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调整产业结构是黑河流域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针对各部门的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运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相关关系。提出在人口基本增长、工业高速增长和加大节水力度前提下,以地表水资源利用为主,适当开采地下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该模式也可以对西部其他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干旱区内流河流域制定经济建设发展规划的中心环节。本文以黑河流域为例 ,在分析当前黑河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流域概况1.自然地理黑河属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中段,位于东经97°37′至102°06′,北纬37°44′至42°40′,流域面积12.83万公顷,横跨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涉及5个地级行政区,10个县(旗、市)。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和自然地理特点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可持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体。本文选取最基层的灌区为单元,针对灌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以期对灌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探讨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该区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实现流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调查黑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探讨黑河流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构建黑河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台州市水资源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以2010—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2020年为现状年,使用负载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台州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台州市9个行政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呈逐年上升,台州市水资源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开发潜力普遍较低,其中路桥区情况最为严重,水资源负荷最大,开发潜力最低;天台县、仙居县的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可作为台州市水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黑河流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状况,对不同区位的地下水污染设防情况给出建议。[方法]采用DRASTIC模型,选择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综合岩性、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净补给量、水力传导系数和地形梯度6个评价因子,构建区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黑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差和较差区占平原区面积的52.2%,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和沿河道地带;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占平原区面积的17.4%,主要分布在各盆地的中部区域;防污性能中等区占平原区面积的30.4%,分布在评价区的剩余地区。[结论]黑河流域的整体防污性能较差,尤其南部山前平原和河道带。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是河西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流,流域上游是青海省祁连县和甘肃省肃南县的主要牧区,流域下游是甘肃张掖,酒泉地区部分乡镇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主要牧区。笔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近年来该流域上游地区开荒,毁林,毁草,下游地区迁入移民,盲目扩大耕地,加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快了沙漠化进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防治对策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护水源涵养基地;罅中游地区入口快速膨胀;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坚决罅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修建山区调蓄水库;广辟水源,从根本上解决黑河流域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供需平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警报灯”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水资源脆弱度和水资源承载力方面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阐明赣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及经济承载力.结果表明,保证率P=95%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承栽力分析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较大,利用结构不合理,属于中度脆弱的程度.赣江流域须增加水资源调蓄工程、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才能实现流域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黑龙江流域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现状,应加强环境方面的立法、执法、法律监督、处罚力度以及宣传这五个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对黑龙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河道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恶化的农村河道生态环境做出评价并采取治理对策,是维持良好农村河道生态环境的关键。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包括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结合溧水县白马岔河的具体特点,在调查分析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计算了辽宁省沈阳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建立了沈阳市水资源适度承载力数学模型 ,并利用研究区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提出了沈阳市水资源适度人口载量和经济载量。  相似文献   

14.
盘锦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辽宁省盘锦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立了盘锦市水资源适度承载力数学模型,并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盘锦市水资源适度人口载量和经济载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等6个评价指标,对大庆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水资源相对仍有一定的可供开发的承载能力;同时,大庆市市区及四县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比较接近,说明市区及四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平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特点,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需水主体划分为河道、旱地植被和城镇生态需水3部分,采用Tontana法、水量平衡方程及标准定额法,计算了自然保护区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4.4×10~8 m^3,生态功能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26×10~8 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3.528×10~8 m^3。依据洮河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数据,结合选取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分析得出洮河自然保护区域内水资源可支持的最大人口数为7.1×10~5人。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水资源在满足自身人口需求的同时上还能作为洮河乃至黄河流域的战略储备水资源库;在未来30年,流域IWSD分别为0.107、0.052、0.049,水资源可较好地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18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驱动力.分析出2005-2013年,F值从-2.341 7增加到3.380 5,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农业生产和人口数量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提出应合理控制农业人口数量,合理规划灌溉面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等建议,以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南伊沟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景区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近期南伊沟景区生态足迹量为674.70 hm2,有效生态承载力841.13 hm2,生态盈余166.43 hm2。就景区目前及近期规划来说,开展旅游活动不会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景区生态足迹还可进一步发展。但从生态承载力方面考虑,景区应特别注意远期规划。提出了南伊沟景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3个主成分为反映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主成分F1、反映节水技术状况的主成分F2、反映降水量状况的主成分F3。从主成分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03—2010年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稳步递增趋势,但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小的波动,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2009年两个年份降水量减小。要促进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控制该区域人口数量,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和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及时空演变趋势,以2013~2021年黑龙江省13个地区指标数据为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PSR模型、层次分析法结合的算法及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如下:黑龙江水资源承载力强度排序为大兴安岭(3.472)>黑河(3.306)>齐齐哈尔(3.271)>绥化(3.144)>伊春(3.100)>鸡西(3.014)>佳木斯(3.006)>牡丹江(2.986)>大庆(2.868)>鹤岗(2.825)>七台河(2.796)>哈尔滨(2.493)>双鸭山(2.391);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等级,大兴安岭水资源承载力最高,双鸭山水资源承载力最弱,总体时空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态势。本文根据研究成果对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提出合理性对策,为管理者及后续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科学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