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植密度对野香优9号蘖穗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猛 《广西农学报》2015,30(2):1-3,7
为探索野香优9号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最佳插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产潜力,进行野香优9号插植密度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插植15-27万蔸/hm2时,随着插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当插植超过27万蔸/hm2时,产量反而下降;以插植27万蔸/hm2的产量最高,插植30万蔸/hm2的产量次之,比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吉泰盆地早稻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水稻的分蘖、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很大,适宜的密度可以构建良好的群体,31.5、36、27万蔸/hm2的产量分别达8442、8202和8073kg/hm2。吉泰盆地早稻移栽适宜密度为30-33万蔸/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陵两优102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双季早稻陵两优102的分蘖消长、生长发育、穗粒结构和产量均有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陵两优102机插株行距宜选择10 cm×25 cm的规格,实插2.55万蔸/667m~2左右,每蔸插2~3苗,如此构建的群体结构较合理,单产较高,可达517.8 kg/667m~2。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区试验,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45.0万、30.0万、21.4万蔸/hm<'2>)和基本苗(2,3,4苗/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以插30.0万蔸/hm<'2>,3苗/蔸,群体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T优 78 89是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重点推广组合 .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 ,研究 4种不同施肥方法、4种不同插植密度 ,以及 5种不同基本苗手插与抛秧移栽方式对该组合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T优 7889施肥总量以基肥 60 %、蘖肥 2 0 %、穗肥 10 %、粒肥 10 % ,以及插植规格以 2 0 .0 cm× 2 0 .0 cm产量最高 ,产量达 752 2 .5kg·hm-2 ;在每公顷 75万基本苗相同条件下 ,抛秧比手插秧增产 6.4 % .  相似文献   

9.
以常规早籼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机插密度对双季早稻分蘖力、最高苗数、成穗率等群体结构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机插密度为33.3万蔸/hm2(25 cm×12 cm)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以超级稻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以7.5万穴/hm2,每穴栽2株苗产量最高,达到12325.5kg/hm2;该移栽方式不需进行排水晒田控蘖,还能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操作简便,易被农民接受,值得在贵州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棉花无土苗适宜的移栽密度,以棉花南抗9号为材料,采用无土育苗方式,探讨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棉花无土苗产量及其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度2.4万~3.0万株/hm2范围内,无土苗既有较高群体成铃数,又有较高的铃重和产量.其中移栽密度为2.4万株/hm2时,南抗9号无土苗籽棉产量达到4 284.0 kg/hm2.密度为3.0万株/hm2和2.4万株/hm2时,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陈梅 《农技服务》2012,29(8):914
为弄清油研817在白泥镇海拔600 m地区种植的最佳群体结构,研究了油研817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9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2 733 kg/hm2;其次是移栽1.05万株/hm2,产量为2 449.5 kg/hm2。白泥镇海拔600 m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方法]对晚稻品种欣荣优2660和五优308设置4种不同抛栽密度,研究抛栽密度对其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抛栽密度34.5万蔸/hm2处理与抛栽密度21.0万蔸/hm2处理相比,欣荣优2660增产5.89%,五优308增产2.3%;有效穗数随抛栽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较高抛栽密度有利于孕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剑叶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增强了光合能力,增加了干物质累积量。[结论]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为34.5万蔸/hm~2。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播期对两优029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第二代超级稻新组合两优0293进行了播种期、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0293要达到稻谷10 500kg/hm2的产量,最佳播种期为4月26~30日,最佳移栽密度为21.60~24.7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宜优673烟后5种插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宜优673烟后不同插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亩有效穗来影响产量,在本试验中宜优673烟后插植密度1.43万丛/亩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超级杂交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基本苗150万/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