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用草甘膦后,桑树叶片类黄酮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程度随草甘膦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加重,同时伴随着电解质外渗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增加。叶片光合性能下降,表现出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速率PN降低等伤害症状。外施类黄酮物质芦丁(RUTIN)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膜脂过氧化和光合性能的下降。这表明类黄酮与草甘膦引起的桑树叶片伤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李守淳  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3-20515
[目的]研究极地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方法]人工模拟南极UV-B辐射环境,对南极小球藻进行UV-B适应性锻炼,并以未经UV-B适应性锻炼的南极小球藻为对照,分别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光合放氧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南极小球藻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迅速下降,且锻炼南极小球藻的下降速率小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经UV-B胁迫后,南极小球藻的SOD、POD、CAT活性均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降低,锻炼南极小球藻的上升速率大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而下降速率显著小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结论]经过UV-B适应性锻炼的南极小球藻可通过调整一系列生理活性指标对UV-B增强产生积极响应,以增强其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102°45′E,24°07′N,海拔1806m)自然条件下,以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和Mylar膜搭棚覆盖,在分别滤减25%(T1),50% (T2) 和65% (T3)的UV B辐射环境中盆栽种植烤烟K326,研究了不同UV B辐射强度对K326烟叶类黄酮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类黄酮主要在K326的旺长后期和衰老叶片中积累,且随UV B辐射的减弱,含量逐渐降低,其中T3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整个生育期中K326的SOD活性呈波动性变化,CAT变化为双峰型,POD活性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各处理间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在对照处理中类黄酮分别与POD和SOD表现为协同效应关系,在T1中与SOD则为互补效应,而T2和T3中类黄酮与酶活性相关性都较低。K326可能存在一个与叶龄有关的耐受UV B辐射强度的阈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华北落叶松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35℃、39℃、43℃高温处理下,研究了华北落叶松幼苗热胁迫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华北落叶松幼苗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高温胁迫初期,华北落叶松幼苗通过提高SOD和POD酶的活性调节自身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组培苗膜脂过氧化及相关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可抑制高温胁迫下猕猴桃叶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增强高温胁迫下猕猴桃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  相似文献   

6.
高宇霞  韩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15-6818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mmol/L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的方法对重金属铅胁迫下的龟背竹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SOD和POD活性下降,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MDA则呈上升趋势。据此,系统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均较为灵敏,可作为评估重金属及盐胁迫对其危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 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 mmol/L 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分析胁迫6 d后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处理植株呈极显著差异,且干旱敏感品种表皮蜡质总体增加的百分率高于抗旱性品种,表明叶片表皮蜡质的变化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机制,表皮蜡质含量的增加能够对植物进行更好的保护;胁迫6 d后,干旱敏感大麦品种贝赖勒斯和垦啤6号的SOD、POD、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总体都比抗旱性品种的略高,说明抗旱品种存在其他膜保护性物质,在6 d水分胁迫期间对膜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皮蜡质沉积和膜脂过氧化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0.691,P=0.058),可能是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参与了表皮蜡质合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铜胁迫对平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平菇对铜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了铜胁迫(0~3 000μmol/L)对平菇菌丝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使菌丝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升高且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不同抗氧化酶对铜胁迫的响应不同。铜胁迫使菌丝SOD活性和POD活性呈一直上升趋势,而CAT活性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SO2对三种园林绿化苗木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自己设计的开顶式熏气装置对三种盆栽园林绿化幼树进行SO2熏气,并对其质膜透性、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SO2胁迫浓度的增大,三个树种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大,SOD、POD、CAT活性没有测到规律性变化.其中质膜透性与MDA含量呈正相关,朴树的三种保护酶的活性与质膜透性呈显著正相关,梓树和鹅掌楸的保护酶活性与质膜透性的关系不一致,但相关关系显著.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三个树种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大,抗性强的朴树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质膜透性小,MDA含量低;而抗性弱的梓树则相反.在5.4 mg·m-3SO2胁迫条件下处理4~8小时,以上测定指标均可作为幼树对SO2抗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片在干旱条件下的膜损伤与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干旱强度的加剧,用传统方法测得的小麦叶片中TBARS的含量不断增加;但在排除了糖类物质干扰后,TBARS含量却随干旱强度的增加而稍有下降。脂质氢过氧化物含量及乙烷释放速率在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干旱刺激生成的同时促进了SOD、CAT及GR的活性。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膜透性的增加与脂质过氧化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稻茎中碳的运转与淀粉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稻扬稻 4号和粳 /籼亚种间杂交稻组合测 0 3/扬稻 4号为材料 ,研究结实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稻茎 (含鞘 )中碳同化物的运转与淀粉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处理可加速稻茎中淀粉的减少 ,促进稻茎14 C向籽粒的运转 ,增加可溶性糖和蔗糖在稻茎中的累积。水分胁迫下稻茎中α 淀粉酶和β 淀粉酶活性均增加 ,但前者大于后者。α 糖苷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在水分胁迫和非胁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稻茎中淀粉迅速减少时期 (花后 9~2 8d) ,淀粉和14 C向籽粒的运转与α ,β 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尤其与α 淀粉活性的相关值更大 ,而与其他 2种酶活性的相关不显著 ,表明在水分胁迫下茎鞘中α 淀粉酶活性的增加对促进淀粉的水解和碳向籽粒的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下PEG对烟草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体内内源抗氧化剂(Car,AsA)含量显著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幼苗内超氧阴离子(O2^-)大量产生,丙二醛(MDA)积累,并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水平的变化也呈下降趋势。PEG浸种处理的烟草幼苗在低温下质相对透性降低,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SOD,CAT和POD活性水平下降较缓,丙二醛的积累量也明显较对照低。PEG浸种处理后,抗坏血酸(AsA)和类胡萝卜素(Car)等内源抗氧化剂含量也相对提高。表明PEG处理能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和膜脂过氧化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板栗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年生实生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对持续干旱和水分梯度控水两种条件下 ,对苗木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板栗的SOD、POD、CAT、APX具有协同作用,从而有效清除植株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提高了苗木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但从O_2.产生速率来看,在胁迫后期O_2.产生速率开始大幅度上升,说明此时,整个清除自由基防御系统的防御能力已经开始变弱了,推测可能是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超越了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由基清除剂对草莓水分胁迫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用苯甲酸钠、VE和VC作为外源自由基清除剂,研究了水分胁迫下自由基清除剂对草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外源自由基甭除剂预处理降低了干旱条件下草莓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膜透性增加程度,并能延缓叶叶绿素和可不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试验表明外源自由基保护剂对减轻干旱引起的自由基伤害和提高草莓的抗旱能力具保护作用,不同清除剂的保护效果存在差异,以VC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中华稻蝗黄酮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中华稻蝗黄酮的降血脂、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酮的提取物可明显抑制高脂饲料引起的小鼠清TC、TG、LDL-C和AI上的升高;对已经形成高脂血症小鼠TC、TG、LDL-C和AI的水平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并使HDL-C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也能显著增强小体内的SOD、CAT和GSH-P活性,降低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低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水稻种子,能维持冷害水稻苗叶绿体较高的能量水平,利于稻苗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可提高冷害水稻幼苗膜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还能提高热稳定蛋白和ATP的含量。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ATP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细胞溶质中的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