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明确广西贺州烟区一种烟草真菌性叶斑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病害的及时防控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从广西贺州烟区采集的具明显叶斑病症状的烟草叶片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LSU、TUB2、RPB2)序列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  相似文献   

2.
何洁  梁霜  张国俊  赵致  李忠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124-2132
【目的】明确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并探究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太子参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太子参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ITS、tef1、LSU、SSU、GAPDH和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见杀菌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30%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aria tenuissima),菌株编号为TZSYB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菌株TZSYB1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0%苯甲丙环唑乳油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0.81 μg/mL;其次为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EC50分别为21.31和27.31 μg/mL。【结论】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并研究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在NCBI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子囊菌门,格孢腔目,附球真菌属,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3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菌丝体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5~9,在供试的11种碳源上均可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在8种氮源培养基中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结论】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 sorghinum),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其对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拮抗樱桃叶斑病菌的细菌菌株,为樱桃叶斑病防治提供生防资源。【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以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樱桃叶斑病菌杨柳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和细极链格孢菌(A. tenuissima)的拮抗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靶标病原菌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选用樱桃离体叶片培养测定其对樱桃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结果】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660株细菌,有10株细菌对供试靶标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有4株细菌(QH-588、QH-668、QH-667和QH-664)的发酵液对靶标病原菌的抑制率超过50.00%,经鉴定,菌株QH-588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QH-664、QH-667和QH-668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可明显抑制靶标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生防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菌株QH-588发酵液在樱桃离体叶片上对靶标病原菌具有预防和防治作用。【结论】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具有防治樱桃叶斑病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分离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回接试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确认为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经回接试验确认分离的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单生,褐色,不分枝,顶端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梭形、倒棍棒状,正直或向一侧弯曲,褐色,两端渐狭,钝圆,种脐较平,有5~10个假隔膜。18S rDNA和ITS序列长度分别约为1.8 kb和570 bp,与待鉴定病原菌18S rDNA同源性最高的是狗牙根平脐蠕孢有性态(Cochliobolus cynodontis),二者的相似度为99%;与其ITS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二者的相似度也为99%。聚类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s)的18S rDNA同源关系最近,与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的ITS同源关系最近。【结论】成功分离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均显示其为稻平脐蠕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贵州烤烟蛙眼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烤烟蛙眼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贵州烟区的烤烟蛙眼病病叶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对典型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从采集的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株菌株YC1110、YC1111和YC1112接种到健康烤烟叶片上,接种6 d后出现典型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证明3株菌株为烤烟蛙眼病病原菌。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3株菌株与烟草尾孢(Cercospora nicotianae)的遗传关系很近,且菌落及孢子等形态特征亦符合烟草尾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25℃、pH 7、光照条件为24 h全黑暗、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牛肉浸粉、培养基为番茄琼脂培养基(TA2)时产孢量最多;在25℃、pH 7、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蛋白胨、培养基为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和烟叶煎汁琼脂培养基(TA1)时生长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水浴10 min。【结论】引起贵州烤烟蛙眼病的病原菌为烟草尾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鉴定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石竹叶斑病的病原,为石竹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典型石竹叶斑病发病叶片利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和纯化,选取8个代表性菌株,采用菌丝块贴接法和喷雾法测定致病性;应用病菌形态学和rDNA-ITS区、组蛋白3和β-微管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建立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 经形态学鉴定其分生孢子与Alternaria nobilis相似;供试菌株rDNA-ITS区和β-微管蛋白序列与已报道的石竹链格孢(A. nobilis)同源性高达99.0%以上,rDNA-ITS区和β-微管蛋白序列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8个代表菌株均与A. dianthi处于同一分支上,与其它链格孢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引起石河子地区石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石竹链格孢Alternaria nobil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引起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设计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的检测引物,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杀菌剂,为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发病黑皮甘蔗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5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基于ITS序列,采用MRGA7.0以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根据获得的ITS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Ng1F/Ng1R和Ng2F/Ng2R;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不同杀菌剂对甘蔗黑孢霉叶斑病原菌N.sphaerica的室内抑菌效果进行筛选。【结果】通过病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引起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N.sphaerica,其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和pH 7;Ng1F/Ng1R可用以甘蔗黑孢霉叶斑病原菌的检测;咪鲜胺药剂0.16 mg/L和施保功药剂2.4 mg/L对N. sphaerica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效果均可达到93%以上。【结论】引起甘蔗种传病害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N.sphaerica,Ng1F/Ng1R可用于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的检测,咪鲜胺和施保功药剂可作为甘蔗黑孢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药剂或种苗脱毒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5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 μm×4~11 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 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氮积累及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按施氮量设对照处理(0 kg/ha N)、T1处理(82.5 kg/ha N)、T2处理(105 kg/haN),测定烟叶的氮积累量以及烟叶品质.[结果]T2处理烟株根系氮积累量比对照提高提高35.08%,T1处理提高17.76%;烟叶内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其中低量施氮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高量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对照;高量施氮处理可以提高中下部叶氮分配比例,降低上部叶氮分配比例;高量施氮处理对降低烟叶氯含量、提高钾含量效果最佳.[结论]贵州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施氮105 kg/ha有利于提高烤烟氮积累和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芒果红点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芒果红点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国内常见杀菌剂对芒果红点病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水为对照。【结果】45%咪鲜胺水乳剂(450 μg/mL)、25%丙环唑乳油(250 μg/mL)、12.5%腈菌唑乳油(250 μg/mL)、25%苯醚甲环唑乳油(100 μg/mL)处理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均达100.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 μg/mL)、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3.5 μg/mL)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μg/mL)处理的菌落抑制率分别为89.83%、76.34%和75.79%。【结论】45%咪鲜胺水乳剂、25%丙环唑乳油、12.5%腈菌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均可在芒果红点病防治中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福建省政和县云烟87上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自福建省政和县的罹病云烟87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并采用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特异性引物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等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从病叶上分离纯化获得15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证明15株细菌菌株均为该病害的致病菌,且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分离菌株在NA培养基上培养1~2 d后,菌落为白色隆起,边缘不规则且黏稠,菌体短杆状,极生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经8项关键性生理生化特性测定、Biolog 94种表型测试、烟草野火病菌特异性引物检测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15株细菌菌株鉴定为扁桃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tabaci)。【结论】引发福建省政和县烤烟叶部细菌性病害的致病菌为扁桃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一种橡胶树新叶斑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性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曲水镇怒那村橡胶树苗圃的橡胶叶斑病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胞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GADPH、T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药剂对该叶斑病病原菌的毒力。【结果】经组织分离法从橡胶病叶上分离获得2株真菌分离物,其中菌株JCMP17a的孢子形态与感病叶片上挑取的孢子形态相似。柯赫氏法则证明菌株JCMP17a是橡胶树叶斑病的致病菌,该菌的形态特征与双色平脐蠕孢(Bipolaris bicolor)相似,且多基因联合聚类分析显示与B. bicolor聚在系统发育进化树同一分支上。菌株JCMP17a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 H 7;致死温度为55℃处理15 min;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牛肉浸膏为最适氮源;全黑暗(0 L∶24 D)和光暗交替(12 L∶12 D)条件下均有利于菌丝生长。250 g/L苯醚甲环唑、30%咪鲜胺和250 g/L戊唑醇对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EC50分别为0.1158、0.2427和0.2613 mg/L。【结论】引起云南省普洱市江城曲水镇怒那村橡胶树苗圃橡胶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双色平脐蠕孢,这是首次在云南植胶区内发现双色平脐蠕孢侵染引起橡胶叶斑病。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0%咪鲜胺微囊悬浮剂和250 g/L戊唑醇水乳剂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