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重阳木锦斑蛾为害情况和不同生长期形态特征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该虫在浙江衢州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其1年可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背面食叶为害为主,以第2、3代为害较严重,可用菊酯类药1000倍液、灭多威500倍液等喷防。  相似文献   

2.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即从玉米田间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各项措施,将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世界性核桃病害,区内发病范围大,危害程度严重,为控制减轻该病的为害,在区内进行了杀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得出了从药剂选择和防治时间综合运用,减轻该病为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梨虎在恩施专区各梨产区都有发生,造成梨树生产巨大损失。如1963年专区农科所梨园因梨虎为害减产33%,五峯山公社灯塔大队和专区园艺场因梨虎为害减产99.88%。为了扑灭梨虎的为害,保证梨树增产,我所在1964年对梨虎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作了初步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大田调查,观察其越冬情况,并定点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同朔地区青杨天牛为害程度的植被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山西省同朔地区选取4种不同杨树人工混交林,运用多样性指数、相关系数、相似系数、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等方法,分析和总结青杨天牛为害程度与其相应的植被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乔灌草多样性指数增加,青杨天牛的为害程度下降;乔灌木的多样性变化对青杨天牛的为害程度的影响大于草本植物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观察,分析了杨二尾舟蛾在永登县秦川地区的寄主范围、为害特点、发生数量、生活史以及蔓延趋势。杨二尾舟蛾在当地除了为害杨树之外,还为害榆树,1a发生1代,以蛹在树皮下结茧越冬,5月中旬羽化,产卵期为11.1d,平均产卵量为154.6粒,7月为害高峰期,且有沿109N道平均以约5km/ar 速度向南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古毒蛾属。近年来,该虫在本场荔枝园发生为害严重,其以幼虫为害植株的新梢嫩叶,严重受害的植株新梢嫩叶常被取食殆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据了解,该虫严重为害荔枝及其发生为害特点在国内尚无报道。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笔者在近年来对其发生为害特点作了初步的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足以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葱蓟马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发生和为害特点葱蓟马在驻马店市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若虫在未收获的葱、洋葱和大蒜叶鞘内越冬,亦在杂草及落叶下越冬。翌年3月,葱蒜返青后,先在其上为害,繁殖一个时期,迁移到杂草上繁殖为害,4 ̄5月和8 ̄9月是为害盛期。晚秋时成虫多聚集在葱、  相似文献   

10.
栗大蚜以成虫、若虫群集为害板栗新梢、嫩枝和叶片背面等,刺吸汁液为害,刺吸汁液削弱树势,影响新梢生长和栗果实的成熟。在几米之外即可看到枝条上群集为害的大黑蚜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转基因抗虫棉有效的控制了靶标害虫棉铃虫的为害,但是近年来甜菜夜蛾在棉田发生日益严重。[方法]利用转基因棉33B、GK12和SGK321的花、倒1叶、倒3叶、倒6叶、倒14叶饲喂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分别在接虫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6天和第19天记录幼虫存活、死亡情况以及其后的化蛹情况,化蛹后24h称蛹重。[结果]甜菜夜蛾幼虫在转基因棉上不同部位的生存率曲线分布、化蛹率和蛹重与在常规棉对照的相应部位基本没有差异;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部位的叶片上的化蛹率没有差异,花上的化蛹率显著低于叶片;同一棉花品种叶片和花上的蛹重没有差异。[结论]转基因棉对甜菜夜蛾的抗性不强。因此,在转基因棉田要特别关注甜菜夜蛾种群的发生态势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从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等方面介绍了2种蔬菜重要害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识别方法,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这2种害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与监控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世代与年生活史、适生寄主与嗜好程度、暴发频率与为害程度、发生特点与区域分布、生物学特性与生活习性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盐城农区甜菜夜蛾的灾变规律;研究总结出外来虫源是造成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该虫的暴发,夏季干旱少雨为暴发创造了气候条件,频繁使用农药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增加,田间管理粗放营造了暴发的环境条件等影响甜菜夜蛾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以搞好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预测预报为前提,狠抓化学防治为重点,利用性诱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为辅助手段,应用“主攻3代,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等本农区甜菜夜蛾监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马学芳  姚高翔  李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97-6698,6709
[目的]评价烟叶蛾虫食诱剂(食物诱集剂)对烟草鳞翅目害虫的田间诱集捕杀效果。[方法]通过在烟草田间设置诱捕箱,并借助添加微量杀虫剂(灭多威),研究了烟叶蛾虫食诱剂"烟叶宝"对烟草田间烟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3种鳞翅目害虫的诱集捕杀效果。[结果]"烟叶宝"对烟田中烟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的诱集捕杀效果,并在控制3种害虫的种群数量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结论]使用"烟叶宝"防治烟田鳞翅目害虫具有操作简便、高效、低毒、烟叶未直接吸收、提升烟叶食用安全性等优点,有望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从棉盲蝽的危害特点、发生概况、年生活史、优势种群演替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射阳县棉区近30年棉盲蝽的灾变规律;从气候、环境、栽培、用药、施肥、寄主作物等方面探讨了棉盲蝽近年来虫量上升、连年重发的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当前5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药后7 d防效为92.11%,可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首选药剂;2.5%多杀菌素SC的效果次之,防效为85.49%;2%阿维菌素EC、4.5%高效氯氰菊酯EC和48%乐斯本EC防效稍差,在生产上应慎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温、湿度和饥饿胁迫对白僵菌防治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白僵菌的致病力有显著影响,24~27℃下有利于白僵菌感染甜菜夜蛾幼虫;湿度对白僵菌的致病力也有显著影响,高湿环境有利于白僵菌感染甜菜夜蛾幼虫;饥饿胁迫能显著缩短甜菜夜蛾幼虫被白僵菌杀死的时间。因此,在利用白僵菌防治甜菜夜蛾幼虫时,只有充分考虑温、湿度等天气因素,害虫的食物摄取,幼虫虫龄等基本情况,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食性昆虫危害棉花后棉株5种防御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377-4384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蛾的危害没有特异的应答。经过上述4种处理,棉花体内Hsp70表达量都有明显的反应,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反应上调较大。ATP合酶β亚基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在受到对机械损伤、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危害后表达量上调。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该基因对斜纹夜蛾危害的应答较强,对甜菜夜蛾危害特异性应答较弱。【结论】棉花对于不同昆虫的危害所产生的应答响应不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在福建1a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菜地的松土中越冬.雌雄性比为11.3,每雌平均产卵量为524~608粒.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通过16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药效测定表明,抑太保和拉维因对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分别为96.6%和93.1%,其它杀虫剂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配剂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最大增效作用的质量比为3.0︰2.0,其共毒系数为167.1;药后1 d,按上述比例配制成的10%甲氧虫酰肼·氯虫苯酰胺悬浮剂37.5 g.a.i./hm~2和45.0 g.a.i./hm2两个处理对汝城县和兴国县2个地理种群的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均在85.15%以上,药后10 d的防效均在86.33%以上,表明该混配剂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值得推广应用。建议10%甲氧虫酰肼·氯虫苯酰胺悬浮剂的施用量为37.5~45.0 g.a.i./hm~2,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