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和注射法交互接种,分别对8株分离自小麦赤霉病穗和11株分离自玉米茎基腐病茎的禾谷镰孢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够成功交互侵染小麦和玉米,二者致病能力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基腐病都是土传病害,染病作物病残体会造成跨寄主侵染,在小麦玉米轮作区两种病害可能会出现日渐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厚朴苗根腐病菌分别对寄主及9科20种专化型测定植物进行土壤盆栽苗期接种试验,对照用无菌水,结果表明该病菌对厚朴苗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经鉴定为镰孢属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 Schlecht)为害所致。所有专化型测定植物及对照植株均不发病,在PDA上再进行组织分离均不成功。可见,厚朴苗根腐病菌有着严格的寄主专一性,因此,将从厚朴苗上的尖孢镰刀菌定为一新的专化型,即厚朴专化型(F.oxysporum f.sp.magnoliae)  相似文献   

3.
 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是云南蚕豆上的重要病害。通过系统分离和接种试验研究证明,蚕豆茎疫病菌可从叶、茎尖、茎、花侵入,以伤口侵入为主,雨水多及土壤湿度大是该病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顶腐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省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病原菌特性、发病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玉米顶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当归根腐病的病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归根腐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丝核菌(Rhizoctonia sp.)、南方根结线虫(Meloidgyne incognit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为明确这些分离物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单一接种、两两混合接种及先后接种的方式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何种接种方式,包含有丝核菌的接种体均没有导致当归湿腐症状;南方根结线虫和丁香假单胞杆菌同时混合接种发病率为48%,先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接丁香假单胞杆菌致病性最强,发病率为81%;而且,包含线虫接种体的混合接种与不含线虫接种体的接种,其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说明南方根结线虫在当归根腐病病害系统中是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经人工接种可侵染稗、高梁、玉米和大麦,但不侵染水稻、小麦和小米.病菌的培养滤液稀释液对稗、高粱、小米表现毒性,对水稻、小麦、玉米、大麦不表现毒性.用培养滤液配成的孢子悬浮液接种2叶期稗苗.10d 后最高死苗率为60.5%,病情指数为86.63.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在10%-40%之间,重病年份1998年高达75%。分离鉴定出7个属的病原真菌,它们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离蠕孢菌(Bipolaris sp.)、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黄曲霉素(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niger)和毛霉菌(Mucor sp.);其中串珠镰刀菌,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potassium (K) application on improvement of maize resistance to stalk rot at cellular leve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K on the ultrastructure of maize stalk pith tissue and young root tip cell influenced by K and pathogen. In K deficient treatment, parenchyma cells of stalk pith had abnormal structure, and the cell wall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adjacent cell was damaged,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connections between vascular cells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ing capacity. However, an improved K nutrition helped to keep a quite tight arrangement of root cell with thick cell wall, and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pathogen effectively. Moreover, K treated root cell had abundant golgi apparatus, which could excrete large amount of secretions to degrade mycelium. Papillary and highly electronic intensity dot were accumulated at the invading point to prevent the deveJopment of the mycelium. Improved K nutri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esistant ability of maize plant to stalk rot, through keeping cell structure stability, preventing the expansion of intracellular space to reduce the chances of pathogen invasions, and through reinforcing cell wall and formation of inter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material to restric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athogen in host cell.  相似文献   

9.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雅楠  吕国忠  杨宇  庄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28-2128,213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和猝倒假单胞菌引起,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连作和虫害等都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并且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苗期根腐病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规范、简单易操作的玉米根腐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并明确不同病害严重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沟点播的方式播种玉米,同时在两穴种子中间撒施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体进行根腐病接种。出苗后,持续观察根腐病的症状,根据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分别于11叶期和蜡熟期测量不同病情级别植株的株高、茎基部粗、茎粗、穗位高等农艺性状;同时,在蜡熟期调查根腐病植株的茎腐病发病率;收获后,测量穗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并分析根腐病严重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1叶期症状表现为叶色发黄,叶片尖端萎蔫,种子根和胚轴上可见黄褐色病斑,部分中胚轴维管束组织褐变。3叶期,发病植株胚轴和根系上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斑,胚轴的坏死导致部分植株地上部枯死。5叶期症状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由下而上叶片出现不同程度黄化,甚至逐渐干枯;植株发育缓慢或者停滞,直观表现为植株矮小;植株枯死。根据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将根腐病病情严重度划分为1、3、5、7和9级共5个级别。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在11叶期和蜡熟期,随着根腐病病情级别升高,株高、茎基部粗、茎粗和穗位高呈逐级降低趋势,且大部分9级植株发育受到抑制或处于生长停滞状态,出现分蘖或畸形。茎腐病调查结果表明,部分玉米根腐病病株在生长后期发展为茎腐病,茎腐病的发病率随着根腐病病情级别升高呈降低趋势。产量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病情级别与7项产量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当病情达到5级时即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9级时甚至造成绝产。【结论】 在系统观察、描述玉米根腐病症状的基础上,基于5叶期植株地上部症状制订了高效、简便易行的根腐病严重度分级标准;根腐病的发生会降低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且易导致茎腐病;根腐病严重度与多项产量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玉米品种抗根腐病评价、根腐病防治以及产量损失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是一种主要的病原真菌,侵染玉米可以导致穗粒腐病、茎腐病、苗期根腐病及引起种子腐烂。由拟轮枝镰孢引起的病害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其病原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伏马菌素等多种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了人畜安全。通过宿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技术创制抗拟轮枝镰孢的玉米种质,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新的优异抗源。【方法】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克隆可能与拟轮枝镰孢生长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体外转录获得相应的dsRNA片段;将不同基因的dsRNA与拟轮枝镰孢的分生孢子悬浮液预混后,用于后续的体外RNA沉默试验;对感病玉米自交系西502的种子进行消毒与接种,在培养皿中28℃避光培养48 h,调查种子的发病程度;在混有dsRNA的孢子悬浮液中加入葡萄糖,25℃培养24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情况;将三叶期的西502幼苗转移至预混dsRNA的孢子悬浮液中进行培养,7 d后观察苗期根腐病发病状况;通过种子鉴定与苗期鉴定体系,逐步筛选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沉默靶标基因;合成筛选出的重点靶标基因片段,构建沉默载体并转化感病玉米自交系西502;对转基因株系的种子接种鉴定,验证转化玉米株系的抗性;提取接种后转基因种子的总RNA,对拟轮枝镰孢的靶标基因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确定HIGS株系的沉默效果。【结果】从拟轮枝镰孢中克隆出18个与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种子接种鉴定,发现11个候选基因被沉默后,种子的发病等级极显著降低;进一步筛选出6个沉默后影响拟轮枝镰孢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候选靶标基因deoRas2DpdcHsp90Frp1Atg15;通过苗期接种鉴定,最后筛选出3个在体外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沉默靶标基因deoAtg15Frp1;进而将3个靶标基因的特异区段人工融合成一段序列并构建沉默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鉴定发现转基因植株的T2代种子对拟轮枝镰孢的抗性显著增强,且3个靶标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结论】拟轮枝镰孢基因deoAtg15Frp1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且沉默后能够显著提升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一品红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确认一品红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采用浸根接种法和灌根接种法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试验,被接种的11个科14种植物中仅有一品红发病,故鉴定该菌为一独立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一品红专化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钾素营养提高玉米茎腐病抗性的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施钾后玉米茎髓组织和接菌后施钾与不施钾幼根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钾处理的玉米茎髓薄壁细胞,结构不规则,长边较长。而不缺钾处理茎髓细胞结构规则,呈长方形,整齐排列。缺钾导致维管束间的薄壁细胞破裂,致使茎髓中维管束间失去连接细胞,支撑能力变差。另外,施钾有利于寄主幼根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壁增厚,有效阻碍病原菌的入侵。而且施钾处理细胞中拥有丰富的高尔基体,可以产生大量分泌物将菌丝降解。钾素还有利于菌丝入侵部位乳突的形成及高电子致密物的积累,以阻止菌丝的扩展。【结论】钾素能通过稳定细胞结构,防止细胞间隙的扩大,加固细胞壁,来降低病原菌侵入的机率;通过形成位于胞间及胞内的闭塞物来限制病原物在寄主细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动物和人类具有免疫能力,但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抵抗病原生物侵袭的能力和特性,其中包括植物自身的免疫性.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观察到对植物接种致病菌及一些病菌产物可以使植物产生对相关病害的免疫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发现真菌、细菌、病毒可诱导烟草、蚕豆、豇豆等多种植物产生抵抗病菌的能力,近年来的研究也说明植物自身具有免疫系统.本文主要对植物免疫的演化、诱导因素、免疫机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做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烟草野火病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烟草野火病是世界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侵染烟草的细菌性病害。从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和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描述,并对生理小种分化和鉴别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云南省元谋县城郊玉米地发现一种玉米新病害,发病面积大约70 hm2.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簇生,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斑。叶鞘上有坏死或腐烂病斑,幼穗腐烂,不实,严重者绝产,颗粒无收。从坏死或腐烂的叶鞘和果穗上可镜检到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纯化培养后,并按柯赫氏法则进行接种试验,病原鉴定为柔弱无枝孢[Acladium tenellum ( Berk. &; Curt.) Subram. comb. nov.]。本文对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确定该病为玉米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地制约着玉米产量.通过田间定点系统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证明云南省玉米灰斑病的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玉米抽雄吐丝至成熟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迅速暴发流行.同一品种随着海拔增高病情加重,特别是在海拔1800 m以上,产量损失最大.海拔1500 ~ 1800 m区域次之,海拔1500 m以下区域发病较轻.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地表的病残体上越冬.抗病品种少,中抗以上品种仅15.78%.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提早播期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导致河南省郑州市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原菌,对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样品中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的遗传关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YM02)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利用多种糖(醇)化合物产酸,但可使阿拉伯半乳聚糖产碱。YM02与国内外分离的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16S rDNA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故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YM02,该菌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ANSC、S164S、S167S(2)和CS\|2菌株遗传关系最近,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方法]以掖单22(感病)为对照,通过室内和田间接菌试验,研究金海5号、郑单958等11个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差异。[结果]室内接菌条件下,接菌3d后玉米开始发病,5—10d内病情发展迅速,10d后病情趋于稳定;接菌10d时,掖单22和金海5号最感病,农大108最抗病。田间接菌条件下,玉米发病症状较室内接菌严重,大部分品种表现为中感和感病,仅鲁单981、LN3和农大108表现为中抗,接菌10d后病情指数最高达76.8%,较室内接菌高36.3%。[结论]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为LN3和农大108,抗性较差的品种为掖单22和金海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