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及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妊娠1-5 d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着床期小鼠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观察胚胎着床变化. 结果: 1. ICAM-1 mRNA孕D1到D3逐渐增高,D4达最高,D5开始降低;2.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上皮细胞均有ICAM-1的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强度和表达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3. ICAM-1 D1、D2、D3略有升高,D4有强表达,D5略有下降;4. 单侧宫角注射ICAM-1单抗后,该侧胚胎发生流产. 结论: ICAM-1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分布,提示ICAM-1参与了胚泡着床,ICAM-1可能起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受孕3-7 d的小鼠子宫内膜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以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①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MMP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未孕小鼠均显著增加,且表达量从着床前期到着床后期逐渐增强,其中d6、d7表达最强,与其他妊娠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MMP10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论:MMP10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参与着床中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过程以及胚胎的早期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OPN在孕d3.5、d4.5,d5.5,d6.5及非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结果:OPN在胚泡围着床期表达较非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增加,孕d3.5表达升高,d4.5(窗口期)达最高峰,d5.5表达降低、d6.5急剧降低.OPN主要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表达.结论: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窗口期大量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骨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OPN在孕d3.5、d4.5、d5.5、d6.5及非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结果:OPN在胚泡围着床期表达较非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增加,孕d3.5表达升高,d4.5(窗口期)达最高峰,d5.5表达降低、d6.5急剧降低.OPN主要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腔上皮表达.结论:OPN在小鼠胚泡围着床窗口期大量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妊娠第3天(3 d)、第5天(5 d)、第7天(7 d)小鼠子宫内膜的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3个不同孕期的蛋白质表达谱;图像分析以5 d的图谱为参考,3 d、7 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68%、61%.在等电点PI 3-10、分子量14.4 KDa-116.0 KDa范围内分离得3 d、5 d、7 d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分别为713个、736个、673个.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分别为载脂蛋白A-I、膜联蛋白A1、谷光甘肽转移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烯醇化酶.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泡植入窗口期(5 d),小鼠子宫内膜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以适应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表达的蛋白质在调控子宫基质降解和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妊娠第3天(3 d)、第5天(5 d)、第7天(7 d)小鼠子宫内膜的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3个不同孕期的蛋白质表达谱;图像分析以5 d的图谱为参考,3 d、7 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68%、61%.在等电点PI 3~10、分子量14.4 KDa~116.0 KDa范围内分离得3 d、5 d、7 d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分别为713个、736个、673个.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分别为载脂蛋白A-I、膜联蛋白A1、谷光甘肽转移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烯醇化酶.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泡植入窗口期(5 d),小鼠子宫内膜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以适应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表达的蛋白质在调控子宫基质降解和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体内和体外诱导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方法。[方法]利用假孕小鼠子宫角注油和激素处理体外分离的4周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诱导蜕膜化,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蜕膜化标志分子蜕膜/滋养层泌乳雌激素相关蛋白。[结果]假孕第4天子宫角注油和雌激素与孕酮联合处理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都可显著提高蜕膜化标志分子的mRNA水平,可诱导产生蜕膜化。[结论]建立了体内和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方法,为验证小鼠蜕膜化芯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适用于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对胰蛋白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刮取法、Ⅰ型胶原酶消化法、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刮取法、子宫翻转组织块培养法5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上皮细胞数量稀少,活力低,生长速度缓慢;刮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刮取法+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数量较单纯胰蛋白酶消化法多,但达不到研究所需的要求;子宫翻转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上皮细胞活力强,生长速度快,纯度高,比较适宜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11.
ICAM-1在妊娠早期和流产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妊娠早期和流产大鼠子宫中ICAM-1的分布与表达。发现ICAM-1在各组大鼠子宫腔上皮、腺上皮、子宫基质或蜕膜、子宫肌层及部分血管内皮上均有表达。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基质、肌层和蜕膜细胞中ICAM-1的表达比发情期增加,且植入期和植入后期增加极显著(P〈0.01),植入期较植入前期在以上部位中增加极显著(P〈0.01),达到最高峰;植入后期肌层中ICAM-1的表达较植入期显著降低(P〈0.01)。流产大鼠蜕膜中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子宫含胎儿部分蜕膜上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较强。结果表明ICAM-1主要在植入期发挥作用,其在妊娠早期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形态学及ICAM-1表达的影响,阐明其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幼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与沙丁胺醇治疗组(简称泼+沙治疗组),咳喘宁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并予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激发哮喘。大鼠处死后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壁面积;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ICAM-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炎症反应较轻。各治疗组支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壁面积改变较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咳喘宁中剂量组较泼+沙治疗组作用略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喘宁大、小剂量组与泼+沙治疗组相比,其作用明显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肺组织中ICAM-1表达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泼+沙治疗组ICAM-1表达稍低于咳喘宁中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宁可有效抑制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中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CD86分子(CD8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UC肠黏膜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先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溶液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待模型复制成功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干预21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86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RT-PCR法分别检测结肠中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86的阳性表达以及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CD86、ICAM-1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且以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健脾益肠散可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CD86、ICAM-1的表达水平起到对UC结肠黏膜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and its membrane-bound ligands (Eph-Ephrin) system could regulate some mammalian blastocyst attachment and spread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ph-Ephrin system in swine embryo attachment, mRNA expression of Eph-Ephrin molecules in endometrium was examined by real-time RT-PCR during embryo implantation in pig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RNA expressions of Eph A5, A7 and Ephrin A5 all continually increased from pregnancy day 13 to 24. Ephrin A3 mRNA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day 13 to 18 and decreased from day 18 to 24, and the expression was the lowest on pregnancy day 13 and the highest on day 18. However, Ephrin A4 mRNA expression was the lowest on pregnancy day 18 and the highest on day 24, and the expression decreased from day 13 to 18 and increased from day 18 to 24. Furthermore, mRNA expressions of Eph A5 and A7 were both found in other tissues, such as brain, muscle, intestine, stomach, etc.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ph-Ephrin syste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contact between blastocysts and endometrium during swine embryo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护卵汤对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辅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模型(模型组),部分给予中药护卵汤治疗(中药组),以及未使用药物的自然周期小鼠为正常对照(空白组)。比较各组在孕2 d、孕5 d两个时间段的子宫形态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光学形态:与空白组和中药组相比,孕5 d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明显不良。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孕2 d和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PR蛋白表达:孕2 d和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PR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西医多周期促排卵过程中辅以中药护卵汤,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增加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改善多周期促排卵小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实现主动干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成功率,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雌激素受体在小鼠发情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自然发情受孕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和超数排卵组小鼠在见栓后第2天,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ER)表达量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之后的第4、6、8天,超数排卵组雌激素受体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自然发情受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R的表达在第4、6天时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假孕组(P<0.05),在第8天时,自然发情受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阳性率与自然发情假孕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自然发情受孕组相比,自然发情假孕组和超数排卵组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窗口期开放延迟,而自然发情假孕组和超数排卵组差异不明显(P>0.05).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通过ER对小鼠胚胎着床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