壤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继续开发无棣盐碱化土壤的潜力对耕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无棣县盐碱化土壤的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改良措施,在综合治理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探讨了盐碱化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白城市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多个层面进行试验研究和探讨,并就白城市利用电场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土壤效果、增强盐碱地改良能力及节水灌排等方面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山阴县、应县地区土地盐碱化现状、危害及成因,提出了井灌井排、平整土地、化学改良控盐碱、生物防护弱盐碱和土壤深松耕作等5种治理措施,以期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随着土地盐碱化的严重化,土地资源急剧减少,这使得对盐碱地的改良行动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盐碱地的成因及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对盐碱地改良造林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盐碱地分布特点和成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盐渍化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合理改良开发利用盐碱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新疆现状,应用End Not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盐碱地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论述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和化学及生物改良等技术措施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新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新疆盐碱地治理改良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虽然在生产实践广泛应用,但单一的治理改良方式不能彻底解决土壤盐碱化,因此,对于改良盐碱土应坚持"水利先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前草原盐碱土危害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少,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草原资源,改良利用培肥草原土壤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草原盐碱土主要分布在西部17个县市,总面积92.37万hm2,占本区草原的6%,由于受经济、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草原盐碱化治理进展缓慢,且治理速度落后于草原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周和平  张立新  禹锋  李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161,164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 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多个层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就我国干旱区地理环境特性、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盐分种类、作物结构及节水灌溉条件,如何进一步提高节水灌区排盐效果、增强盐碱地改良能力等问题,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新理论,由此指出灌区农田“盐分上移地表排”的水利改良模式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土改良利用措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6,(8):35-39
我国盐碱土面积广,利用潜力巨大,但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土壤改良是高效利用盐碱土资源的重要途径。该文在总结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工程、化学、耕作、生物措施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盐碱土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目前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面积超过0.33亿hm~2,其中具有农业发展利用潜力的盐碱地近0.13亿hm~2,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酒泉市盐碱地面积大、范围广,土壤含盐量高低不一,治理难度高,给整个盐碱地改良整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章在全面分析了酒泉市耕地盐碱化现状、形成原因及治理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与治理对策,并总结分析了几种主要改良模式与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碱化的现状,重点论述了目前对流域盐碱化治理较为有效的几项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盐碱化土壤治理和改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