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善文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2):23-25,3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商品率位居全国首位.本文从生产布局、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高粱产业发展规律,对建国以来高粱生产发展过程中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的演变过程分析以及与粮食作物、谷类作物、玉米的比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粱播种面积和总产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有:对高粱需求的改变和减少,受玉米生产发展的影响,高粱单产的提高不稳、单产相对较低,其它省份高粱种植面积增加、政策对统计数据的影响等;并提出恢复和发展黑龙江省高粱生产的途径,即扩展需求领域、研发和推广专用品种、提高单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规模化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生产技术与玉米单产及总产的相关性,对1949~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年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年总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建国60多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随年份递增均呈线性函数变化。玉米产量变化与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及生产技术进步相关密切。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玉米单产的提高,单产的提高促进了玉米总产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及综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田间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效益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成本及价格趋势,并提出了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提高玉米单产、推广农业机械化、改善玉米生产条件、规范整顿农资市场、调整种植模式和改进玉米品质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玉米品种更新缓慢,区域化按类种植面积较小,中低产田块居多,玉米深加工业转化滞后;玉米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玉米单产持续不前的重要原因。结合这些问题,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战略措施:调整品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玉米均衡增产,增加科研投入,抓好中低产田的开发;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植资源是提高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促进玉米生产发展,提高效益,本文通过对2008-2017年10年数据分析,总结了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发展状况,阐述黑龙江省玉米增产潜力和高产技术,明确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提出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即加大适宜机收优质高抗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力度,优化区域品种布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分析了齐齐哈尔管理局玉米生产中存在问题以及影响该地区种植玉米面积的主要因素。明确了目前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并提出发展齐齐哈尔管理局玉米生产的发展对策。即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加强玉米种业管理、发展玉米深加工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科 《北京农业》2011,(36):26-27
玉米是黑龙江省肇东市各类农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对肇东粮食总产贡献率居首位的最主要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是肇东农业生产需要永恒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黑龙江省粮食总体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以玉米、稻谷、小麦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从产量结构、种植面积结构和单产水平变化三个视角,揭示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从以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主,向以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为主的过渡,比较效益是玉米和稻谷在粮食生产中优势地位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生产结构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应考虑通过建立新的耕作技术体系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在黑龙江省红星农场种植面积上占有较大比例,产量较高,发展玉米生产对轮作换茬,提高粮食单产,调整农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进行了寒地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玉米的总产量在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中最高,位居世界第二位。东北三省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9%,而资源投入相对较低。本研究旨在明确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方法,采用适用于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活性氮损失模型,定量化评价东北三省2007—2016年玉米生产系统的资源投入(肥料、农药和柴油等)及其相关的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风险。【结果】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在时空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平均总施肥量为400 kg·hm-2,单产为7 065 kg·hm-2,平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2 965 kg CO2 eq·hm-2,均为三省最高,而碳、氮足迹较低,平均单位面积活性氮(Nr)损失量为中间水平且年际间变化不大。辽宁省的平均氮肥投入量为198 kg·hm-2,Nr损失量为20.8 kg N·hm-2,碳、氮足迹为493 kg CO2 eq·Mg-1和3.53 kg N·Mg-1,均为最高。单产为5 966 kg·hm-2,处于中等水平,GHG排放量年际间变化不大。黑龙江省平均施氮量为149 kg·hm-2,单产水平为5 318 kg·hm-2,Nr损失量和GHG排放量等均为三省最低,碳、氮足迹均处于中等水平。时间尺度上,2008—2015年东北三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累积增加了5.73 Mhm2。2015年东北三省玉米产量最高,达91.2 Mt(百万吨);2007—2016年玉米平均总产量占全国的32%,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占13.9%、11.7%和6.7%;10年平均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占14.7%、9.3%和6.4%。东北三省玉米10年平均单产为6 116 kg·hm-2,平均单产最高年份为2013年,为6 824 kg·hm-2。2007—2016年10年间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氮肥稳中有降,磷钾肥逐年升高,2014—2016年3年肥料增长趋势大幅减缓,逐渐趋于稳定,10年间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177、101和70.2 kg·hm-2。2007—2016年,东北玉米生产农药投入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柴油投入量前4年较为稳定,后逐渐上升。东北玉米生产10年间的平均农药用量为10.2 kg·hm-2,平均柴油用量为94.6 L·hm-2。10年间玉米生产(2007—2016)平均单位面积Nr损失量和GHG排放量分别为19.0 kg N·hm-2和2 770 kg CO2 eq·hm-2。Nr损失量10年间较为稳定。2007—2008和2009—2011年玉米生产的平均GHG排放量呈下降趋势,2012—2016年呈稳定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最高的3 045 kg CO2 eq·hm-2。氮肥田间施用产生的氨挥发是玉米生产中活性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硝酸盐淋洗损失次之,而氧化亚氮排放占比最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为肥料生产运输与田间施用。10年间,东北玉米生产的平均氮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3.16 kg N·Mg-1和459 kg CO2 eq·Mg-1。【结论】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代价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明显,吉林省的平均肥料投入量比黑龙江省高124 kg·hm-2,GHG排放量高524 kg CO2 eq·hm-2;在时间尺度上,10年间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氮肥投入量为170—182 kg·hm-2,Nr损失量变化范围为18.4—19.4 kg N·hm-2,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中较低的氮肥投入与损失量。玉米生产碳、氮足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资源投入(尤其是氮肥投入)与单产水平之间的平衡。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分析有助于明确现阶段限制因素与主控因子,为优化养分管理实现粮食安全和碳减排的双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储备及战略安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可以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而有效地增加粮食生产、农民收入。为研究黑龙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面板数据,借助Eviews 7.0计量软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黑龙江省农户购机投入、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从而带动了全省农机总动力的提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刺激了农业生产消费。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grain supply situation is increasingly tense, and the grain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resour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grain output and expected inflation, the gap between maize supply shortage and increasing demand is apparent in China, so that China is described as a worrying importer country. By using SWOT analysi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maiz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ntry point, the strength, weakness and opportunity and threat were put forward. Thereby, the developing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stimulate the maiz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would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50 billion kilograms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by 2015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河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约占全国的10%.玉米生产在河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各行政区域玉米生产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北省玉米生产存在播种面积难以增长、单产下降、生产收益下降、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单一等问题.围绕存在问题,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加强育种、改善品种结构、强化区域布局等发展对策,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2009—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2018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全国水稻生产主力省(区)10年间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并量化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水稻产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主力省(区)中,黑龙江省稻作面积波动较大,年平均波动幅度为4.70%;产量波动较大的是黑龙江省和湖北省,年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3.24%、3.49%;在产量变化贡献上,全国产量变化以单产水平提升为主,但各主力省(区)主导因素有差别,在保持全国各地区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应控制稻作面积缩减,扬长补短,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Drip-irrigation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maize (Zea mays L.) production in sub-humid region. It is critical to quantify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under divers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the Hybrid-Maiz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applied in a sub-humid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to estimate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drip-irrigated maize during different crop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stages and under diverse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Using dimensionless scales,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of maize was divided into diverse development stages from planting to maturity. Drip-irrigation dates and irrigation amounts in each irrigation event were simulated and summarized in 30-year simulation from 1981 to 2010. The maize harvest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divided into 10 agro-climatic zones based on growing degree days, arid index, and temperature seasonality.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asonal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and water stres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highly related to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site, the average irrigation amounts and times ranged from 48 to 150 mm with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ing from 100 to 20% of the maximum soil available water. Additionally, the earliest drip-irrigation event might occur during 3- to 8-leaf stage. The water stress could occur at any growth stages of maize, even in wet years with abundant total seasonal rainfall but poor distribution. And over 50% of grain yield loss could be caused by extended water stress during the kernel setting window and grain filling period.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94% of the maize harvested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eeds to be irrigated although the yield increase varied (0 to 109%) in diverse agro-climatic zones. Consequently, at least 14% of more maize product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drip-irrigation syste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ompared to rainf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推进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玉米生产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以群体增产为核心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调优作物结构、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重点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以群体增产为核心、以各农艺措施综合配套为内容、以全程机械化为手段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剖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的潜能,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进程的行之有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为探索今后玉米增产的途径,本文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 205.1 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 kg?hm-2;总产由1 241.8万吨提高到15 230.0万吨,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1)玉米品种选育由筛选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4个阶段,在杂种优势得到广泛利用后,抗病基因选择、株型改良、保绿与晚熟成为玉米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育种技术方向,今后将向着耐密、抗逆、广适、高产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选育方向发展;(2)栽培技术表现出由单项适用技术推广、农田条件改善到技术集成与模式化栽培,今后将向以耐密、抗逆、高产品种与机械化为载体的简化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向发展;3)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由提高单株生产力,到改善株型增大群体和保绿、晚熟延长光合与灌浆时间来增大群体生产量,向提高群体整齐度、花后物质高效生产与转移方向发展,同时对群体的抗倒、抗病和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中国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需求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