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对3种株型玉米分别在3种密度下建立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平展型品种“吉单159”密度分别为4.0,4.5,5.0万株/hm2,中间型品种“农大3138”密度分别为4.5,5.0,5.5万株/hm2,紧凑型品种“四密25”密度分别为5.5,6.0,6.5万株/hm2,并测定了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的中层叶片的叶向值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叶向值小约3.0,“吉单159”和“农大3138”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叶宽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宽0.5~1.0 cm;叶面积指数(LAI)在抽雄开花期至灌浆期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大0.1~0.3;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群体比正常种植的玉米群体中层叶片的透光率提高约10%,中下层叶片接受的PFD平均比对照增加100~160μE/(m2.s);冠层内CO2浓度有一定增加,具有明显的冠层和微环境优势。试验表明,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可使“吉单159”和“农大3138”的种植密度比正常密度增加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3个不同株型玉米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在7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平展型品种正大999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8万~5.4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4万株/hm2,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4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大方县玉米(Zea mays L.)不同群体结构的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从中找出与该品种类型相适应的超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植紧凑型玉米品种临奥9号、披散型玉米品种宣黄单2号、平展型玉米品种荷玉1号)、不同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密度分别为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株/hm2)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耐密植紧凑型玉米临奥9号种植密度6.30万~6.75万株/hm2,披散型玉米宣黄单2号种植密度5.70万~6.00万株/hm2,平展型玉米荷玉1号种植密度4.95万~ 5.25万株/hm2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重要质量指标比较理想,产量也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大方县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丰26和平展型太单23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5万,4.5万,7.5万,10.5万株/hm2共4种群体规模,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的光合系统与干物质生产、籽粒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在群体调节上的异同,并提出挖掘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途径。结果表明,紧凑型大丰26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平展型太单23最适密度为4.5万株/hm2,前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群体调节作用小于后者,但获得最高经济产量适宜经济系数都在0.5左右,适宜源库比均为1.50左右;生长发育后期,紧凑型大丰26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因株型而异,平展型太单23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主攻粒质量为主,稳定粒数为辅,而紧凑型大丰26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宜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5.
申卓  朱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7-7688,77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3种不同类型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的产量,从而确定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小区行长8.0 m8,行区,行宽0.6 m3,次重复。A因素品种为主区,A1:连玉16(平展型品种)、A2:丹玉39(过渡性品种)、A3:郑单958(紧凑型品种)。B因素密度为副区,B1:3.298 4万株/hm2、每行种植16棵,B2:3.898 0万株/hm2、每行种植19棵,B3:4.797 7万株/hm2、每行种植24棵,B4:5.697 2万株/hm2、每行种植28棵,B5:6.746 7万株/hm2、每行种植33棵,B6:7.496 3万株/hm2、每行种植37棵。试验测产收中间4行3,次重复全部收回,统一脱粒。[结果]产量在品种间、密度间和年份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品种×密度互作亦达到显著水平,而品种×年份互作和密度×年份互作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中高密度下的产量水平较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连玉16为4.797 7万株/hm2左右,丹玉39和郑单958均为5.697 2万~6.746 7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8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影响玉米最高叶面积指数,同时,由于密度不同,各性状也发生变化,密度与玉米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茎粗呈负相关;与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平展型密度为4.5万株/hm2、中间型为5.5万株/hm2、紧凑型为6万株/hm2的情况下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玉米J糯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3号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开花后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衰减迅速,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成熟期差异不大,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保绿性好;鲜穗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0 022.0 kg/hm2,商品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商品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J糯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半紧凑型品种龙单33和紧凑型品种龙青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粗变细、株高穗位略有增高、空秆率增高,双穗率降低;行粒数及百粒重均出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减少,龙单33品种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龙青1号密度为6.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1.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ies (75000, 112 500 and 150 000 plants ha-1) on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hole plant corn (WPC) were studied from 1999 to 2001.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lant density, the forage matter yield per plant cor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fresh matter and dry matter per hectare cor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 higher grains yield was gotten at higher plant densities. Forage nutritive quality of whole plant corn was changed as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the crude protein (CP), ether extract (EE), crude fiber (CF),nitrogen free extract (NFE) and general energy (GE) yields increased obviously.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reasonabl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uld improve plant properties, harvest more forage matter, and enhance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PC.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区群体效应对夏玉米性状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书强  许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00-15901,15910
[目的]明确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方法]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群体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在4.5万~9.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6.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表明适宜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地上干物重呈现降低趋势,株高、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结论]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在桂北的适宜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设置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均为随机区组排列。收获时调查小区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能极显著增加费乌瑞它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薯重逐渐减小。种植密度为82 455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费乌瑞它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种植密度在82 455~89 325株/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通过设置7.50、11.25和15.00万株/ha 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的饲用物质产量显著降低,但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显著增加,且在高密度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全株玉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以及总能量的产量显著增加。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进行调控,可以改善玉米的植株性状,获得较高的饲用物质产量,提高全株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度可提高单株荚数,但百粒重降低。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和45万株密度,能增加单株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每公顷在22.5万 ̄45万株,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单株的主茎荚数和单株总荚数。在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的研究 Ⅰ.种植方式与适宜密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3个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采取大区对比法,研究大豆的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结果表明,窄行栽培比常规垄作显著增产,平均增产87%~178%,最高增产225%。平作窄行产量略高于大垄窄行,差异不明显;研究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宜选用大垄窄行种植方式;在抗倒耐密的前提下,选择植株相对较高的品种,矮秆品种不宜低于50cm。密植幅度高秆品种为22万~26万株/hm2,中秆品种26万~30万株/hm2,矮秆品种30万~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1996~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对56份单产达12000kg以上的3种株型(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粒数和千粒重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