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对早播迟栽中稻的穗数、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品种及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早播迟栽比迟播早栽大田生长期长24d,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时间,故而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增加机插水稻产量,有效推广机插水稻稀播长秧龄育秧新技术,进行了机插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稀播长秧龄育秧具有以下优势:(1)播期提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2)降低播种量,秧苗个体发育健壮;(3)栽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易争足穗大穗;(4)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天优3301再生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天优3301再生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途径,2007、2008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设置分期播栽试验,调查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天优3301从头季播种至再生季抽穗的积温为4000℃;早播早栽田头季显著延长营养生长期,结实期与光温高值期重合,再生季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有利于建成多穗大穗、高结实率的群体;早播早栽田决定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穗数和每穗粒数,二者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合占95%以上,其中头季以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再生季以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迟栽迟播田头季结实期寡照,再生季花期和结实期遇冷害频繁,最终结实率低限制了高产。天优3301作再生稻栽培,宜早播早栽、适当密植;头季高产须在形成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对杂交水稻温室秧苗的生理作用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在杂交水稻温室两段有育秧中喷施多效唑试验表明,在温室秧苗1叶1心期和寄秧15天后两次喷施200ppm多效,秧苗素质显著提高,秧苗栽本田后生理代谢增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数增加。小区试验稻谷产量增加17.82%,大面积示范推广稻谷亩产量提高13.35%。  相似文献   

5.
二晚抛栽稻播种量、化控措施与抛栽秧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盘育秧的秧苗素质越来越不如湿润秧,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细,单株叶面积小,百苗干重轻,分蘖停止早并出现大量夭亡;稀播能改善秧苗素质,减少串根,采用两次化控控制株高,促进分蘖,减少串根有一定效果,抛栽稻和手插稻比较,在经济性状上表现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不同秧龄抛栽,早抛的各项经济性状均比晚抛的好,产量比晚抛的高,特别是秧龄超过30d抛栽,产量减少明显。最后讨论了二晚抛栽稻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6.
播期与密度对襄麦D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襄麦D51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组合,于2016—2017年在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襄麦D51为材料进行了播期与密度的裂区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平均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提高,千粒重随播期推迟显著下降;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平均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每穗粒数随密度增加显著下降。平均产量的播期与密度互作效应显著,最佳播期为11月4日、播种密度为每公顷315万基本苗。  相似文献   

7.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品质变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教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因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强群体质量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1996,(1):44-45
稀播稀插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不同插秧密度研究、示范,明确了30cm×20cm是目前生产水平下稀播稀插的适宜密度.该密度形式下个体发育充分、群体结构协调,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要素均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9.
扬稻6号营养生长期长,在播栽期推迟的情况下,营养生长期仍较为稳定.但早播有利于大穗发育,千粒重、结实率增加,产量提高.随播栽期推迟,所需有效积温增加.江苏沿江一带5月31日以后播种,齐穗期将推迟到9月16日以后,迟于本地区安全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降低,减产显著.大面积生产播种期一般不宜迟于5月20日.  相似文献   

10.
连作晚稻宁84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作晚稻机插条件下,进行晚粳稻新品种宁84播期试验,研究其最适播期及在迟播迟栽情况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该品种迟播迟栽情况下有效穗数变少,穗形变小,每穗粒数减少,产量明显下降。在宁波地区宁84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时,为保证产量,最适播期为6月25日至7月5日,移栽期为7月15日至7月25日,秧龄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本田分蘖期受旱对其生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本田分蘖期不同干旱时间与水稻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①栽秧当日开始受旱 2 0d以上 ,显著地抑制了分蘖的发生 ,表现为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 ;栽后 2 0d开始受旱 10d以上 ,颖花严重退化 ,以致着粒数和结实率降低而减产 ;②水稻分蘖期受旱影响产量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相对含水量 36 %左右 ;③从稻田开始受旱到土壤含水量下降到影响水稻产量的临界值所需积温为 312 76℃。  相似文献   

12.
本究以不同玉米自交系组成的三套双列杂交组为材料,分别于三年内各自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考察了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等七个性状。综合结果表明,各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性状的配合力在播期间各自交系却表现出序列的相对一致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中研究和测定配合力可以不考虑播期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生育期、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方法]以郑单958及登海605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期处理;穗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郑单958玉米及登海605适宜的播种时期为6月7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山西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在山西省忻州市进行了春玉米4个播期试验,探讨播期对山西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春玉米生育期缩短,灌浆持续时间延长,籽粒干质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播期、千粒质量和秃尖长度对产量起主要作用,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937 2)。4月25日左右播种玉米,花后光照充足,穗粒数形成较多,灌浆期雨热同季,适合籽粒灌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播期插期秧龄对机插稻黄华占产量性状的影响,2020年在陕西省城固县五爱村开展了油菜茬机插稻黄华占的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播期相同条件下,随着大田插期提前秧龄缩短,水稻产量增加;插期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提前秧龄延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播期比秧龄对产量影响大,后期秧龄对产量影响增加;秧龄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大田插期提前,水稻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适期早播长秧龄的大穗,大田适期早插多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播期影响玉米(Zea mays L.)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在6.0万、7.5万株/hm2播种密度下探讨播期对玉米叶片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穗位叶及其以上叶片的展开速度加快,13叶期以后各阶段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小,吐丝期及以后各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播期调整导致的叶片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播期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农事活动的适时调整,降低夏玉米晚播引起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嫒  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秦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6-14677,1468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桂单589的适时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春季6个播期,秋季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桂单589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桂单589在春季播种,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单589播种~出苗时间及生育期缩短,产量逐渐下降;在秋季播种,桂单589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和生育期延长,产量先升后降。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桂单589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结实性好,产量较高;春季在2初播种,容易遇低温,影响出苗,在3月下旬以后播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散粉期及灌浆期容易遭到高温干旱,秋季9月份后播种,由于后期低温,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影响收获。[结论]桂单589在南宁地区露地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