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明确奉新县猕猴桃叶斑病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培养基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该菌在5~35℃内均可生长,其中30℃是最适生长温度;pH值范围在3~12时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全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DA培养基是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甘露醇、硝酸钾分别为最适碳、氮源.供试的1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毒力作用,其中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WP)、50%苯甲·丙环唑乳油(EC)、40%氟硅唑EC和50%氟啶胺悬浮剂(SC)具有强毒力,EC50分别为0.157、0.574、0.740、0.783μg/mL,80%乙蒜素WP和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WG)的毒力最弱,EC50分别为40.437、44.136μg/mL.  相似文献   

2.
5种杀菌剂对苏铁叶枯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苏铁叶枯病(苏铁拟茎点霉)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苏铁叶枯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36%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0.17、3.16 μg/m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3.6%苯甲·碘水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较弱,EC50分别为25.07、670.19、2151.45 μg/mL.因此,在供试药剂中,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36%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强,可作为防治苏铁叶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菌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目前玉米大斑病已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通过示范,了解400g/L氟硅唑EC、25%丙环唑EC、250g/L吡唑醚菌酯EC等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持效期及对产量影响等,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36%烯肟菌胺·氟环唑F、12.5%氟环唑F由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40%氟硅唑EC(福星)、22.5%啶氧菌酯(阿陀)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25%必扑尔EC(丙环唑)由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开展了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430 g/L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EC、30%苯甲·丙环唑E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井冈·嘧苷素AS、20%井冈霉素AS等药剂对中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30%苯甲·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对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另外,在药剂防治筛选试验过程中进行了稻曲病0~5级的产量损失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程度越重,产量的损失影响越大,5级产量损失率可达52.61%。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氟硅唑、氟菌唑、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烯唑醇6种杀菌剂对穗腐病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 0值分别为0.11,0.22,0.26,0.88,1.09,2.99μg/mL。对多菌灵、氟硅唑、丙环唑和代森锰锌4种药剂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有效成分用量丙环唑150.00 g/hm2、氟硅唑51.00 g/hm2在发病初期穗部喷施对玉米穗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66.14%和66.04%。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用量为150.00 g/hm2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氟硅唑用量为51.00 g/hm2。  相似文献   

6.
何洁  梁霜  张国俊  赵致  李忠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124-2132
【目的】明确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并探究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太子参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太子参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ITS、tef1、LSU、SSU、GAPDH和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见杀菌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30%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aria tenuissima),菌株编号为TZSYB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菌株TZSYB1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0%苯甲丙环唑乳油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0.81 μg/mL;其次为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EC50分别为21.31和27.31 μg/mL。【结论】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噻呋酰胺单剂与复配制剂,以及23%醚菌·氟环唑、30%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结果]药后10 d,23%醚菌·氟环唑SC600ml/hm2、24%噻呋酰胺SC 300 ml/hm2(进口)、30%苯甲·丙环唑EC 450 ml/hm2 、40%噻呋酰胺WDG 270 g/hm2、24%噻呋酰胺EC 300 ml/hm2(国产)、40%戊唑·噻唑锌EC 1 050ml/hm2、27.8%噻呋·己唑醇EC 300 ml/hm2 7个处理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5.47%、85.69%、85.39%、90.74%、85.44%、85.29%和87.78%,10%丙硫·多菌灵SC 750 ml/hm2和6%丙硫·多菌灵SC 1 350 ml/hm2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7.91%和70.61%;药后20d,各处理防效进一步提高.[结论]噻呋酰胺制剂与23%醚菌·氟环唑、30%苯甲·丙环唑、40%戊唑·噻唑锌都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8.
近年在贵州主要油茶产区发现一种叶枯病病害,为找到叶枯病病原菌,对油茶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最终鉴定得到叶枯病病原菌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ken,yana).对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pH值为6~8.为了进一步评价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咪鲜胺、氟菌·戊唑醇5种室内杀菌剂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速率以及孢子萌发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咪鲜胺对菌丝生长毒力的EC50为0.2 μg/mL,对孢子萌发毒力的EC50为0.95 μg/mL,明显高于其他4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适宜药剂,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苯甲·丙环唑、甲基硫菌灵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30%苯甲·丙环唑EC 300g·hm-2、70%甲基硫菌灵WP 1 500g·hm-2和枯草芽孢杆菌WP 300g·hm-2一次施药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分别为84.63%、80.93%和79.05%,对玉米生长安全。从农药减量角度出发,生产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宜采用含苯甲·丙环唑和枯草芽孢杆菌成分的药剂为佳,建议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早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评价了7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5%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2%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5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这5种杀菌剂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在0.057 2~0.226 5 mg/L之间。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次药后7 d,对水稻纹枯病防效最好的药剂为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效为95.02%;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32%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5%噻呋·氟环唑悬浮剂和5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的防效分别为93.15%、92.53%、92.26%、91.81%;在第2次药后14 d,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混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防治茉莉白绢病菌的化学药剂和生防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对茉莉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测试化学药剂和生防菌以及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复配对茉莉白绢病的防治作用。[结果]测试的9种化学农药和6种生防菌中,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芽孢杆菌Bv22菌株对茉莉白绢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LC50分别为2690.96cfu/ml和200.05μg/L,且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芽孢杆菌Bv22菌株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mg/L和芽孢杆菌Bv22菌株108cfu/ml以及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mg/L+芽孢杆菌Bv22菌株107cfu/ml和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mg/L+芽孢杆菌Bv22菌株106cfu/ml对茉莉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44%、60.00%、96.67%和96.67%。[结论]化学药剂和生防菌复配对茉莉白绢病的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韭菜白绢病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氮源以及药剂对韭菜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ee.)生长的影响以及该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31℃;pH值范围是2~9,最适pH为6;红光最利于菌丝生长;对山梨醇、蔗糖利用较好,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多种氮源,以蛋白胨利用最好。菌核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6~40℃,最适34℃;pH值范围为2~10,最适pH值是3-4;湿度为100% 水滴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绿光最利于菌核萌发,另外,光照利于菌核产生,白光下产生的菌核数最多。11种参试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有:丙环唑、咪鲜胺、腈菌唑、三唑酮和笨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1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乙氧氟草醚和乳氟禾草灵)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均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其中以三氟羧草醚抑菌作用最明显,E C50值为7.88m g·L-1。3种除草剂对花生白绢病菌菌核的萌发无抑制作用。三氟羧草醚和乙氧氟草醚对菌丝体干重和菌核数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乳氟禾草灵作用较弱。温室条件下,接种经3种除草剂处理白绢病菌后产生的菌核的致病力试验显示,乙氧氟草醚处理能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三氟羧草醚处理则能提高病害的发生率,乳氟禾草灵与对照相比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花生白绢病防治药剂。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毒力活性。9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毒力活性。10%已唑醇 EC 毒力最强, EC50为0.0989μg /ml;50%咯菌腈 WP 、25%苯醚甲环唑 EC、25%吡唑醚菌酯 EC 毒力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223、1.3823、1.5371μg /ml;50%嘧菌环胺 WG 毒力最弱,EC50为84.7805μg /ml。  相似文献   

15.
白术白绢病的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亨一号和多菌灵在室内条件下对白绢菌的菌丝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49mg/L和8.84mg/L,而井冈霉素为66.07mg/L。绿多混合或绿井混合没有显著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是109.05和102.0l。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也表明,绿亨一号和多菌灵对白术白绢病防效显著,井冈霉素的防效很差,三者的防效分别为98.81%、92.48%和26.24%。绿多混合或绿井混合的防效分别是93.67%和54.04%。  相似文献   

16.
土壤肥力与鱼腥草白绢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鱼腥草白绢病发病程度不同的田块取土样,分离鱼腥草白绢病病原菌,测定N、P、K含量,室内设置不同浓度的N、P、K单因子、双因子、三因子组合分组培养白绢病病原菌,验证大田测定的结果.结果表明,土壤中N对白绢病发生的影响不明显,P对白绢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对白绢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当N:P:K接近1.67:1:1时,控制白绢病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白绢病在鱼腥草种植基地发生十分严重,已经成为阻碍鱼腥草生产的一大障碍.该文简述了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生时期及其症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鱼腥草白绢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栽培管理技术,种茎繁育技术,土壤处理技术,测土施肥技术,和药剂防治技术,通过该套技术将病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达到鱼腥草高产栽培,品质优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于1995-1998年在福鼎市分别调查了不同芋田环境条件对芋白绢病发病率的影响,通过连续四年对3块不同芋田芋白绢的观察记载,总结了芋白绢病的病情病症,并从肥料配比,水管方式及药剂筛选等方面探索了防治芋白绢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魔芋白绢病病原菌rDNA的ITS序列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魔芋白绢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丝生长的致死条件为50℃处理15min,pH值4~5时生长较好,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铵。  相似文献   

20.
马琼  秦恩华  李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07-2307,2320
以从染病魔芋植株上收集的白绢病菌核为分离材料,分离到3株产菌核的丝状病原真菌;根据病原菌形态学及致病性特征,鉴定3株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Sa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