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机插优质杂交籼稻适宜播种量。【方法】以宜香优2115(大粒型)和晶两优534(小粒型)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50、60、70、80和90 g/盘),研究播种量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秧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播种量增加,两个品种的苗高、单株根数、最长根长、茎基粗和成苗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但秧盘单位面积秧苗数逐渐增加;②随着播种量增加,两个品种的机插漏插率显著降低,机插合格率、每穴秧苗数、实际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数均逐渐增加,但伤秧率也呈增加趋势;③随着播种量增加,机插优质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收获指数却不断降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品种间差异,大粒型品种宜香优2115在播种量70 g/盘时产量最高,小粒型品种晶两优534在播种量60 g/盘时产量最高。【结论】机插秧适宜的播种量(60~70 g/盘)可在保持较好秧苗素质基础上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机插质量,并协调产出较大的群体生长量和较高的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播量(80、100、120 g/盘)、育秧基质(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耕层土+有机质)对不同秧龄(20、25、30、35 d)机插水稻郑稻18号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播量分别为80、120 g/盘处理的产量提高11.7%、12.5%,比同一播量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1.3%、12.5%、29.1%;在播量为100 g/盘条件下,当基质为耕层土+有机肥、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15.3%、7.7%、5.2%,比同一基质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3.7%、16.0%、27.7%。综上,在耕层土+有机肥为育秧基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且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杂交中籼稻培育机插标准壮秧的适宜秧龄,适当增加秧龄的弹性,2018年度在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对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96号机插盘育秧的秧龄进行化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播种量及秧龄,以常规中熟中粳水稻武运粳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钵盘育秧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栽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孔播入6粒(即每盘播入73g左右)、秧龄为30d的高产潜力最大,主要是秧苗素质好,产量结构协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托盘育苗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播种量,为托盘育苗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90 g/盘(0.055 g/cm2)播种量时托盘育苗与常规育苗两种方法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另设90 g/盘(0.055 g/cm2)、120 g/盘(0.074 g/cm2)和150 g/盘(0.092 g/cm2)3个播种量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托盘育苗所育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在90 g/盘的播种量下,托盘苗在出苗率、叶龄、茎基宽、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株型紧凑情况等性状与常规方法秧苗无显著差异(P>0.05),但20 d秧龄后托盘苗的株高增加显著(P<0.05,下同),根冠比下降,株高叶龄比K值增加,秧苗素质降低.托盘苗的成苗率、苗基宽、SPAD值、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及K值等性状均随播种量的降低显著增强,小播种量处理秧苗的株高降低,株型更紧凑,根系粗白健壮,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托盘育苗较常规育苗所育秧苗素质有所下降,但秧苗形态基本一致,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毯性好,可培育壮秧满足机插要求.在常规粳稻托盘育苗时以采用90 g/盘播种量(0.055 g/c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量和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陕西汉中地区,川优6203水稻机械育秧随秧龄的增加成秧率下降。秧龄在25 d左右,盘播60~80 g稻种秧苗素质好、个体差异小,群体整齐,成秧率高;秧龄在35 d左右,盘播70~90 g稻种秧苗素质好、个体差异小,群体整齐,成秧率高。汉中地区,川优6203水稻机械育秧在超长秧龄情况下,不能盘播低于60 g。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以川香9838为材料,从播种期、播种量、育秧材料和育秧方式4个方面对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月5~10日播种,选用透水膜作育秧的衬垫,每平方米播种300 g,按照旱育秧苗床管理技术进行苗床管理,即使45 d秧龄,秧苗也生长整齐,适于机插。以塑料机插秧盘为衬底,每盘播种量从90g降到50g,采用塑盘旱育秧管理技术,既大幅降低了播种量,又能培育出秧龄30~35 d,满足早茬口机插的秧苗。蔬菜茬采用机插秧比人工插秧全程节本增效2967.65元/hm2,小麦茬节本增效2037.60元/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分析不同播量下杂交籼稻品种的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差异及秧苗素质与种子性状的关系,并根据关键的秧苗性状筛选出适合于四川地区机械化播种的品种。【方法】选取西南地区选育的27个杂交籼稻品种进行了种子性状和机播育秧秧苗素质考察工作。【结果】(1)杂交籼稻种子的形态特征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2)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方式播种后,所育水稻秧苗受品种和播种量的影响显著,秧田生长状况差异明显。千粒重较低、长宽比相对较小的品种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和出苗均匀度较好,低播量水平下秧苗素质和出苗均匀度较好;(3)千粒重与株高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秧苗均匀度与千粒重、粒长、长宽比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粒宽、粒厚、发芽率呈正相关关系;(4)初步筛选出绿优4923、F优498、隆两优1146等适宜机播的10个品种。【结论】不同播量下杂交籼稻品种的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差异明显,低播量下(60 g/盘)秧苗素质较好,选用千粒重较低,长宽比相对较小的种子有利于机播。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配方育秧基质、播种量、秧龄、施肥量和化控量对水稻秧苗株高、叶片数、茎基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探究适应稻虾共作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及其综合稻秧培育技术,主要结果如下:木薯渣+蛭石+草炭配方育秧基质理化性质能满足水稻培育长秧龄壮秧的要求,基质养分不能满足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的要求,需要增加施肥、化控等培育措施。适合苏北地区气候条件和稻虾共作生产茬口要求的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为秧龄30~35 d,叶龄5~6叶,株高20 cm左右;单株干质量40 mg左右,茎基粗2.5~3.0 mm;叶片上举、色绿;根系成毯,适宜机插。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应适当降低播种量,常规粳稻(南粳9108)以60~80 g/盘为宜。施肥宜采用叶面喷施,不宜采用秧盘基施,秧盘基施有出现肥害风险。叶面喷施从2叶开始至5叶每叶1次,喷施浓度2叶期0.6%尿素+0.2%硫酸二氢钾,其他时期0.8%尿素+0.2%硫酸二氢钾;喷施量50~100 mL/盘。喷施多效唑可降低株高,增加茎基粗;秧苗叶片上举,群体通透性好,有利于培育老壮秧。喷施浓度不宜太高,25%多效唑稀释倍数大于2 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播种期的推迟与后期低温冷害对水稻抽穗灌浆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本地稻麦两熟田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种植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麦茬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相同时30 d的秧龄产量最高,同样的播种密度50 g/盘播种量产量最高,播种期越早,成熟期越提前;提前规划播期及播种量,可避免因水稻在抽穗期遇低温冷害的影响。因此,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应采用30~40 d秧龄,通过减少单盘播种量,培育大苗壮秧,保证适宜密度,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秧龄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稀播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带蘖壮秧。杂交早稻适宜的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杂交双晚亩播种量应控制在10—15公斤;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与播种量有关,稀播秧龄弹性大,反之则小。在上述播种量的范围内,早杂秧龄可延长到45天,双晚杂可延长到4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播种期的推迟与后期低温冷害对水稻抽穗灌浆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本地稻麦两熟田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种植的风险,针对性开展麦茬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同样播种密度30d的秧龄产量最高,同样的播种密度50g/盘播种量产量最高,播种期越早,成熟期越提前;提前规划播期及播种量,可避免因水稻在抽穗期遇低温冷害的影响。因此,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应采用30-40d秧龄,通过减少单盘播种量,培育大苗壮秧,保证适宜密度,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成苗数、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0 d秧龄和80 g/盘播种量时机插秧苗素质最好,实测产量最高,达10 263.45 kg/hm~2。[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永进  胡润  陈再高  纪根学  冯骏  吴文革  许有尊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56-12058,12090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并加快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00 g/盘的播种量有利于提高机插早稻的根冠比和茎基粗等秧苗素质指标,秧苗素质符合机插作业要求,同时降低早稻的漏插率和伤秧率;机插后大田缓苗期短,分蘖早发、群体结构合理,茎蘖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优化。[结论]双季稻区机插早稻的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  相似文献   

15.
育秧环境与秧龄对杂交籼稻秧苗生长及机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育秧环境和秧龄对杂交籼稻秧苗生长及机插质量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设计,通过田间苗床和温室大棚苗床温湿度和光照的比较,研究不同育秧环境20、30和40d的3个秧龄以营养土和恒奥达基质作为载体的杂交籼稻秧苗生长特性和机插质量。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昼夜变化趋势与田间苗床一致,且其昼夜变化滞后于田间苗床,是一个平均温度高于田间苗床且极寡照的育秧环境;温室大棚培育秧苗生长呈2段性,前段生长快,后段生长缓慢,机插漏秧率和浮秧率分别比田间秧苗低4.29和2.73个百分点,每穴苗数比田间秧苗高22.22%,总体机插质量较好;30d秧龄秧苗漏秧率最低、每穴苗数最高,适合机插,而40d秧龄秧苗漏秧率、伤秧率和浮秧率均最高,且穴苗数最低,机插质量差,但温室大棚能适当控制秧苗生长,更适合培育长秧龄秧苗,增加机插秧秧龄弹性;营养土培育秧苗机插质量较恒奥达基质好,恒奥达基质培育秧苗漏秧率和浮秧率均较高,但由于基质疏松,机插抓秧时不易造成伤秧,可以与温室大棚配套培育秧苗,降低温室大棚培育秧苗的伤秧率;秧苗形态和机插质量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影响,其中叶面积、叶龄和干物质量受温度影响大,且积温与叶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机插浮秧率和每穴苗数受秧苗期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而漏秧率和伤秧率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播种量对机插双季稻分蘖及成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机插双季稻育秧合理播种量,选择用双季早、晚稻共4个品种,各5个播种量处理,探讨育秧播种量对机插稻分蘖和成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和栽后分蘖、成穗均受到育秧播种量影响。秧苗干质量和假茎宽因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漏穴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增加播种量推迟秧苗主茎出叶1~2 d,推迟生育进程1~3 d。增加播种量,主茎第4~5叶以上叶和低位次叶的分蘖数减少,缺蘖位增加;常规稻品种的分蘖缺位多于杂交稻品种。低位叶一次分蘖成穗率随育秧播种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稻播种量对低位叶分蘖成穗率的影响大于高位叶,对早稻的影响大于晚稻,杂交稻品种高于常规稻品种。株两优819和盛泰优722以盘播种量75 g处理产量最高,中嘉早17和镇稻11以盘播种量105 g处理产量最高。综观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秧苗素质、移栽质量、栽后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等影响,育秧播种量杂交稻品种以盘播种量75 g左右、常规稻以盘播种量105 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机插水稻培育矮化壮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3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进行矮化壮秧处理,并以不使用化学调控剂作对照,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在水稻机插育秧中的作用。[结果]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均有矮化壮秧作用,在秧龄小于20 d时,采用3种化学调控剂育秧均可;当培育的机插秧秧龄达到25 d时,以旱育保姆育秧效果最好。28 d时,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出苗率达80.31%,成苗率达71.94%,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最高;拌种剂处理的成苗率最低。机插后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综合质量最好。[结论]旱育保姆对水稻机插育秧秧苗矮化壮秧作用明显,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机插水稻化学调控剂。  相似文献   

18.
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壮秧剂与育秧母质不用用量在机插育秧上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以15g/盘用量处理的秧苗素质最好;而施用育秧母质以0.35kg/盘用量处理的秧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以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较低的播种量(每盘80~120 g)能够培育出适合机插需求的高素质秧苗。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