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实现了新的转型,宗族势力则随着这种转型在农村得以复兴,宗族精英就在这种社会转型和宗族势力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乡村社区中的"守门员"角色。农村改革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勃兴以及现代化的推进为乡村社区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现代化社会因素,使乡村社会的活力得到释放并造就了众多的宗族精英。本文分析了宗族精英在转型社会中的村治必然性及其缘由,揭示了宗族精英在村治功能发挥中的内在机制,从而提出了宗族精英在村治良好愿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将农村道路建设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范围之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贵州省榕江县Y村为案例,就乡村公路建设对Y村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道路修建为Y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推进了Y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的缓解。同时,道路修建也给Y村带来了土地资源被占用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公路建设应当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好乡村公路建设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横店及周边区块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溢出效应使得乡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精神面貌等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业得到发展,特色乡村文化和习俗得以发掘和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带给农村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有效化解乡村债务,制止新增不良债务,是近年来南安市及官桥镇农村工作面临一大课题,消除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是各级政府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村集体良性健康有序运行一项重要基础保证。一、官桥镇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经济相对活跃,私营企业,个体经济都比较发达,但村集体经济普遍相对都比较薄弱,并且负债兴建乡村公益事业,负债运行,一部分村还是村财收入的"空壳"村,上级把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低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工程,把脱贫致富、小康创建与乡村旅游统一起来。一年时间衫坪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致富产业得到培植壮大,村民收入翻番。衫坪村从贫困村一跃嬗变成小康村和"黔北第一村",创造了贵州农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断加强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随着农村地区人 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农村环境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进一步美 化农村地区环境,还可以有效保护农村地区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湖州市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 村”计划,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农村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加强了对乡村生态园林景观 的设计和规划,旨在为乡村环境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梅家洲村是常德市安乡县三岔河镇下辖的行政村,2018年初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几年来,梅家洲村始终坚持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引领,以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为目标,以增加农村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动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建设总体水平,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社会治安良好,形成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及"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提出,农业农村电商日益成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以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一村一品一店"在推动农业创新、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与成效,探讨了"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主要模式.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8年中央1号文件。各地为加强农村污染防治,主要采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业三减"、秸秆禁烧等工作,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明显加强,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但农村建立有小型垃圾处理设施较少,农村垃圾多数以填埋为主,进行村收、镇转、县处理  相似文献   

10.
村民是农村的核心,土地是农民的核心,土地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村委会与农民的关系,但我国的乡村治理困境并未得到解决。通过对C村和F村的田野观察,以及对两个村庄内有土地的村民分别进行了30份和20份的深度访谈,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困境中可见村民的参与不足。从法治和德治方面提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