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非鱼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南亚,具有生长迅速、耐粗食、肉质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渔业的重要鱼品。世界罗非鱼生产以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进行。九十年代,世界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产量开始逐渐超过捕捞产量。世界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与此同时,世界罗非鱼的加工与贸易,亦有比较快速的发展。根据1981—2002年FAO关于罗非鱼捕捞和养殖的统计资料,分析了世界罗非鱼产业的动态特征,目前中国罗非鱼养殖年产量世界第一,有必要继续关注和提升中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2.
1.河鱼屯 。我国是河鱼屯生产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河鱼屯产量的70%,主要外销日本等国。近年来主要东方鱼屯品种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成功,加速推进了我国河鱼屯人工养殖的发展,产量、外销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和江苏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鱼屯,假睛东方鱼屯、暗纹东方鱼屯等。在淡水中养殖的河鱼屯主要为暗纹东方鱼屯,近年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个新的较有发展前途的淡水名特优养殖品种。 2.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适宜于淡水、海水、网箱、流水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迅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在我国水产品引种项目中,无论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罗非鱼是最成功的品种。我国南方地区罗非鱼养殖发展迅速,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20%~30%,成为这些地区主要养殖对象。目前,全雄化大规格罗非鱼的规模化养殖和出口加工技术已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今后罗非鱼冻片出口欧美市场将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又一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养殖产量成倍增长。2001年,我国全年水产品养殖产量达272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62%,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大农业中发展较快、活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之一。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类水产病害亦迅猛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在300种以上,每年约有1/10的养殖面积发生病害,年损失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15%~30%,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水产动物病害已成…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养殖产量成倍增长。2001年,我国全年水产品养殖产量达272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62%,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大农业中发展较快、活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之一。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类水产病害亦迅猛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在300种以上,每年约有1/10的养殖面积发生病害,年损失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15%~30%,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水产动物病害已成…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中国在世界鲍螺生产中的地位,本文分别考察了中国和世界鲍螺总产量、世界鲍螺捕捞产量、中国和世界鲍螺养殖产量及养殖产值和单位养殖产值的演变过程,并分别以鲍螺总产量、捕捞产量、养殖产量、养殖产值、单位养殖产值为指标,系统梳理了在这些指标排名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了中国在这些指标排名中的具体位次。  相似文献   

6.
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瓶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罗非鱼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种,适合在淡水或咸淡水的池塘、网箱、水槽、流水池、循环系统等各种水体中生长,杂食,饲料源广,单养或混养均可高产。岁非鱼也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拥有国际性市场的养殖水产品,被视为“白色三文鱼”。2002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70.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5%,在全世界罗非鱼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罗非鱼产量逐  相似文献   

7.
2012年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为144万t,占世界罗非鱼养殖总产量的40%左右。我国60%罗非鱼养殖产量用于加工出口,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全依赖于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罗非鱼出口量有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开拓罗非鱼国内消费市场,减少产业国际竞争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深入研究罗非鱼国内消费市场、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从消费者、营销、产业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罗非鱼国内市场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养殖的鱼类之一,目前已被推广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世界罗非鱼的生产和贸易都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中国是世界罗非鱼生产和贸易大国,分析世界罗非鱼生产和贸易的现状对中国罗非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推荐的养殖品种,20世纪50年代被移植于中国,历经试验养殖阶段(1957 ~1980年)、规模养殖阶段(1981 ~1990年)和全面养殖阶段(1991年至今),如今已发展成规模性养殖产业.罗非鱼淡水养殖区域几乎遍及全国,主要产区为广东、海南和广西.进入21世纪,海外对罗非鱼的需求非常旺盛,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条件,加之国内内陆省份的广域性需求,罗非鱼养殖产业已成为很有“钱”途的养殖业,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以世界罗非鱼生产格局为核心研究内容,分析指出罗非鱼的生产区域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产量大幅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罗非鱼自身特质因素、市场因素、政府和技术等因素。同时指出中国大陆在罗非鱼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提高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地理生境对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形态变异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罗非鱼种群入侵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玉林、南宁、钦州、贵港、防城港和北海6个主要养殖区域采集一龄左右的雄性逃逸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以形态测量、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分析。【结果】在尼罗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和体质量方面,均以玉林地区的最高、钦州地区的最低,且两地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31%、9.23%和6.21%,累积贡献率达89.75%,能较好地概括不同养殖区域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长、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等7项体表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区分不同养殖区域的尼罗罗非鱼,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11%。经聚类分析发现,钦州地区的尼罗罗非鱼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不同养殖区域尼罗罗非鱼样本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全长、体长和体高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375、0.9359和0.8327,而与眼径的相关性最低(0.5947)。【结论】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辨别逃逸罗非鱼来源的可行手段,而分析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并为控制其入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益生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益生菌在罗非鱼饵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0尾奥尼罗非鱼种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种,采用网箱养殖,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3%、0.4%、0.5%、0.6%和0.7%复合益生菌,饲养102 d后测定各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并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罗非鱼平均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提高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1.98%、19.43%和6.99%,饵料系数最大降幅为9.77%,肠道蛋白酶活性提高的幅度为29.54%~49.81%。回归分析复合益生菌添加水平与罗非鱼平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肠道蛋白酶活性、饵料系数的相关性,得知复合益生菌在罗非鱼基础饵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40%~0.66%。【结论】在基础饵料中添加适量(0.40%~0.66%)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饵料系数,进而节约饵料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投喂添加不同浓度甲基睾丸酮(MET)饲料的罗非鱼鱼苗、随机采取的罗非鱼成鱼及其跟踪饲料进行检测。刚孵化的罗非鱼鱼苗投喂添加不同浓度MET饲料30 d后,HPLC检测其体内残留量。继续投喂未添加药物的饲料,30 d后再次检测MET残留量。分别从不同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罗非鱼主要养殖产地,随机抽取罗非鱼成鱼样品,并从养殖产地随机抽取追踪饲料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ET残留。结果表明,投喂30 d后的罗非鱼苗种,对照组无MET残留,其余5个添加MET试验组的MET残留量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继续投喂未添加MET的正常饲料30 d后,所有试验组均无MET残留;从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各个养殖基地随机抽检的罗非鱼样品及其跟踪饲料中MET阳性率为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表皮损伤或某种原因造成的炎症是否是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重要诱因,为罗非鱼养殖业疫情预警及无乳链球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80尾体质量约40 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健康组、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通过浸泡方式感染无乳链球菌(1.5×106 CFU/mL),分别设3个对应的空白对照组(不感染无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感染前及感染后24、48、72、96、120、144和168 h等8个时段,分别每组随机挑选15尾罗非鱼采血,将血液涂片后以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统计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同时记录罗非鱼死亡数量。每周以ELISA测定1次罗非鱼血清IgM抗体水平,持续10周。【结果】与健康组罗非鱼相比,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罗非鱼死亡时间提前,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下同)。3种感染方式的罗非鱼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在感染初期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感染后168 h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罗非鱼显著高于健康组罗非鱼(P<0.01,下同),说明无乳链球菌感皮肤创伤或患有肠炎的罗非鱼相对于健康鱼能引起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皮肤创伤组罗非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在感染后72~168 h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罗非鱼,而肠炎组罗非鱼只在感染后24 h极显著高于健康组罗非鱼。相对于健康组和皮肤创伤组罗非鱼,肠炎组罗非鱼血清抗体水平上升时间更早,持续高水平时间更长;健康组和皮肤创伤组的罗非鱼血清特异性抗体出现时间相近,但皮肤创伤组罗非鱼抗体维持高水平的时间更长。【结论】罗非鱼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前后并发机械性或免疫性病理损伤及炎症,会导致感染死亡率升高,即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会加重因转池、运输、寄生虫感染等造成鱼体表皮受损,或饲料霉变等原因造成的肠炎,进而导致罗非鱼死亡率上升。血常规和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能反映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可作为判断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病理损伤和免疫应答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的虾鱼混养模式,避免罗非鱼抢食对虾饵料,达到混养防病、高产增效的目的。【方法】根据凡纳滨对虾与全雄性罗非鱼生物学特性及所摄食饵料沉浮性的区别,在混养池塘中设置圈养圈,通过开、闭通道口,投饵引诱罗非鱼进行阶段性圈养,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密度67.5万尾/ha,全雄性罗非鱼(规格6.25 g/尾)放养密度6000万尾/ha,罗非鱼放养前需对其进行咸化,经118 d混养后测定产量,分析养殖效果。【结果】整个养殖过程池塘水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未发生倒藻现象,也没有发生病害。收获时,凡纳滨对虾平均产量为6212.1 kg/ha,全雄性罗非鱼平均产量为3522.7 kg/ha,综合投入产出比1∶1.52,平均利润75985元/ha。【结论】在池塘中设置圈养圈的虾鱼混养模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罗非鱼养殖,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近十年来我国的罗非鱼产量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递增,居世界第一,是我国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为了了解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调查现行标准在这个行业的适用性,利用到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罗非鱼主产区进行实地走访、资料收集和发放调查表等调研手段,考察了我国罗非鱼生产、流通全过程。了解了养殖水质、种质、鱼苗及亲本、饲料选择与投喂、病害防治与用药、运输装备的清洁卫生及加工与包装存在着的潜在危害。研究了现行标准实际应用情况,利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缺失及需要修订的标准。在分析和研究了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罗非鱼产业实际需求和科研现状,建议制定4项标准,修订6项标准,为规范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鹏  袁永明  张红燕  贺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34-12936
随着渔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罗非鱼已成为我国水产品中与国际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品种之一。影响罗非鱼成鱼养殖生产的因素很多,并且最终都反映在产量、质量、价格因素上。为了保障罗非鱼产业成鱼养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产预警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指标体系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预警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建立了一套生产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总产量增长率、质量增长率及价格增长率3个警情指标。首先确定安全预警系数R,并根据R值的范围来确定警限,反映罗非鱼成鱼生产安全的不同警级。最后,通过建立这3个警情指标的运算模型,分析预测罗非鱼成鱼养殖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治理蓝藻水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尹春华  宣劲松  吕乐  闫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12-11114
[目的]为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通过现场设置围隔研究利用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污染的效果。[结果]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蓝藻颗粒浓度在5d后下降到4.0×10^5/ml,而空白对照组(CK)蓝藻颗粒浓度基本维持在1×10^6/ml。与CK相比,投放罗非鱼组水体中亚硝酸氮下降迅速,4d后降低到0.02mg/L。罗非鱼对水体中硝酸氮和磷酸根的去除作用更为显著,分别在2d后和4d后降低到基苓检测不出。对于水体中氨氮的浓度,罗非鱼的影响则不明显。[结论]高密度投放罗非鱼能显著减少水体中的蓝藻,迅速降低水体中硝酸氮、亚硝酸氮和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