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杏鲍菇多糖(PEP)为原料,探究其基本理化性质和对葡萄糖扩散和吸附能力的影响。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制备PEP模拟消化产物(D-PEP),探究PEP和D-PEP对与糖代谢相关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方法】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方法对PEP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然后采用DNS法测定PEP和D-PEP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效果,采用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后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EP和D-PEP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结果】PEP具备良好的溶解/溶胀性、持水/持油性,且其对葡萄糖扩散和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EP对麦芽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α-淀粉酶没有抑制作用,当PEP浓度为4 mg·mL-1时,其对麦芽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7.20±2.71)%和(78.91±0.51)%。然而消化产物D-PEP对3种酶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mg·m L-1的D-PEP对α-淀粉酶、麦芽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4.08±1.79)%、(20.5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移取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1 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α-亚麻酸的基础饲粮,4组为处理组,分别饲喂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2%、0.04%、0.06%和0.08%的饲粮。按照室内蜜蜂幼虫饲养方法,将1日龄幼虫用移虫针移至温度适宜的加入200 μL饲粮的24孔细胞培养板内,培养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33℃,相对湿度55%),试验期间每天更换饲粮。饲养至第6天末或第7天初,幼虫开始有直立或排便现象时,将幼虫转移至提前铺好灭菌纸的24孔细胞培养板内准备化蛹。从饲养第1天开始,每天检查并记录幼虫和蛹的死亡数量,并将死亡个体及时移除,直至未死亡的蛹全部羽化新蜂,记录成功化蛹和羽化新蜂个体数量,统计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各组分别取5、6和7日龄幼虫测定抗氧化、免疫、脂质代谢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2%和0.04%时,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高于与其他处理组(P<0.05),而工蜂幼虫血淋巴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4%时,工蜂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2%、0.04%和0.06%时,6日龄工蜂幼虫的溶菌酶(lysozyme)和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4%时,6日龄工蜂幼虫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4%时,5和7日龄工蜂幼虫lysozymePO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8%时,lysozyme相对表达量会显著降低(P<0.05)。【结论】α-亚麻酸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影响,幼虫饲粮中α-亚麻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02%—0.04%。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可口革囊星虫多糖酶法—碱梯次提取工艺,并分析两阶段提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为可口革囊星虫酶解产物及不溶性虫体成分的梯次化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鲜可口革囊星虫为材料、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经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联合酶解和滤渣碱提工艺,两阶段梯次化提取多糖,并测定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采用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性能。【结果】可口革囊星虫多糖酶法—碱梯次提取最佳工艺为:复合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1∶2)添加量4.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5(g/mL)、滤渣碱提时间2.0 h、氢氧化钠浓度1.5%,在此条件下,获得酶解多糖提取率为1.076%,滤渣碱提多糖提取率为0.171%,总多糖提取率为1.247%。酶提多糖和滤渣碱提多糖对·OH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6和4.9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4和5.1 mg/mL。酶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在1.560 mg/mL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采用优化的酶法—碱梯次提取工艺可从可口革囊星虫酶解液和滤渣中有效提取多糖,且两种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     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20 min,多糖提取率达12.86%。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 分别为1.03 mg•mL-1和10.73 mg•mL-1,苦瓜皂苷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多糖的(P<0.05)。【结论】采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工艺,可有效利用原料、提高产出和效率,所得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糖苷酶均表现抑制作用,显示一定的降糖潜力。  相似文献   

5.
预酶解-滚筒干燥加工工艺对全麦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对全麦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为高品质全麦片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全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纤维素酶及其复合酶进行预酶解-滚筒干燥制备全麦片:未经预酶解处理直接滚筒干燥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DWG),α-淀粉酶-滚筒干燥速食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 with α-Amylase,DWGA),纤维素酶-滚筒干燥速食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 with cellulase,DWGC),α-淀粉酶-纤维素酶-滚筒干燥速食全麦片(drum-dried whole wheat groats with α-Amylase and cellulase,DWGAC),以及以小麦精粉为原材料制备直接滚筒干燥精麦片(drum-dried refined wheat groats,DRG),分别测定其复水性速率、结块率、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糊化度、黏度、色度,淀粉、还原糖、植酸含量、淀粉和蛋白质消化特性等指标,比较并分析预酶解-滚筒干燥对全麦片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能显著改善全麦片的冲调性,其中DWG样品复水速率最低,DWGAC复水速率最高,与对照样品DWG相比,DWGA、DWGC、DWGAC的结块率显著降低。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显著提高了全麦片的溶解性,其中DWGA、DWGC、DWGAC相比于DWG水溶性指数分别提高了4.98、2.07和5.04倍。同时,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使全麦片的淀粉、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还原糖含量和糊化度显著升高(P<0.05),适当降低了全麦片的色度。此外,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使全麦片中快消化淀粉比例显著提高,快消化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2.34%、34.84%和46.59%,其中DWGAC快消化淀粉含量最高;蛋白质体外消化速率加快,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0.33、0.25、0.26倍,消化率升高。【结论】预酶解-滚筒干燥处理提高了全麦片的冲调分散性,降低了结块率和黏度,提高了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性能,对全麦片品质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桑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旨在获得充分保持桑叶黄酮活性的新型制备方法,为桑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半仿生法提取桑叶黄酮,考察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桑叶黄酮得率和DPPH·以及OH·的平均清除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桑叶黄酮提取工艺,评价桑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桑叶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 mL/g、提取总时间97 min(3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1∶2∶2)、超声温度49℃、超声功率400 W,黄酮得率为(38.23±0.42) mg/g,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57.04±0.97)%。桑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的IC50值为(1.081±0.130) g/L和(1.204±0.190) g/L。超声波–半仿生法比单一超声波法提取桑叶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强,比单一半仿生法提取桑叶黄酮的得率高。【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桑叶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主要致敏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醇溶蛋白、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为无麸质食品的研发和发芽小麦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控制发芽条件获得7种不同萌发状态的小麦,采用SDS-PAGE分析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醇溶蛋白(Gliadins)、谷蛋白(Glutenin)的亚基组成变化,通过R5 ELISA和RP-HPLC进一步测定小麦发芽过程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结果】以R5 ELISA法和RP-HPLC法两种方法可有效测定小麦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发芽处理对上述过敏蛋白及亚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麸质蛋白含量在发芽初期变化不大,后期显著减少;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α-/β-醇溶蛋白的相对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从未处理小麦籽粒的41.85%降低到发芽处理后的31.51%—35.35%,P<0.01),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从31.37%显著增加到发芽处理后的36.69%—39.02%(P<0.05);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HMW-GS略有减少,从8.66%(未处理组)降低到5.94%(芽长1/4),再回升到7.28%(芽长=籽粒长);LMW-GS略有增加,从8.30%(未处理组)增加到10.45%(芽长=籽粒长)。【结论】R5 ELISA法和RP-HPLC法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进行小麦致敏蛋白定量分析;发芽过程中小麦的致敏蛋白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发芽芽长达籽粒长1/2时,含有最多致敏肽的α-/β-醇溶蛋白下降尤为显著,提示小麦进行适度发芽处理可以降低致敏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参与细胞壁降解的糖苷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猕猴桃2个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研究,明确它们在猕猴桃果实软化中的作用,丰富猕猴桃的后熟软化机理研究。【方法】 以‘米良1号’猕猴桃为试材,采用RT-PCR法扩增果实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特性、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和调控miRNA,应用qPCR研究其在不同组织部位、果实的不同软化时期、不同贮藏温度和ABA处理后的表达特征,并结合酶活性变化,阐释这2个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猕猴桃果实软化中的作用。【结果】 克隆得到2个猕猴桃β-半乳糖苷酶基因(Adβgal-1Adβgal-2),登录号分别为MH319788和MH319789。Adβgal-1的开放阅读框为2 280 bp,编码759个氨基酸;Adβgal-2的开放阅读框为2 025 bp,编码674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Adβgal-1和Adβgal-2均含有植物糖苷水解酶家族35的功能结构域(Glyco_hydro_35)。基因结构分析表明,Adβgal-1由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组成,而Adβgal-2由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组成。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位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中,且序列差异较大,可能源自不同的基因祖先。qPCR分析结果表明,Adβgal-1Adβgal-2在猕猴桃的各组织部位(根、茎、叶、花、幼果、成熟果)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它们均在果实软化初期上调表达,随着果实硬度的下降,表达量持续增加;在25℃贮藏过程中,它们均在3 d时上调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增加;而在4℃贮藏过程中,Adβgal-1的表达受到抑制,Adβgal-2的表达呈波浪式;ABA处理诱导Adβgal-1Adβgal-2的表达。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果实软化初期略有降低,随着果实硬度的下降逐渐升高。【结论】 Adβgal-1Adβgal-2均参与猕猴桃果实的软化进程。不同贮藏温度和ABA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种番石榴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功能性成分含量,为番石榴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盆红’、‘帝王’、‘山美白’、‘山美红’等4个品种番石榴果实为试材,测定其醇提物对DPPH·、·OH、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探讨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对DPPH·、·OH、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25,1.83和1.48 mg/mL;‘山美白’次之,IC50分别为1.46,1.94和1.68 mg/mL;‘山美红’的IC50分别为1.61,2.58和1.94 mg/mL;‘宜盆红’最弱,IC50分别为2.02,3.15和2.28 mg/mL。4种番石榴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04~0.19 mg/mL,均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 3.13 mg/mL。4种番石榴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2~20.70 mg/g和21.65~50.68 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lt;0.05),但与·OH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gt;0.05),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gt;0.05)。【结论】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山美红’醇提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青海省春小麦主要良繁基地都兰县香日德(柴达木盆地高海拔地区)的春小麦发芽率明显低于青海东部乐都(海东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本实验利用两地4个小麦品种,通过TP发芽纸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大田发芽环境,测量了7日萌发期内的α-淀粉酶酶活,并加以比较。青海低海拔地区小麦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高海拔地区,4个品种在乐都地区种子萌发期间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香日德地区,这可能是导致香日德小麦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乐都的原因之一。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受籽粒水分含量、籽粒成熟发育阶段、储藏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同时,小麦萌发过程中需要一系列酶的作用,其中α-淀粉酶对萌发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叶木通果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能力,为三叶木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三叶木通果肉为原料,经乙醇提取得到粗提物,再经不同溶剂依次萃取后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相萃取物和水层残余物;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为指标,评估各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各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为指标,考察其体外降血糖和防治老年痴呆的能力。【结果】三叶木通果肉石油醚相萃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54.02 mg Trolox/g;氯仿相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强,分别为320.66和266.87 mg Trolox/g;粗提物的铁还原能力最强,为557.36 mg FeSO4/g;氯仿相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能力均最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3和1.22 mg/m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铁还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外,4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59~0. 970;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的IC50与4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485~-0. 41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的IC50与铁还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6,P<0.05),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541~-0.434。【结论】三叶木通果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有被开发为具有降血糖、防治老年痴呆活性的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苹果疏除幼果多糖进行分离与纯化,并对所得多糖组分TYAP-2进行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从苹果疏除幼果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TYAP,并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一种新的多糖组分TYAP-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电镜扫描(ESEM)等方法研究了TYAP-2组成及分子结构,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HPLC分析表明,TYAP-2是分子质量约为479ku的均一多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是组成TYAP-2的主要单糖,而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的含量较少;FT-IR分析表明,TYAP-2中存在D-吡喃葡萄糖环结构;ESEM检测表明,TYAP-2呈长杆状和片层状2种结构;抗氧化分析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mg/mL时,TYAP-2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65.08%,总还原力(OD值)为0.603。【结论】TYAP-2是一种可以作为天然植物抗氧化剂的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3.
党参粗多糖的组成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粗多糖的组成及其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党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党参为试材,提取分离其粗多糖,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制备小鼠(ICR雄性)脾脏B淋巴细胞悬液和纯化的巨噬细胞,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和中性红吞噬试验测定党参粗多糖对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党参粗多糖收率为9.7%,单糖组成为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醛酸(GalA),其物质的量比为102.7∶7.9∶2.2∶1.8∶1.1∶1.0。党参粗多糖能够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粗多糖质量浓度为400 μg/mL 时,可以显著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党参粗多糖可极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结论】本研究提取党参粗多糖的方法简单,提取的粗多糖可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有望成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对寄主植物(马铃薯)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马铃薯块茎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未交配雄蛾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块茎和植株释放的1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6种脂肪族化合物:1-辛烯-3-醇、丁醇、庚醛、辛醛、壬醛、癸醛;4种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醇、苯乙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6种萜类化合物:α-蒎烯、对-聚伞花素、反-β-罗勒烯、桉叶油醇、反-β-法尼烯、茉莉酸甲酯)的电生理反应及对其中6种化合物(1-辛烯-3-醇、庚醛、壬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反-β-罗勒烯)的剂量反应。【结果】马铃薯块茎蛾对这16种化合物均能产生触角电位反应,其中未交配雌蛾和雄蛾对脂肪族醇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较高,交配雌蛾对脂肪族醛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较高,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萜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均较低。当刺激剂量为1 000 μg时,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同种化合物的反应差异较大,未交配雌蛾对辛醛、水杨酸甲酯、反-β-罗勒烯的反应强于交配雌蛾和未交配雄蛾,交配雌蛾对庚醛、壬醛、α-蒎烯的反应强于未交配雌蛾和雄蛾,未交配雄蛾对1-辛烯-3醇、苯乙醇、苯乙醛的反应强于雌蛾。在测试剂量范围内(1、10、100、1 000 μg),3种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6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值随刺激剂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均未达到饱和阈值,交配雌蛾对同一化合物不同剂量的反应差异更为明显。【结论】马铃薯块茎蛾未交配雌蛾和雄蛾对脂肪族醇类化合物较敏感,交配雌蛾对脂肪族醛类化合物较敏感,雌、雄蛾对萜类化合物均不敏感;对于单个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交配雌蛾对庚醛、壬醛、α-蒎烯更为敏感;对同一化合物不同剂量的电生理反应,交配雌蛾同样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林玉桓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86-8988
[目的]筛选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方法]对中药虎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虎杖水提物浓度为50 mg(生药)/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达68.5%,IC50约为37 mg/ml。虎杖水提物是α-葡萄糖苷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33 mg/L。采用层析分离得到了虎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初步鉴定为多糖物质。[结论]该研究为植物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对发现高效、安全的降低餐后血糖新药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夙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741-7745,7747
[目的]测定山茱萸果肉和果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山茱萸资源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和水分别对山茱萸果肉和果核进行提取,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0倍醇提99.23%、30倍醇提98.96%、40倍醇提99.29%、20倍水提99.36%、30倍水提99.32%、40倍水提99.17%。山茱萸果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0倍醇提52.10%、30倍醇提60.77%、40倍醇提21.67%、20倍水提11.88%、30倍水提0.53%、40倍水提1.59%。[结论]山茱萸不同部位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山茱萸果核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抑制率可高达99%以上,可见山茱萸果核中含有丰富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可作为药用资源予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快速、实时、准确、无损地获取农田土壤主要养分(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信息。【方法】运用各种土壤反射率的光谱特征分析技术,提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敏感波段位置,建立土壤养分含量反演模型。【结果】建立估算模型中,预测TN含量以指数函数模型(YTN =0.000 5e4.700 3xNDI)为最佳;预测TP含量以一元三次函数模型(YTP =802.27 xNDI3-412.32 xNDI2+72.357 xNDI-3.318 9)为最佳;预测TK含量以一元三次函数模型(YTK =80 189 xNDI3-11 471 xNDI2+490.57 xNDI+13.879)为最佳模型。【结论】通过模型精度评价和田间反复验证,基于归一化光谱指数NDI建立的高光谱遥感定量模型,能较好的反演土壤TN、TP、TK含量,达到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种番石榴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功能性成分含量,为番石榴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盆红’、‘帝王’、‘山美白’、‘山美红’等4个品种番石榴果实为试材,测定其醇提物对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探讨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对DPPH·、·OH、ABTS+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25,1.83和1.48mg/mL;‘山美白’次之,IC50分别为1.46,1.94和1.68mg/mL;‘山美红’的IC50分别为1.61,2.58和1.94mg/mL;‘宜盆红’最弱,IC50分别为2.02,3.15和2.28mg/mL。4种番石榴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04~0.19mg/mL,均远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3.13mg/mL。4种番石榴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2~20.70mg/g和21.65~50.68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与·OH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4种番石榴醇提物中,‘帝王’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山美红’醇提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物质降解特性,以及相关果胶降解酶对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测定25 ℃和4 ℃贮藏过程中徐香、金丽、晚绿猕猴桃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物质含量和果胶降解相关酶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共价型果胶(covalent soluble pectin,CSP)含量不断降低,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含量不断增加,而离子结合型果胶(ionic soluble pectin,ISP)含量相对稳定。晚绿猕猴桃各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速度最快,金丽次之,徐香最慢。4 ℃贮藏延缓了猕猴桃果实细胞壁多糖物质的降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硬度与WSP含量之间均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CSP、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降解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5 ℃贮藏前期,晚绿猕猴桃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PG)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徐香猕猴桃PG和β-Gal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4 ℃贮藏前期,晚绿猕猴桃中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P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α-AF)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徐香猕猴桃中PL和α-AF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25 ℃贮藏条件下,与徐香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降解酶是PG和β-Gal;4 ℃贮藏条件下,与徐香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酶是α-AF和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与金丽和晚绿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酶分别是α-AF和PL。综上所述,软化最快的晚绿猕猴桃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最快,软化最慢的徐香猕猴桃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最慢。25 ℃贮藏前期,PG和β-Gal活性在晚绿中最高,在徐香中活性最低;4 ℃贮藏前期,PL和α-AF的活性在晚绿中最高,在徐香中最低。这些果胶酶活性的差异是导致晚绿果实软化较快而徐香果实软化较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雪胆多酚与氨基酸的联合抗氧化作用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法测定多酚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和铁还原能力法,评价雪胆多酚与组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之间的联合抗氧化活性。并通过体外法测定雪胆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雪胆多酚、组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与雪胆多酚联合、缬氨酸与雪胆多酚联合、甘氨酸与雪胆多酚联合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抑制性实验结果表明,雪胆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属于可逆性抑制中的反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利用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明确了雪胆多酚与氨基酸之间具有协同抗氧化能力,以及雪胆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为雪胆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