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不随产值同比增加,是制约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改变不利于农村女性转移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村女性文化素质,加大对用工单位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为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等措施,以期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改变不利于农村女性转移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村女性文化素质,加大对用工单位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为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等措施,以期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育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50-35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除了制度因素和体制因素外,直接受制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通过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及就业现状,深入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以及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育途径,提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育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而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河南"三农"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经济和社会效果,找出了制约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搞好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对于河南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大也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转移特征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将常用于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于劳动力结构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特点,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呈现传统农业大省的典型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基础优势逐渐削弱,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大也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转移特征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将常用于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于劳动力结构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特点,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呈现传统农业大省的典型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基础优势逐渐削弱,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78-3681
介绍了河南省农村城市化现状,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探析了几种主要的农村城市化模式,指出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式要优于集中性转移和分散性转移模式,由此提出了推行农村人口就地城市化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河南省要为富士康招聘培训员工10万名。记者从河南省人保厅获悉,目前全省各地有6万城乡农村劳动力报名,已经送往深圳培训的有2万多人,培训半年后,将回到富士康郑州厂区工作。来自河南省人保厅的数字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2341万余人,其中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140万人,第一次超过1000万人大关,比去年底增加了  相似文献   

10.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河南省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河南省的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转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渐高、二三产业转移为主、以亲属介绍外出为主、以向东中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向地级市转移为主的特点;农村从业人员分行业就业中,农业虽然基础比重较大,但普遍不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虽基础就业人数不多,但竞争力较强,具体到河南省各地市的部门优势不甚明显,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SSM的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转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渐高、二三产业转移为主、以亲属介绍外出为主、以向东中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向地级市转移为主的特点;农村从业人员分行业就业中,农业虽然基础比重较大,但普遍不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而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虽基础就业人数不多,但竞争力较强,具体到河南省各地市的部门优势不甚明显,部门偏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璞 《河南农业》2008,(23):12-13
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一)1978-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从133万人增加到1974万人,净增加1841万人,平均年增加63.5万人,是1978年的14.8倍,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要以农业领域自身拓展及多元城镇化发展为依托,以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制度保障,多举措并用以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劳动力的转移效率,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相似文献   

15.
郭群鹏 《河南农业》2012,(14):16+22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中原经济区战略运行的重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推行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7,(20):3-4
河南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省,如何有效破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近10年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各地、各部门不断强化服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对河南省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1992年价值型投入产出在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配置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优化方案,即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新增901人·a ̄(-1)~110万人·a ̄(-1),大约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5万人·a ̄(-1)~45万人·a ̄(-1)。农村劳动力一,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比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0年的64.9%。  相似文献   

19.
《当代农村》2005,(1):41-41
从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04年,河南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411万人,同比增加101万人,占到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2800万人的50%以上。目前,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已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与务工收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南省农调队有关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及务工收入进行分析测算,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