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胃寄生线虫病常见的线虫有4种,即有齿蛔状线虫、圆形蛔状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和刚刺颚口线虫。这些线虫因种类不同,感染和危害的程度也不一样,在猪胃内大都是混合感染,有2~3种混合感染,也有4种混合感染的。据近年来的调查,这几种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有齿蛔状线虫49.7%,六翼泡首线虫20.2%,圆形蛔  相似文献   

2.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大小为828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62 bp)、5.8S(153 bp)及ITS-2(217 bp)序列。序列比较表明,该食道口线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的ITS及5.8S序列,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猪体内、外寄生虫分多个种类,文章主要介绍了寄生在肠道内的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寄生在支气管的后圆线虫,通过了解其病原、症状与病变,采用民间土法良方进行预防和治疗,也可以达到控制本病的效果。1食道口线虫病食道口线虫病是由食道口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猪的结肠中引起的线虫病。病原包括有齿食道口线虫:虫体乳白色,口囊浅,头泡膨大,雄虫的大小为8~9 mm×0.14~0.37 mm,交合刺长  相似文献   

4.
乔玉 《现代农业》2012,(10):82-83
一、阿维菌素类的驱虫范围阿维菌素类具有可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优点,它对内寄生虫的胃肠道线虫,如猪蛔虫、猪胃圆线虫、猪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和猪毛首线虫(鞭虫)等的成虫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农垦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通过直接涂片法对垦区21个规模化猪场2 437份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垦区猪群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38.37%)、猪球虫(感染率4.68%)和类圆线虫(感染率1.07%),未检测到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等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垦区规模化猪场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小袋纤毛虫感染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哺乳仔猪球虫感染率不高但哺乳母猪球虫感染率偏高(10.22%),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类圆线虫感染率不高且未检测到其他线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法对肠道内线虫类寄生虫防控效果良好。应加强对小袋纤毛虫及猪球虫等原虫的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国产丙硫咪唑(albendazol)对48只自然感染各种寄生蠕虫的猪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如下: 对中华枝睾吸虫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口投有100%效果。此剂量欠安全,适宜的剂量尚未试,建议试用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剂量。对猪蛔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效果很好,按每公斤体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渝西地区黄鳝胃瘤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及与其他科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对该地区黄鳝胃瘤线虫cox1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渝西地区6株胃瘤线虫分离株的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41bp;各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为97.5%~100%.种系发育树表明,6个胃瘤线虫分离株均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胃瘤线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胃瘤线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黄鳝(19批次)和国内部分地区(广东广州、重庆、四川内江、湖北荆州、福建漳州和吉林长春)市售的黄鳝和泥鳅进行剖检。将内脏和肌肉进行蛋白酶消化后,取滤液沉淀,体视显微镜下挑出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印尼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批次阳性率达到91.7%;菲律宾黄鳝中未检出颚口线虫。国内只在漳州的泥鳅中发现了18条虫体,在黄鳝中发现了1条虫体,其他地区均无发现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后,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基因,对产物测序后结果进行多重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印尼黄鳝中分离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n)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福建漳州地区分离出的19条颚口线虫,其中17条为日本颚口线虫(G.nipponicum)、2条为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n)。  相似文献   

10.
猪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磷酸左旋咪唑驱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颚口线虫病俗称为“哼食病”。它是由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寄生在胃内而引起的蠕虫病。亦感染于人。本病分布广泛,匈牙利、苏联、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刚果、奥地利、越南、泰国、日本及我国等均有报道。国内有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台湾及我省等流行较为普遍,西北的新疆亦有发现。本病在我省主要流行于洞庭湖滨周围的县市,以及山区的大庸、桑植、慈利、新晃等县;丘陵地区的浏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