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郑宇鸣  李勃  张锡顺  林郁  刘振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1-19412,19415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文中详细阐述了玉米灰斑病在国内外及云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归纳了玉米灰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及该病害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是兰坪县石登乡大竹箐村近年来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现已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作为县农科局下派大竹箐村的农技指导员于2011~2013年在大竹箐村,对玉米灰斑病的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行了系统的监测调查,综合分析玉米灰斑病的发生特点、原因、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32-32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抱叶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在云南省玉米灰斑病曾严重发生和流行,2007年个旧玉米灰斑病发生面积2.8万亩,造成大部分山区玉米绝收。在云南省的文山州、玉溪地区、保山地区等都有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而化学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玉米早播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是丘北县玉米生产的一大病害,严重制约高产、优质玉米生产的发展。就此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状特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在云南省发生的一种新的农业病害,在云南省的部分州、县相继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本文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条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灰斑病重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zeaemaydisTehonandDaniels)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为害性很大的病害。据资料记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内曾有报道发现此病,但发生很轻。1991年辽宁省丹东市突然爆发此病,此后.省内各市陆续发生。1995年铁岭市玉米制种田发生此病,很快波及到玉米生产田,但发病程度不重。近两年,此病发展迅速,玉米生产田中一些常规品种发病程度加重,已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危胁。铁岭市是玉米主产区,玉米灰斑病的为害.将直接影响全市粮食总产量.为此玉米灰斑病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文山县玉米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其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已成为玉米增产的一大障碍。通过2007-2009年开展的玉米灰斑病的监测、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 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条件对玉米灰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zeae maydisTehon&Daniels)属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对中国玉米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已给中国北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关于玉米灰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抗性遗传、品种资源抗性评价等方面。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病原菌的变异、致病机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旨在为其生理分化及生物学多态性研究奠定基础。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宁洱县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艳 《云南农业》2010,(4):45-46
系统地对玉米灰斑病病原学、生物特性、侵染、发生进行了阐述。通过2006~2008年调查监测,得出了宁洱县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发病规律及特点,提出玉米灰斑病防治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灰斑病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害。文章分析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并从农业和化学角度对灰斑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文章综合分析并深刻认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分析整理防治措施,为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丹 《吉林农业》2010,(7):76-76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玉米圆斑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在四川省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详细介绍了玉米圆斑病的症状、病原菌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圆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滇西南暴发的玉米灰斑病现已传遍云南大部分地区,该病对滇西南全部玉米地方品种及云南省已往种植的绝大多数杂交种均能感染并导致严重减产。经多年观查研究,在滇西南至滇中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1 750 m以上的玉米生产区域,海拔越高危害越重。发病严重区域的气象特点是温凉湿润环境,即7~8月月降雨量160~180 mm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平均气温18~20℃,20℃以下较有利于发病。这与中国北方玉米灰斑病发病规律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表明,某些相同寄主如M017Ht1、沈137,在中国北方鉴定是高抗玉米灰斑病的,但在滇西南地区则表现感病,这表明中国事实上已存在玉米灰斑病病原的不同生理种群,亟待深入研究。同时,在云南玉米灰斑病严重危害地区,只能推广应用在当地经试验鉴定证明较抗玉米灰斑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82-84
自1925年玉米灰斑病首次报道以来,至今该病菌已经在世界各地暴发,并导致产量大幅度的减少。农业科研人员从不同的方面对玉米灰斑病进行的研究,如病菌发生的条件、病菌传播的途径、对抗此病菌的方法等。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对抗灰斑病主要是改良品种、利用农药及改变农艺习惯。现阶段,对于利用分子辅助性育种来改良玉米品种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研究其QTL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引起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广泛采集玉米灰斑病发生地区病样,用单孢分离方法获得大量菌株,采用病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种特异性鉴定技术,准确鉴定中国不同地域的玉米灰斑病致病种。【结果】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云南和湖北大量采集的玉米灰斑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36个菌株,经过系统鉴定,确认其中65个菌株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71个菌株为玉米尾孢(C. zeina),未发现以往有记载的高粱尾孢玉米变种(C. sorghi var. maydis);引起中国北方地区玉米灰斑病的是玉蜀黍尾孢,而引起云南和湖北玉米灰斑病的是玉米尾孢,但在2008年前分离的云南菌株中有玉蜀黍尾孢。【结论】在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有2个种:玉蜀黍尾孢和玉米尾孢,前者存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在云南2008年前也有分布,后者分布在西南玉米区的云南、湖北。  相似文献   

18.
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在美国主要发生在山区,在我国过去是次要病害,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病已成为东北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1991年丹东地区突然大发生,很多杂交种玉米受到严重危害,使植株上部叶片枯死。1992~1993年,仅东港市就平均减产10%。1995年,辽宁省普遍发生灰斑病,1996年在辽宁省绥中县,该病与弯孢菌叶斑病棍合发生,严重发生面积达2.  相似文献   

19.
1996年葫芦岛地区玉米叶部病害大流行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玉米叶部病害在葫芦岛市大发生,此病发展速度之快和危害损失之严重,在该市历史上尚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播种的9.28万hm2玉米中,病害发生面积6.6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1.840;减产9成以上近于绝收的面积0.5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5%,全市共损失粮食1.75亿kg。1玉米叶部病害发生特点玉米叶部病害主要以弯孢菌叶斑病[Currularialuata(Wokker)Boed]为主,混以发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病害。弯抱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玉米叶部流行性病害,此病害近年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的…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总结了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