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设置不同氮磷钾水平,研究养分对当前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可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数,高氮处理(315 kg·hm-2)、高磷处理(135 kg·hm-2)分别比低氮处理(105 kg·hm-2)、低磷处理(45 kg·hm-2)最高分蘖苗数增加5.2%和3.6%;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钾肥在本试验中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结实率从89.7%逐渐下降至82.7%,氮肥农学利用率从12.0逐渐下降至7.9,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综合考虑,建议氮肥用量以210 kg·hm-2为宜,既保持了水稻高产,又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面源污染风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旱轮作区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应用地理信息,推荐施肥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并通过田间试验对养分咨询系统提供的施肥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推荐施肥与当地常规施肥比,水稻可增产291~662 kg·hm-2,节省肥料开支179元·hm-2,增收790~1 569元·hm-2.通过减少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低施肥对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ASI方法检测土壤养分并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OPT最佳施肥量为最高;OPT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39.3 kg/667 m2,增幅7.13%,增收70.3元(人民币,下同)/667 m2;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使用锌肥和钾肥的增产作用较显著;适当减少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区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双城、海伦和依安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黑龙江省黑土玉米产量限制因子依次为氮、磷、钾。与最佳施肥处理(OPT)相比,不施氮肥平均减产23.4%,少收入2 514元.hm-2;不施磷肥平均减产15.9%,少收入1 699元.hm-2;不施钾肥平均减产16.3%,少收入1 646元.hm-2;不施肥处理平均减产35.3%,少收入2762元.hm-2;农民习惯施肥(FP)平均减产4.9%,少收入458元.hm-2。说明最佳施肥处理设计合理。双城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23.9、48.2和31.5 kg.kg-1;海伦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16.9和21.7 kg.kg-1;依安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1、29.6和13.1 kg.kg-1。从肥料农学效率方面考虑,应该在所设定的最佳处理氮钾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用量,以使最佳处理不断优化,达到玉米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寒地高纬度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氮肥运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纬度地区氮肥对水稻群体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阐述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确定基本施肥参数.结果表明:处理1产量最高,达到9 055.5 kg·hm-2,比对照增产26.4%,但是贪青,成熟期晚3~4 d.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3,分别比对照增产20.8%和16.7%.土壤基础生产能力为7 164.0 kg·hm-2,生产100 kg稻谷需纯氮1.79kg,本地白浆土土壤供氮量128.2 kg·hm-2;肥料供纯氮量27.3 kg·hm-2,尿素利用率28.7%,基肥增产7.5%,肥料利用率为22.8%,蘖肥增产6.7%,利用率为44.2%,穗肥增产10.2%,利用率35.7%;处理1、2、3尿素利用率分别为32.3%、25.5%、20.3%.说明随着基、蘖肥投入比例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当目标产量为9 000 kg·hm-2时,施氮总量为114.6 kg·hm-2.  相似文献   

6.
冬油菜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 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素收获指数随氮肥的施用而明显下降,磷及钾素收获指数则呈现上升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4.7 kg?kg-1、6.2 kg?kg-1、18.5 kg?kg-1和34.6%。【结论】在磷、钾及硼肥基础上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油菜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还不高,改进技术措施提高利用率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7.
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选择肥力中等的水稻田块,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150kg/hm2,按N计,下同)、最佳养分(120kg/hm2)、超高产高效(150kg/hm2)、超高产(180kg/hm2)5种氮素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与相同施氮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其单产提高了5.6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4.49%,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模式在稳产增产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减少施肥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功能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55 kg·hm-2范围内,两系稻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5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786.4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下降。氮素营养影响水稻衰老进程,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和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能保证两系杂交中籼稻齐穗后功能叶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提高和光合产物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生态区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目的】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的化肥增产效应,为小麦进一步增产和提高化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近年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数据,通过化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施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变化特点。【结果】各区域施肥量水平较高且差异明显,其中黄淮海区施肥量最高,为383 kg.hm-2;北部高原区施肥量最低,为233 kg.hm-2。西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化肥增产作用高于北部高原区和黄淮海区。化肥偏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西北区,为23.9 kg.kg-1;最低的地区是黄淮海区,为17.4 kg.kg-1。化肥农学效率的最高的地区是西北区,为9.7 kg.kg-1;最低的地区是黄淮海区,为4.2 kg.kg-1。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长江中下游区和西北区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1.6%和5.6%,而黄淮海区和北部高原区分别降低了46.0%和12.4%;北部高原区和西北区的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3.7%和10.4%;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分别降低了38.6%和6.24%。【结论】各区域小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加大,化肥增产作用仍很显著,增产效应差异明显,粮食低产区不一定是化肥高效区。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养分效率仍然是各区域小麦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沸石对水稻的增产及环保效应,确定最优氮肥与沸石施用量,于2014年5月~2014年10月进行测坑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2个因素(不同氮肥施用量、沸石施用量),8个处理,2次重复。主区为氮肥设置4个水平,依次为0,52.5,105,157.5kg·hm-2;副区为沸石设置4个水平依次为:0,5,10,15t·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除水稻土CEC之外,氮肥对本试验测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水分生产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水稻土CEC及土壤全氮均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沸石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吸附性,适量沸石(5~10t·hm-2)施入增加水稻的产量、水分生产率、干重、叶面积、水稻土CEC,且在同等氮肥水平条件下,沸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率大小依次为:Z2(5t·hm-2)Z3(10t·hm-2)Z4(15t·hm-2)Z1(0t·hm-2),而沸石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率大小依次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2)。沸石施入土中,减少水稻深层土壤(45cm)中的全氮含量,增加表层土壤(15cm)中的全氮含量,减少氮肥的流失。说明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在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有积极的作用,N2Z3处理为水稻增产环保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从高产优质高效的角度,通过对延边水果的基本情况、产销现状的分析和延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水果产业的可能性分析,提出水果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树立产业化的指导思想,抓好6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5个棉花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调查比较,分析了栽培特点、产量构成及纤维内在品质等因素,结果示范:豫棉15号和中棉所2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品质,较适宜在南疆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夏季高温的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庆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重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选取2006年和三个有代表性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夏季高温事件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和区域差异,20世纪80年代发生频次最少,70年代最多,沿长江、乌江为高温天气多发带;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上下叠加是重庆地区夏季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特征.分析认为,100 hPa等压面上的南亚高压、300 hPa等压面上的暖中心和500 hPa等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着四川东部及重庆地区上空,对流层中上下层暖高压中心相对应、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是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豌豆鲜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豌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色泽诱人,倍受人们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是鲜食豌豆生产产量低,效益较差,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豌豆鲜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总结提出“避免重茬,选用优种,增施农肥,化控除草,适期分批采收”等综合技术,提高了鲜食豌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逆性、稳产性和广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其品种特性和主要优点,并提出了济麦22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培肥地力、规范化播种、合理施用氮肥、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5大项11小项的栽培技术措施,以期对济麦22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北京郊区自然资源和传统的高效种植方式进行了广泛调查、通过要素分解和田间量化试验,组装了7大类25种适合京郊地区不同区域推广应用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建立了与高效种植模式相配套的优良品种资源库及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组建了一个覆盖京郊种植业的技术推广体系网络,建成了一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中心示范区,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益模式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玖两优黄华占在湘北抛秧栽培下的生产优势,并从播种、抛栽、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高效是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自治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短期高温热激甜菜幼苗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伸长对热激敏感性顺序为子叶露土期>子叶期>一对真叶期;子叶期35℃热激4 h对下胚轴伸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不同品种之间对热激的敏感性差异明显,新甜6号较其它品种不敏感.短期高温热激促进一对真叶期前的干物质积累,使根系不发达;热激促进下胚轴伸长和一对真叶期前的干物质积累,壮丰安拌种能抵消此作用,并有效防止高脚苗的发生,促进根系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吉农28”是以“吉农9”为母本、外引系“ARIRA”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36.7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18.8 %;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72.4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1.4%.粗蛋白含量37.80%,粗脂肪含量22.56%.该品种于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抗逆、抗倒,适宜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等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