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该文采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同心县1955—2015年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进行了年变化和月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心县近60年来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幅为2~3℃,1987年前后为气温升高的转折点;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月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7月份升到最高值,1月份降至最低;近60年气温的极端值分别出现在2000年7月和2008年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9.0℃,极端最低气温为-28.3℃。  相似文献   

2.
基于鄂州市1959—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合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鄂州市近60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鄂州市近60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相对于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无明显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02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2008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981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准18年、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4年尺度的年际周期;年平均最高气温表现为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4年尺度的年际周期;年平均最低气温表现为准30年、准18年和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4年的年际周期;极端最高气温表现为准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6年及2~4年的年际周期;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准30年、准16年和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6年和准4年的年际周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蚌埠市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7-2011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蚌埠市近45a来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蚌埠市年平均气温以约0.4℃/10a的速度不断升高,在1993年左右发生了突变。春秋冬三季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秋季升温最为显著,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气温和极端高温的上升趋势不明显,均为6~8a的周期性变化。高温日数的趋势性变化不明显,为14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02:00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0℃的天气日数逐年减少趋势也很明显减少。蚌埠市气候变暖过程中冬季、低温和夜间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强,夏季最弱,秋季次弱。近50年大洼县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偏冷阶段(1960—1987年)大多数年份为负距平,其中年平均和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暖阶段(1988—2009年)大多数年份为正距平值,只有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用M-K和Yamamoto法分别检测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突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衢州市1973-2014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和Mann 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衢州地区极端高温较多地出现在衢州的西部和东部,衢州中部和西北部极端高温出现次数相对较少。(2)极端高温出现次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出现次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呈明显波动并缓慢升高趋势,平均值为384 ℃,平均最大值为410 ℃(2003年),最小值为363 ℃(1999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990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值为-50 ℃,平均最小值为-89 ℃(1980年),最大值为-18 ℃(2002年)。(4)极端高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99年明显突变,2006年后增加比较显著。极端低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83-1984年存在明显突变,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减少比较显著。极端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波动剧烈,1987-1988年的突变较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在1985年以前波动剧烈,1985-1986年突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南安市1960~2011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年、年代和季节变化情况,得出:南安近50a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平均气温偏低,处于较冷的年代,90年代开始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各个季节气温的变化对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都有较明显的贡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总体呈现波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的变化情况,为其防沙治沙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气象站1989~2018年的气温资料,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 分析了近3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奈曼旗年平均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选用197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逐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博州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高温日主要分布于7月,寒冷日主要分布在2月;博州高温、寒冷日数的出现次数和强度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以冬暖夏凉为特征;精河站高温日数增加趋势尤其突出。1971—2000年博乐站和精河站年极端最高气温在波动中上升,阿拉山口站和温泉站则下降;博州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上升,且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年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的变化情况,为其防沙治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气象站1989—2018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了近3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奈曼旗年平均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2007~201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年浅层地温,年沙尘暴天气日数,年降水量,最后结论如下:a.年平均气温值变化在0.1~0.8℃之间,整体小幅波动呈上升的趋势;b.从2007~2019年平均浅层地温分析结果来看,平均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基本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0 cm年平均地温变化在平均值周围0.0~1.8℃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5㎝地温年平均值变化在平均值周围0.1~0.7℃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10 cm地温年平均值在平均值周围0.1~1.1℃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15 cm地温年平均值在平均值周围0.1~0.6℃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20㎝地温年平均值在平均值周围0.1~0.6℃之间波动呈上升的趋势。C.从2010年开始,孪井滩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逐年减少的趋势。d.年极端高温值在平均值周围0~2.8℃范围内波动变化,年极端低温值变化在平均值周围0.0~7.5℃范围波动变化。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变化幅度不明显。e.从2007~2019年年降水量分析结果来看,最多降水量为288.0 mm,出现在2007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20.9 mm,出现在2013年。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近50年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的逐月气温资料,通过逐月气温趋势系数和对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贡献最大的月份的比较,深入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月平均气温趋势系数各站点全为正值的月份有1、2、11和12月,冬季升温对西北干旱区增暖的贡献最大。增暖幅度形成依次为南疆-河西走廊-北疆-柴达木盆地增强的趋势。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的月份主要为12、1和2月。其中12月份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1月份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新疆,2月份站点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反映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来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呼伦贝尔市1961-2013年16个气象台站53年逐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对该地区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逐月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除了1月和12月部分台站呈下降趋势外,各站其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5、7、8、9月的上升趋势显著,最显著是8月,绝大多数台站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逐月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除了1月的满洲里、额尔古纳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外,各站其余月份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除了1、2月和12月的西部几个台站不显著外,大多数台站各月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其中3、4、5、6月最显著,均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12月中除了8月和9月的大部分台站的变化趋势为上升,绝大多数台站其余月份变化趋势为下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各地各月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比最高气温更明显,变化率平均约高出0.20-0.40℃·(10a)-1之间;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显著减小,是最低气温的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所致;全市各站各月的气温日较差均在11-17℃之间,其中北部以及东部台站较大,在15-17℃之间,其余地区在11-13℃之间。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芒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芒果的重要害虫之一。试验利用性引诱剂对芒果园桔小实蝇的全年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分析气象因子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芒果园桔小实蝇雄虫种群数量一年有2个明显高峰,2月为短时高峰,3月种群活动有所下降;5月开始数量逐渐升高,至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逐渐下降,到12月至1月为发生低谷。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气象因子显著影响桔小实蝇雄虫的数量,主要受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17-13620
利用1958~2007年豫东北4个代表站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豫东北近50年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明显存在非对称变化,主要特征是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呈明显递减趋势,而地面年平均最低温度呈递增趋势,二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90和0.34℃/10a;地面年平均温度为下降趋势,其递减倾向率为-0.23℃/10a;近50年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降低了4.5℃,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却升高了1.7℃,平均地面温度下降了1.2℃。各月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差别明显5,~9月明显趋凉,其中6月趋凉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高温度递减倾向率达-2.16℃/10a;12月~翌年4月明显趋暖,其中2月趋暖最突出,其地面平均最低温度递增倾向率为0.76℃/10a;地面温度变化具有夏季趋凉、冬季趋暖的显著特征。年平均地气温差逐年递减,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相关气象因子诊断分析表明,引起地面温度趋降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减少;其次是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污染物增多,降低了太阳直接辐射的强度;此外,降水量减少,土壤湿度减小,使土壤热容量减小,保温能力下降,导致地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张旭  赵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77-13279
对19512005年阜新市逐年和逐月的气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5年阜新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最弱。1951~2005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也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尤其是1986~2005年气候变暖更为突出;19512005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呈现出递增的趋势,1976~2005年稳定少变,但近20年显著递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4—2011年我国大陆142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EOF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8年来我国大陆极端气温的基本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近58年我国大陆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也呈递增趋势,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表现较为明显;我国大陆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受冬季风和太阳辐射影响,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极端气温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极端高温年代际变化是20世纪90年代前递减,90年代后递增;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除塔里木盆地外均对区域性增暖呈显著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7.
熊永花  林娜 《北京农业》2012,(15):216-217
利用贵州省黎平站1957-2009年53年的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气象资料,对黎平县53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表明:53年来,黎平县气温总体呈升势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的变化,呈暖-冷-冷-暖交替变化出现;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冬春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变暖过程中以冬季变暖起到了主要作用;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有相同的特征,且速率是年极端最高气温的2.52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2015年PM2.5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气温、风速、气压和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浓度变化趋势呈U型,1~12月的浓度变化是逐渐先减小后增大;1~3、10~12月的浓度大于4~9月的浓度,其中1月浓度最大,7月浓度最小,冬季各个月份的浓度普遍比夏季高。 PM2.5浓度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气压呈现正相关关系,最大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对于PM2.5浓度的影响存在双重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4—2015年丽水冬季、春季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以及2001—2015年丽水市农业局茶叶站资料,根据茶叶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指标,统计丽水茶叶低温冻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采用多尺度趋势等方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分析低温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丽水低温冻害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1月发生冬季冻害的频次最高;2月发生早春霜冻的概率最高,2月茶叶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早春霜冻的年平均日数分别达到4.8 d、3.9 d和3.9 d。早春霜冻日数呈显著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减少1.3 d;极端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约每10 a升高0.3℃。3种早春霜冻等级,以轻度霜冻为主,占霜冻总日数的53.8%,中度霜冻和重度霜冻日数分别只占霜冻总日数的27.4%和18.8%。低温霜冻对春茶采摘的影响,主要以早春霜冻为主,且以轻度霜冻对始采日的影响最显著,霜冻日数与春茶始采日呈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与始采日呈负相关,即霜冻日数越多,气温越低,春茶达到萌芽的时间越长,始采日也相应推迟。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民勤气象站1953—2010年逐年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民勤气温月、季、年、年代际及近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平均气温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是58年中最暖的时期。②平均最低(高)气温的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升温趋势略有差异,最低温度比最高温度升温明显大,平均最低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平均最高气温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略低于20世纪90年代。③极端低温日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极端高温日数呈略微增多的趋势,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历史极端低(高)温均出现在近10年。④气温的升高使民勤热量资源发生变化,活动积温增大,对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