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白木纳格葡萄败育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方法】以红木纳格葡萄种子、白木纳格葡萄正常发育种子和败育种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葡萄的果实及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大小外观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6种生理指标,研究白木纳格葡萄种子败育的时期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白木纳格葡萄的种子败育表现在43d前已经出现,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败育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与种子败育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白木纳格葡萄种子的败育时期在盛花后37~43 d,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影响木纳格葡萄种子发育的主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时期融安滑皮金柑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败育的原因,为该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及金柑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融安滑皮金柑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植物显微技术等方法,对其胚珠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并对成熟果实种子败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融安滑皮金柑在授粉阶段和胚囊发育阶段表现正常;胚珠发育至花后7d,一部分因极核未能正常受精而导致胚胎败育,另一部分因内、外珠被发育时期紊乱使珠心和胚囊发育受到扰乱而导致胚胎败育。融安滑皮金柑成熟果实中,每果种子数5~9粒,其中饱满种子(2.3±0.17)粒,败育种子(9.7±0.17)粒,败育率(80.8±1.45)%,正常种子为多胚性。【结论】融安滑皮金柑种子败育属于中途败育类型。  相似文献   

3.
胚胎败育型荔枝胚胎发育异常的显微及亚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胚胎败育型荔枝“绿荷包”与胚胎发育正常型荔枝“乌叶”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进行了观察比较,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表明,“绿荷包”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胚胎在胚囊外发育及内珠被细胞败育的异常现象,而“乌叶”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部分结构均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4.
少籽西瓜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瓜材料F011、M05以及两者的F1代(少籽)为试材,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技术,比较了3个西瓜材料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ABA和iPAs的含量变化,对少籽西瓜种子败育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果实中IAA、GA3、ABA和iPAs的含量变化异常于亲本,IAA、GA3和iPAs在球形胚期相对亏损达到30%~70%,而ABA的含量最高值则为亲本同期的2倍,显著富足.同时,3个材料IAA/ABA、ABA/GA3和ABA/iPAs的比值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说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平衡与西瓜胚胎败育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荔枝胚胎发育,有正常型、败育型和部分败育型3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胚胎发育状况是可遗传的性状,由一个多基因系统所支配的。在这个基因系统中,某个或几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在某个阶段受到阻遏,使胚胎发育中途停顿,产生败育种子。完全败育型是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受阻,故败育时期早,种子极小;部分败育型可能是一种突变杂合体,由于雌雄配子结合子的基因型不同,导致同一植株上果实间胚胎发育状况以及发生败育时期的差异,有的种子发育正常,有的败育;种子大小呈连续的变异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胚珠败育数量、胚珠直观形态特征、胚珠和果实的体积及重量变化.结果表明,由遗传因素主导的火星无核、康能无核胚珠畸形或败育分别始于花后28d、34d,其外观形态表现为体积偏小、颜色偏淡、呈不对称性发育;胚珠及果实的外观形态指标与胚珠败育进程关系紧密.花后28~34d、34~40d分别是火星无核及康能无核进行胚挽救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7.
以柑橘异源四倍体为父本与单胚性柚杂交后,其三倍体种子的集中败育期为授粉后90~110 d,在柚的第2次生理落果(授粉后60d)之后,即三倍体种子的集中败育不会引起柚的大量落果.采用固相抗体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柚三倍体种子及果肉中GA1/3、ABA的检测可知,随着种子的成熟或败育,GA1/3含量较低(0.019~0.025 nmol·g-1),并呈下降趋势,ABA含量上升至最大值10.84nmol·g-1.同一发育时期,果肉中ABA含量缓慢上升,GA1/3含量也有波动,但GA1/3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柚三倍体种子虽大量败育,引起果实发育的暂时变缓,但并不能改变或阻止果实的正常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的全基因组变异情况,为调控荔枝果实成熟期、解析焦核发生分子机制及选育焦核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荔枝种质资源普查发现1个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对禾荔和GLL-1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50×),对比分析GLL-1全基因组变异情况。【结果】与禾荔相比,GLL-1果实明显较大,品质优良,特晚熟,种子变为焦核,可食率明显提高。从GLL-1基因组获得320858674个高质量的Clean reads,定位到荔枝参考基因组的高质量Clean reads数占比为96.07%,正确识别率大于Q20的碱基占比为96.48%,正确识别率大于Q30的碱基占比为91.38%,基因组GC含量为35.28%,覆盖度(大于1×的碱基占比)为97.62%。检测到930608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759887个小片段插入和缺失(Indel)位点,共导致12621个基因发生变异,其中发生非同义SNP突变的基因8451个,发生Indel的基因4170个。许多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MYB、bHLH、WD40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及参与ABA信号转导的重要家族基因(bZIP、WRKY、MAPK及PPR)均发生突变。【结论】MYB、bHLH、WD40、bZIP、WRKY、MAPK及PPR等家族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导致GLL-1果实特晚熟及焦核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推测其在调控荔枝果实发育和焦核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荔枝果实可视为具假种皮、结构特殊的一个复杂的相关体系。本研究中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充分验证了黄辉白和许建楷关于种子—果皮—假种皮顺序性影响,果皮对假种皮的“球皮对球胆效应”,胚的存在对果皮发育无影响和胚对假种皮的抑制等论点。还进一步揭示了种皮对假种皮的直接促进作用;胚与果皮发育是一对相伴随的现象,从而解释了在果实的大群体中,大型果应出现频率较高的事实;种子的过早败育导致空壳果中假种皮的停止发育。作者认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实质上与液体胚乳的发育和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胚胎败育机理及影响植物胚胎离体挽救成功的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植物胚胎败育的研究进展。从器官发育、生理生化指标及遗传的角度看,引起植物胚胎败育的主要原因有七类:胚囊发育异常、胚乳发育异常、幼胚起源、营养供应失调、内源激素、酚类物质、某些酶的活性变异及基因调控。由于胚胎败育原因的多样性,增加了胚挽救的难度。文章还讨论了影响植物胚胎挽救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包括胚挽救材料及处理方式、胚龄、培养基种类及培养条件、渗透压、添加剂。在分析上述败育原因和挽救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植物幼胚败育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挽救技术上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香气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赋予了 荔枝独特的风味品质,是评价荔枝果实及其加工品品质的 重要指标之一。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鉴定方面,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荔 枝果实的香气成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 - 质 谱联用(GC-MS)等。目前已从荔枝果实中鉴定出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酸类、酚类等多种挥发性成分, 其中萜烯类为主要呈香物质。根据合成前体物质的不同,香气合成途径可以分为萜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 酸代谢三大途径,荔枝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目前还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对荔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挥 发性物质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合成途径,以及加工工艺和采后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展 望了今后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方向,为荔枝果实风味品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荔枝选育优良品种和优 质加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妃子笑荔枝果实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各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 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妃子笑荔枝果实不同组织(果皮、果肉、果核)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 测。结果表明,妃子笑荔枝果实主要挥发性物质由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以及烷烃类化合物组成。在妃子笑荔 枝果皮、果肉和果皮中均含有苧烯、乙酸香茅酯、橙花醇、右旋大根香叶烯、琢-香柠檬烷、琢-姜黄烯、琢-姜烯和琢-金合 欢烯8 种化合物,但相对含量有差异。琢-姜烯在果皮中相对含量为20.22%,果肉5.31%,果核1.31%。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桂味荔枝按种核质量进行工业分级,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桂味荔枝的单果质量、横纵比、容积、果顶曲率与种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横纵比、容积与种核成正相关,果顶曲率与种核质量成负相关且线性相关最显著.建立了果顶曲率与种核质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妃子笑荔枝上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笼罩、排除天敌等生物因子的作用,建立了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产卵期可持续11d,荔枝蒂蛀虫雌虫产卵量因幼虫取食寄主器官不同而不同,以妃子笑果实为食的可产卵160余粒,以嫩梢为食的仅产卵99粒,且卵孵化率较低,果期、梢期分别为80%和81%,果期幼虫死亡主要是生理性和钻蛀荔枝果皮过程死亡所致,死亡率在10%以下,蛹期不羽化率均较高,果期、梢期分别为15%和33%,在妃子笑果期和梢期,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43.68和25.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生长素几乎参与调控植物发育的各个方面。生长素信号转导存在由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1)介导的途径,ABP1作为一种生长素快速响应蛋白参与调控果实发育等生理过程,其主要存在于正在发育的胚及胚的周围组织中。本文旨在研究ABP1是否参与桃果实发育过程,探讨其分布与表达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桃果实发育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24号’桃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曲线以确定果实发育的3个典型时期。分离不同发育时期的中果皮、内果皮和种子,切块后,一部分样品放入EDAC溶液抽真空后进行戊二醛和多聚甲醛固定,固定后的样品经脱水和浸蜡处理后用于石蜡切片;另一部分样品液氮速冻后-80℃保存提取蛋白。制备效价较高的ABP1兔源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对自然发育状态下不同发育时期桃果实种子和中果皮中ABP1进行定位分析;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桃果实中果皮、内果皮和种子中ABP1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桃果实生长曲线,将发育时期分为3个时期,即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硬核期和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同一发育时期ABP1在种子的不同部位都有分布,且分布信号差异不明显。在种子发育的各时期,ABP1在种子的不同部位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种子的内外种皮细胞以及种皮内维管组织周围的细胞中,且在观测的发育时期内,ABP1的信号强弱没有明显变化。在种子内、外种皮之间的细胞层中会出现零散的、呈带状分布的ABP1信号。而在中果皮发育的整个时期,ABP1只在硬核期维管组织周围的细胞中有明显分布。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中果皮中ABP1的表达在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开始(盛花后41 d)及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开始(盛花后76 d)时的表达量最高,在盛花后39 d的表达量最低。种子中ABP1的表达量要高于中果皮与内果皮。【结论】ABP1在果实内的分布与表达水平存在组织和发育时期的差异性,ABP1因子参与了生长素对桃果实发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野外增温对桂味荔枝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味荔枝为研究对象,用红外辐射器于花芽外部形态分化开始至花期结束对果树冠层进行增温处理(平均温度升高1.89℃)。[结果]增温对桂味荔枝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增温使果实纵横径明显增大,分别比对照增加8.7%和11.0%;单果质量和单种子质量明显升高,分别增加19.8%和50.0%。增温明显改善果实色泽,增温处理植株的果实花青素含量比对照升高31.9%,果实更红,颜色更鲜艳。增温还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增温果实的VC含量和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提高22.3%和22.6%,可滴定酸降低17.6%。[结论]花期增温对桂味荔枝果实品质的影响总体为正效应,而桂味荔枝的高产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单锌指DNA结合蛋白(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Dof)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妃子笑荔枝果实发育RNA-seq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荔枝Dof(LcDof)基因家族的基本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同时对LcDof基因家族在果实发育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荔枝中包含有19个LcDof基因家族成员,LcDof编码蛋白范围在157~497个 氨 基 酸 残 基(Amino acid, aa),对应的分子量为17.70~54.35 kDa,等电点(pI)范围为4.49~9.42;预测LcDof家族成员亚细胞定位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LcDof基因家族分为4组(Group Ⅰ~Group Ⅳ),LcDof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LcDof7、LcDof9、LcDof12、LcDof15在果肉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较高,而LcDof3、LcDof10、LcDof16、LcDof17、LcDof19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喷施外源乙烯利及荔枝丰产素对荔枝花穗疏剪效果,并分析其对果实品质和叶片全N含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运用乙烯利和荔枝丰产素进行荔枝疏花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桂味荔枝始花期树冠喷洒53 mg/L(T1)、106 mg/L(T2)和160 mg/L(T3)的乙烯利水溶液,以及荔枝丰产素水溶液(T4)和清水(T5,对照),测定脱落的花蕾、枝梗和果实数量,测定果实品质和叶片全N含量。【结果】5个处理的花蕾脱落数和枝梗脱落数排序为T3>T2>T1>T4>T5,果实脱落数总数排序为T5>T4>T3>T1>T2。5个处理对单穗重、果粒数、小横径、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且肉质、风味、香气、涩味、果肉内膜褐色也无明显差异,但对单果重、可食率和种子重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单果重排序为T2>T1>T4>T3>T5,T2处理的单果重(19.45 g)比T5处理(13.68 g)增重42%;T1、T2、T3和T4处理(即乙烯利和丰产素处理)可食率为78%~79%,焦核率为97%~99%,分别较T5处理(清水处理)提高30%~32%和31%~34%。5个处理下叶片全N含量无显著差异,全N含量排序为T2>T1>T4>T3>T5。单果重、果皮重、种子重、可食率、焦核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全N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851、0.898、0.739、0.740和-0.947,其中单果重和种子重均与叶片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乙烯利和荔枝丰产素能对桂味荔枝进行花穗疏剪,且乙烯利一次性喷施浓度106 mg/L能起到最佳控花穗的效果,有效实现省工省力增产的目的,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