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红枣桃小食心虫在陕西延川1 a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1 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应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枣树近2.0 m高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和0:00~4:00时间段,其中在0:00~2: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测报和防治红枣桃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冀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桃小食心虫在冀东地区苹果园的发生规律,利用性诱剂在苹果园诱集桃小食心虫,研究了冀东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冀东地区1 a发生2代;应用性诱剂诱捕法可以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利用性诱剂监测新疆果树食心害虫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是新疆果树的主要害虫.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食心害虫在南北疆不同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开展检测预报.[结果]2009年,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年在轮台地区和石河子地区一年分别发生5代、4代.苹果蠢蛾在轮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石河子地区有少量的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果园内,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不同的.[结论]果树混栽的果园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发生程度较严重.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蠢蛾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上.  相似文献   

4.
<正>桃小食心虫是伊犁苹果生产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蛀果性害虫,其发生规律受各种自然因素、环境条件与气候因素的影响,为掌握桃小食心虫在本地果园的发生规律,我们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桃小食心虫发生期进行连续观测并开展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在苹果害虫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5年应用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三种性诱剂在苹果园试验,调查了三种害虫成虫在烟台市的发生消长规律,并确定了三种性诱剂开始使用及结束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于1999—2007年在宁夏灵武果园村等地,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通过诱集越冬代成虫预测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利用灵武1999—2007年5月的气象观测数据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日和高峰日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月下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5月份降雨量与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掌握渭北旱区苹果园两种鳞翅目害虫(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及性诱芯诱杀防治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性诱芯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对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发生动态及粘虫板诱虫数量进行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洛川苹果园田间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田间诱集到的桃小食心虫数量在6、7、8月上中旬出现虫量高峰。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桃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 m~2 12个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2)在洛川苹果园田间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全年1年发生5代,平均一月发生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5月上旬到6月上旬开始活动,第4代进入9月以后开始以蛹的形式潜伏在落叶上越冬。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金纹细蛾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m~2 10个防治金纹细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在桃小食心虫测报防治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性诱剂在桃小食心虫测报防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可准确测报出山楂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期,且方法简单易行,诱集的蛾量世代清晰,蛾峰期十分明显。同时,利用测报结果,分别于第1个蛾高峰期(6月20日)及第2个蛾高蜂期后的7月25日、8月10日、8月25日喷桃小灵乳油1 000倍液4次,虫果率为3%,防治效果达88%,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性诱剂在桃园诱集食心虫,研究了食心虫在桃园的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为桃园的优势种群,以6~8月发生量大;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在6月;而桃蛀螟发生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监测成虫交配时辰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6-36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性诱剂诱芯引诱下的成虫交配时辰节律,每个诱捕器设1,3,5,7,9,11枚性诱芯6个处理,在桃园对第2代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交配的时间开始于17:00后,且活动高峰期为19:00—20:00,20:00以后活动行为明显下降;3~11枚性诱芯监测都能反映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时辰节律,而1枚性诱芯诱捕量与其他性诱芯诱捕量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合理有效使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素对害虫进行防治于减少农药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探讨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性诱芯使用方法的试验中表明:性诱芯诱捕范围测试中,距离地边最近的20 m处诱捕量最大,距离地边180 m处仍具有诱捕效果;单个诱捕器不同信息素剂量中5个诱芯.束-1的诱捕器诱蛾量与1个诱芯.束-1存在显著性差异;诱捕器垂直于风向的间距在60 m时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最大,平均诱捕量达到89头,但间距从15~78 m平均诱捕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性诱剂迷向效果中,密度1680~3360个诱芯.hm-2诱捕量显著小于420~840个诱芯.hm-2的诱捕量,1680个诱芯.hm-2具有最高的迷向率达到87.21%。综合试验结果:生产大浓度性诱芯用于监测,低浓度性诱芯用于大量诱捕;840~1680个.hm-2的性息素浓度用于迷向防治。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我国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研究该虫在苹果园内的空间分布情况,2009年7-8月在大连市普兰店地区苹果园中对其进行了动态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等6种聚集度指标分析桃小食心虫卵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卵在7月1-15日、7月16-31日、8月1-20日在单棵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分别为均匀分布、聚集分布、聚集分布,在整个苹果园中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并利用聚集均数λ分析了该虫的聚集原因,认为是由其自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桃小食心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组样本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验标准。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s回归分析法测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格局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根据Blackith对昆虫的聚集因素分析可知,桃小食心虫成虫聚集的原因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s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测得桃小食心虫成虫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8m020+0.1205)。  相似文献   

14.
性引诱剂防治桃园桃小食心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部、中部果区的主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试验通过在桃园中放置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每天观察记录桃小食心虫的数量,7、8月份调查试验地和对照地的虫果率。结果表明,2004年蛾发生期为6月20日到8月29日,共诱蛾732头,试验地和对照地的虫果率无明显差别,说明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可有效地对桃小食心虫进行预报和防治,减少果园中农药的用量,达到了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目的,同时总结了桃小食心虫在太谷地区的发生和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晋中地区枣园为例,探索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常规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应用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市场主要的四个厂家的诱芯对桃小食心虫均可有效动态监测;若大量诱捕,D厂家的诱芯诱捕量最大。采用水盆诱捕器时,水盆直径为35~40cm、诱捕间距为20~25m、高度为2.0~2.5m时,诱捕量显著多于其他处理;水盆颜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使用方法便利,建议:水盆直径20~30cm,间距20~25m,监测高度1.5m,大量诱捕尽量高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