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生物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对温度、水分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生物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C、N)对温度、水分条件的响应,以山东鲁青青菜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单施有机肥为对照,研究3种不同生物肥(中和牌、NST型及爸爱我)配合有机肥处理在温度25℃、35℃,水分45%、60%、75%、90%下对土壤中微生物量C、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土壤微生物量C、N在25℃,田间持水量75%培养时最大;中和牌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在25℃,田间持水量60%培养时最佳;NST型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在25℃,田间持水量60%时最佳;爸爱我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温度、水分的适宜性较强,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田间持水量60%或75%。不同生物肥处理对温度、水分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土壤培养温度,含水量和肥力差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以不同肥力(CK、NPKM)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塿土、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设定3个培养温度(-20、4和25℃)和3个水分处理(10%、25%和40%),避光培养2个月,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对培养温度响应不敏感;2)培养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且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对于含水量25%处理,低肥力CK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磷酸酶显著增加50%以上;3)土壤有机磷浓度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相同土壤有机磷浓度时,棕壤的磷酸酶活性始终大于塿土。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低肥力土壤有机磷积累-矿化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而有机磷浓度是决定土壤磷酸酶活性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出可供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枣树施用的生物肥种类。【方法】以干旱区绿洲的成龄密植骏枣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几种肥料对枣树生长发育、枣果产量、经济效应以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分析枣树对不同肥料处理的施肥效应差异。【结果】(1)在枣树树体生长量方面,处理1和处理2表现较好;(2)处理1的单株产量最高,较处理4高出15.42%,而各处理间枣果品质无明显差异;(3)处理1的土壤养分含量要高于其它处理,而重金属含量居中,各处理无明显差异;(4)通过经济效应分析表明,处理1的经济效益最好,达57.76元/株。【结论】就在干旱区绿洲宜选择处理1的生物肥种类,但其最佳施肥量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不同pH,温度和水分胁迫对栾树SOD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实验测定:栾树超氧化物岐化酶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42℃;在受水分胁迫过程中,0~2.5hSOD活性较强,之后呈下降态势,24h后活性变化较缓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氮沉降对干旱区高寒湿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样地,选取2个不同水分条件区域,分别喷施3个不同浓度氮素,开展野外原位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地表季节性积水条件土壤线虫群落的优势属主要为前矛线属(Prodorylamus,29.30%),地表常年干燥条件土壤线虫群落的优势属是前矛线属(Prodorylamus,18.69%)、Laimydorus(20.21%)和螺旋属(Helicotylenchus,33.48%);在土壤水分和氮添加的共同作用下,杂食/捕食类线虫(OP)和食真菌类线虫(FU)丰度升高,植物寄生类线虫(PP)丰度降低;地表常年干燥条件下,氮添加对土壤线虫群落各生态指数影响不显著。在地表季节性积水条件下,随着氮添加浓度上升,富集指数(EI)和成熟度指数(PPI)先下降后上升,但氮添加对土壤线虫群落香农威尔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λ)无显著影响,20 kg·hm-2·a-1氮添加会促进干旱区高寒湿地土壤有机质分解途径由细菌向真菌分解途径发展。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和碱解氮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会影响土壤线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的丰度,但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干旱区高寒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枣园不同间作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枣园不同间作种植方式中土壤酶的动态变化,以及水分胁迫对间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两种间作种植方式:红枣间作棉花、红枣间作苜蓿;副区设置四个水分梯度:W1:水量为3 750 m3/hm2(中度水分胁迫);W2:水量为4 500 m3/hm2(轻度水分胁迫);W3:水量为5 250 m3/hm2(适宜水分);W4:水量为6 000 m3/hm2(充分供水)。【结果】(1)灌水在4 500 m3/hm2水平下,间作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灌水在3 750 m3/hm2水平下,间作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2)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红枣间作棉花的土壤酶活性整体低于红枣间作苜蓿,红枣间作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结论】灌水量在3 750 m3/hm2水平下,枣园间作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和水分敏感性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若尔盖高寒湿地和草甸为对象,在不同水分(70%,100%,130%饱和含水量(SSM))和温度(5,10,15,20,25℃)培养下定期测定土壤碳矿化速率(或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探讨水分和温度对高寒湿地和草甸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为揭示未来暖干化对若尔盖地区碳贮存及其碳汇功能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增温显著促进了高寒湿地和草甸土壤碳矿化,而水分过高会抑制土壤碳矿化;此外,高寒湿地土壤碳矿化速率高于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和草地类型对土壤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比较复杂。高寒草甸Q10随水分升高而显著升高,培养7天时的Q10变化趋势为70% SSM(1.21)< 100% SSM(1.76)< 130% SSM(2.80),培养56天的Q10从1.17上升为4.53。高寒湿地的Q10在培养7天差异不显著,但整个56天培养期内Q10随水分升高而显著增加。在评估暖干化对若尔盖地区碳贮量和碳汇功能的影响时,应更加重视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Q10对水分和温度变化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8.
生物肥对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酶是土壤生物活性的反映,对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有重要作用,其活性大小受施肥影响较大.采用水平复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拌种、拌肥、拌种肥(拌种+拌肥)3种方式,研究3种生物肥对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都呈抛物线变化规律,盛花期的酶活性最高.三种生物肥处理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都高于CK,比较三种施肥方式,所有拌种肥处理的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拌肥和拌种处理.表明生物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且拌种拌肥相结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处理对华中地区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湖北咸宁和湖南长沙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土壤含水率,即40%、70%、100%和200%田间持水量(WHC)下土壤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咸宁土壤的酶活性高于长沙土壤,两种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酚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总体呈动态平衡,在40%WHC下最高,而在200%WHC下最低;土壤DOC含量在较高(100%WHC、200%WHC)含水率下较高,而在较低(40%WHC、70%WHC)含水率下较低。酚氧化酶活性在培养前期较低,在培养的第5~15 d较高,咸宁水稻土最高值为260.76nmol·g-1·h-1,长沙水稻土为107.10 nmol·g-1·h-1。较高水分处理(200%WHC)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培养后期活性较高,最高值达到929.66 nmol·g-1·h-1。相关性分析表明,DOC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质低的土壤。较高含水率(100%WHC、200%WHC)可显著提高土壤的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在较高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酚类物质含量和DOC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棚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明显提高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营养品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强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旨在为新疆绿洲农业红枣种植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在旋耕覆膜、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五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测量。在田间管理一致的情况下,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覆膜〉免耕裸地〉旋耕裸地;0-25 cm土壤平均温度旋耕覆膜〉旋耕裸地〉免耕裸地〉旋耕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和旋耕覆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旋耕覆膜和旋耕裸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旋耕秸秆覆盖阻碍了土壤温度的升高,免耕裸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黄麻土工布覆盖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面覆盖黄麻土工布减缓了炎热及冷凉季节的土壤温度的日较差,气温变化差异越大,盖布所表现的缓和变温和效应便越强。观察5cm土壤,在4月至8月早晨8:00,盖布使月均温降低0.16-1.29℃;9-3月则高于光权地0.16-0.84℃;在中午14:00,盖布小区的土温均低于光板地,降温幅度为0.35-4.07℃。盖布在缩小不同季节最高与最低温度变幅的同时,也减少土壤中高于30℃与低于5℃的天数和累积量。不同土壤深度的月均土温曲线,光板地多为S型,盖布处理有弧型。使用2a后黄麻土工布降解明显,但降解物与土壤结合,仍具有较强的调节土温效应。盖布的表层土壤一般比对照提高土壤相对含水量1%-4%,夏季最高达4.5%。在土壤含水量5%-6%时,盖布可使5-10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高于光板地0.7%,在20cm土层则高于光板地2.8%。盖布改变了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入渗速率比光板地高12.5%。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在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C、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和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镇赉县土壤墒情与温度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是抗旱减灾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通过对吉林省镇赉县不同深度及不同监测地点的土壤墒情温度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镇赉县各时期平均含水量在6.3%~18.8%,全年普遍较旱,土壤含水量均在15%以下;春季土壤温度上升较快,但期间有较大幅度波动,平均土温差距较为明显。为镇赉县土壤墒情合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对滨海盐碱地不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程度、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与植被群落生态分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以狗尾草为优势种多种植物伴生的杂草群落演变成单一的柽柳、碱蓬群落,最后较耐盐的翅碱蓬成为群落的单优势种,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2)随土壤深度增加,各样地土壤饱和持水量逐渐减小。在滨海盐碱地开展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与水分特征的研究,不仅可明确该区植物的分异性,同时也能摸清与其土壤水分特征的相关性,对盐碱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盐碱地;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壤水分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种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器,说明了其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并给出了电路设计图,该仪器可用于田间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快速实时采集,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620026085.1)。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东北春玉米春季低温干旱和耕层蓄水能力差的问题,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平作平管、平作垄管和垄作垄管,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平均温度垄作垄管与平作垄管差异不大,高于平作平管1.26℃。平作可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损失,垄作管理方式则可有效增加深层土壤含水量。不同耕作方式下,垄作垄管的产量比平作垄管和平作平管处理分别高3.8%和5.2%。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玉米品种克单14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垄作、灭茬平作、留茬平作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垄作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苗期地温,灭茬平作和常规垄作处理较留茬平作处理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小麦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以穗型大小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山农20(大穗型品种)和山农21(小穗型品种)为试材,在露天池栽条件下于小麦返青期后开始对2个小麦品种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的水分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均设田间持水量的100%(水分过量)、80%(适宜水分)、61%(轻度干旱)和40%(严重干旱)4个处理,从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细胞间隙CO2浓度( Ci)和蒸腾速率( Tr)4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在短期内可导致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上升,细胞间隙CO2浓度下降,但对蒸腾速率影响较小。在干旱年型小麦生产上,多选用小穗型品种如山农21。在华北地区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以发挥冬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