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吴兴县稻田养萍在1962年由县良种繁育场试验,早稻、单季晚稻放养0.71亩,增产6.1—19.1%,1963年发展到6个生产队多点试验,养萍面积23.45亩,增产达7—34.47%,1964年即迅速地发展到1,227个生产队,养萍面积达11,046.7亩。且由平原发展到山区,由土壤肥力高的青紫泥发展到土壤肥力低的白土、黄筋泥、由早稻、单季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的指引下,我社广大干群在发展绿萍的生产实践中,思想认识和养萍、用萍技术不断提高,面积不断扩大。1974年八分地对比,压萍的水稻亩产955.5斤,不压萍的只收751斤,增产效果显著。1975年全社稻田用萍面积2500亩。1976年扩大到2万多亩,占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一。广大贫下中农称赞说:“绿萍是个宝,繁殖快,肥效高,成本低,增好产,既改土又压草,还是禽畜的好饲料”。今年计划用萍面积3万亩,占稻田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3.
绿萍新品种的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州萍(Azolla caroliniana)和小叶萍(Azolla microphylla)是我所1979年引进的新萍种。1980-1982年经盆栽测定和不同地区稻田养用试验,表现繁殖快、产量高、增产显著。为了进一步探明这两个新萍种的营养特性,掌握施肥技术,提高养用效果,特以本地萍为对照,在全年不同养用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氮、磷、钾对3种绿萍的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萍作为水稻氮源有着很大潜力,本文论述了北京地区不同萍种、插秧方式、施氮水平综合处理下田间试验的产量结果和改土作用。亩施6000斤鲜萍作稻田有机肥,当季可增产稻谷35%左右,相当于60斤硫铵的增产效果,后季增产5-10%,红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可分为抑制,恢复和促进三个阶段,中后期促进作用十分明显。采用大行距方式插秧利于稻萍双丰收,养萍结合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一般以养萍加施45斤硫铵,大行距插秧效益最高,连年养萍加施30斤左右硫铵为宜,稻田养萍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增加,利于维持稻田养分平衡,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孔隙增加,容重下降,生物活性增强,水肥气热协调,达到增产培肥,并有助于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避免过量采用化肥农药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1965年是我省大面积夏季养萍成功的第一年,如全省红萍较多的新会全县越夏(6月初至8月初)萍母田已达30,948亩,总萍量293,299担,分布在22个公社2个农场。目前不少地区在夏季养萍成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秋萍,实行全年养萍,全面用萍。今年夏季养萍获得成功,除虫是决定成败的第一关,所以老萍区群众说:“夏萍活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动态绿萍在世界上由日本至澳洲均有分布,国外早有应用。中国农科院1959年版《稻作科学论文选》中《越南利用Azolla pennta,R、作为早稻肥料的经验》一文报道说,利用Azolla做肥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肯定了肥田效果,介绍了稻田养萍技术。绿萍在印度也早有应用。我国应用绿萍肥田也有较悠久的历史,最近几年江南各省稻田养萍已成为水稻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975年南方各省养萍总面积可达  相似文献   

7.
稻田群落食物链结构优化与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连作稻田引入萍,鱼,螺组成一定的群落食物链后,稻田的系统生产力显著提高。对稻田绿萍的消长因素和萍-鱼食物链行为进行计算模拟的结果表明:在纯稻田的稻-萍-鱼系统放养草鱼夏花的数量以45000尾/hm^2为宜。田塘式稻-萍-鱼夏花草鱼苗可放养75000尾/hm^2。稻田组建群落食物链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且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9.
双季连作稻田引入萍,鱼,螺组成一定的群落食物链后,稻田的系统生产力显著提高。对稻田绿萍的消长因素和萍-鱼食物链行为进行计算模拟的结果表明:在纯稻田的稻-萍-鱼系统放养草鱼夏花的数量以45000尾/hm ̄2为宜。田塘式稻-萍─鱼夏花草鱼苗可放养75000尾/hm ̄2.稻田组建群落食物链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且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钾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施肥是提高大豆产量及改善品质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我省大豆施用磷肥的增产作用已被生产实践所证实,但钾肥对大豆的肥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南方的很多试验证明,在缺钾的土壤上施用钾肥,可使粮、棉、油、糖料和经济作物增产10~20%。我们先后于1964~1965年及1972年在沈阳农学院棕黄土上,对大豆进行了钾肥肥效试验,增产均在10~15%;1974~1975年在铁岭农校附近的山地淤土上又进行了钾肥的肥效试验研究,为了找出在棕黄土上种植大豆施用磷钾肥的适宜配比又于1980年布置了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11.
滿江紅通称紅萍或绿萍,学名Azolla pinnata。由于具有固氮、繁殖快的特性和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土壤、不与粮爭地、抑制杂草生长以及营养价值高的功用,在浙南的平原水网地带,群众素有稻田养萍肥田的习慣。一九六二年冬浙江省溫州专区有一千余个队(社)作了滿江紅就地越冬試驗和示范推广。看来发展养萍不够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养萍在采种、留种技术上,农民强調了异地采种(山区冷水田)、水湖(溫泉水田)越冬繁殖的重要性。他們认为,唯有这种萍种,才能保证作物的增产。  相似文献   

12.
新民市大民屯镇毓宝台村农民宋英民靠稻田养金鱼走上致富路。1999年他在稻田里养金鱼2 1万尾 ,亩增效益3000元。宋英民生长在辽河边上 ,从小就爱摆弄鱼。他自费到沈阳、抚顺、天津等地鱼市考察 ,发现食用鱼市场饱和 ,观赏鱼短缺 ,便从天津引进200尾种鱼 ,1999年初投放到6亩地稻田里饲养 ,秋后亩产金鱼3500尾 ,全部销往沈阳、抚顺等地 ,每尾售价1元钱。利用稻田养金鱼一举多益 ,既收到了一水多用、一地双收的效果 ,也促进了水稻增产。金鱼取食水稻根部菌虫 ,不用喂饲料 ;金鱼排泄的粪便又是水稻的好肥料 ,养金鱼的水稻根系发达 ,产量明显提高。尝到甜头的宋英民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 ,在102国道两侧建起100亩稻田金鱼养殖区 ,同时带起全村20户农民在稻田地里养金鱼 ,养殖面积达200亩稻田养金鱼效益高$新民市新闻中心@陈凤来 $新民市新闻中心@李长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从丹东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自然条件实际出发,为充分发挥境内的水面、稻田、荒地的生产潜力,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细绿萍(红萍的一种)开发利用的试验推广工作.六年来,按不同农业环境条件,初步探索总结出红萍稻田、红萍牧业、红萍鱼塘等以红萍为物质能量转换基本环节的生态模式,在全市农、牧、渔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7年全市养萍面积由1984年的1000亩增加到1.2万亩,鲜萍总产18万吨,创造价值7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高粱杂交种,是现代农业科学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增产粮食的经济有效措施。我省于1964年从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遗传所引进遗杂高粱进行区域试验,增产效果显著,一般增产20~30%,高的达60%以上。1965年在营口、阜新、海城、辽阳等10个县和11个国营农场进行多点试种和大面积生产示范373亩,还建立  相似文献   

15.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2)
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一种把稻田种稻与养萍、养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单纯的平面种稻为稻田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稻萍鱼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结构。景宁县从1992年开始,在单季稻区试验、示范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列入农业“三三”工程予以推广实施,使之成为当地山区、半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1.综合效益(1)生态效益单季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水、热、光、气资源,截减了因稻田杂草和浮  相似文献   

17.
钾硫磷铵为兼含氮、磷、钾三要素的颗粒状复合肥,有效养分含量比例有14-14-14、15-18—7、12-15—16等类型。养分以水溶性为主,枸溶性为辅,氮为铵态。其肥效高于等养分量的单元化肥混施的肥效。 1979~1980年,我所组织化肥试验网点进行肥效试验。亩施12-15-16型复合肥60斤,在水稻上作基肥一次施,每亩增收稻谷24~196斤,增产2.2~21.2%,每斤复合肥平均增产1.83斤,较等养分量单元肥混施增产2.75~4.55%;在玉米上半基半追施,每斤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萍(红萍)是发展稻田肥源,增产粮食的一项有效措施。红萍是一种浮生水面的蕨类植物,既怕高温又怕低温,以25—32℃最适合它的生长,气温在5℃以下时就不生长了。我省冬季气温鞍低,平均为零下2—4℃,最低达零下6—7℃,以致冬季萍株发生大量死亡,影响下年的萍种供应。因此,保护红萍安全越冬,是红萍推广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我站几年来摸索的红萍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65年是本省大面积夏季养萍成功的第一年,从6月初旬至8月初旬,新会全县越夏萍母田已达30,948亩,总萍量293,299担,是全省红萍较多的县份,分布在全县22个公社2个农场,其中以环城公社的城南大队(围田类型)和棠下公社的桐井大队(坵陵类型)面积最大,共达16,582亩,总萍量150,800担,约佔全县萍母田总面积的53.5%,估总萍量的51.4%。台山全县萍母田20,000多亩,总萍量200,000担,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使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绿萍在稻田系统中的生态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加强绿萍的循环应用,[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动态分析了稻鸭萍共作系统的生态结构,绿萍在系统中的生长动态和增产效应.[结果]通过鸭子和绿萍在稻田生态位的添加,使原来的稻田食物链结构趋向复杂化,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促进了水稻产量性状的表达和稻米品质的改善.稻鸭萍共作处理的有效穗、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7.77%、1.34%和20.03%;整精米率提高4.02%,垩白粒率降低30.24%.随着鸭子的不断成长,对萍的采食量也不断增加,整个共作期间每只鸭可食鲜萍量40.8 kg鸭子在稻田的取食、践踏、嬉戏等行为,利于绿萍的分萍、倒萍,促其生长,绿萍生长后期倒萍速度明显低于稻萍处理.[结论]总之,稻鸭萍共作系统是一项种养相结合,节本增效的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