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举行的“稻—鱼—鸭”、“稻—鱼”、“稻—鸭”和“稻”(CK)四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及一系列辅助试验资料,旨在鉴别三种共栖模式的投入、产出和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的稻田四周挖沟养鱼、放鸭不仅能提高稻、鱼、鸭蛋的产量和收入,而且还改善了稻田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稻—鱼—鸭”被认为最佳模式,鸭是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放鸭技巧和稻田管理入手,对鸭稻共育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养鸭技巧上对育雏、放鸭和收鸭给出了时间界定,养鸭数量15-20只/亩,对鸭舍搭建、放鸭时间和喂鸭技巧给出了合理化指导;稻田管理上对地块、品种选择,合理施肥,适时移栽和科学管理进行阐述;对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作用进行了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稻花飘香鸭也肥”是皖西南农村的一大特色,利用稻谷收获后大量落穗、稻粒及小动物资源放养鸭子,有天然的荤素搭配饲料,可达到节粮、速肥、高效益。这种秋后“赶湖鸭子”的饲养办法,如今被日本的科学家总结成了稻田合作的生态农业模式。1.赶鸭数一般以每人赶养800~1600只为宜,也可2~3人合作赶养3000~5000只。2.赶鸭棚赶鸭人为放鸭随时转移而制作的看鸭棚,用竹片绷成,外罩雨布,内容物为一张供赶鸭人休息的简易床,远行放鸭的则需另备锅、炉等用具。3.育雏稻谷收获前1~2个月购回雏鸭,放在松软的稻草上,用小栏分隔;每30~50平方米安装一吊扇…  相似文献   

4.
稻田放鸭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四周用篾栅围起来,使鸭子在稻田中放养,实行稻鸭共栖双赢的一项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水稻抽穗才提上来,充分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吃掉田间的杂草及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对水稻起“按摩”作用,同时,鸭子不停的活动起到了增氧的效果,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稻谷及鸭肉,它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稻田养鸭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后者是当稻苗生长分蘖末期时,白天把鸭赶入稻田,晚上收上来,放鸭时间短,鸭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化肥、农药、除草剂必需施用,另外,鸭的品种是一般的家鸭,不是专门役鸭。稻鸭共作技术由江苏省引智系统自日本引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鸭子在稻鸭种养共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对病虫草害及蜘蛛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放入鸭200只/hm2,适当早放鸭(7月10日、7月17日放鸭)有利于提高地表水层中的溶解氧.7月17日、7月24日放鸭,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硝酸根、有机碳、总碳、铵态氮营养积累.稻鸭田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90%.稻鸭田、苦参碱田、常规施药田每50穴稻飞虱发生量分别为200头以下、300头以下和350头以下.稻鸭共作田的蜘蛛群落少于生防田和化防田.稻鸭群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杰 《当代农业》2011,(20):41-41
早晨(5:00-8:00,视季节而变化,冬季迟。夏季早)放鸭出门,在水面撒水草.让鸭群在水中洗澡、交配、食草:进鸭舍捡蛋,观察并记载鸭蛋数量、重量及质量情况;把饲料盆、水盆拿出洗净,置于运动场上;观察鸭粪状态(研究饲料消化情况);拌好饲料.进行第一次喂食。  相似文献   

8.
赵剑 《当代农业》2014,(3):39-39
一、早晨(5:00~8:00)放鸭出门,在水面撒水草,让鸭群在水中洗澡、交配、食草;进鸭舍捡蛋,观察并记载鸭蛋数量、重量及质量情况;把饲料盆、水盆拿出洗净,置于运动场上:观察鸭粪状态(研究饲料消化情况);拌好饲料,进行第1次喂食。  相似文献   

9.
1鸭子放养1)放鸭目的。稻田放鸭既减少饲料成本,又达到防除害虫、杂草的目的。根据各地多年的试验研究,放鸭数量以每亩20只为宜。2)放适龄鸭雏。鸭龄过大,会把水稻幼苗压倒,鸭龄过小,难以适应稻田环境,因此,放鸭时的鸭龄十分重要。巍山在做示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放鸭只数的试验,研究了在中高产田单位面积放鸭的数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关系,分析了产量构成,病虫草害发生的情况,为稻一鸭共生模式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