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测定了顺坡种植菠萝,横坡种植菠萝和不间作(对照)条件下的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雨季时,5~10月间,横坡和顺坡种植菠萝径流量均低于不间作菠萝,顺坡种植在6~9月间的径流量都高于横坡种植;6~10月间,顺坡种植和横坡种植菠萝能显著降低林间侵蚀量,横坡种植在6~9月间侵蚀量均低于顺坡种植;径流量、侵蚀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顺坡和横坡种植的总径流和总侵蚀量均显著减少。说明橡胶幼龄林下横坡种植菠萝可以有效减轻林地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花岗岩侵蚀区的侵蚀性降雨集中分布于5~9月份。产生水土流失主要是大于20mm的降雨,尤其是50.1~80和大于100mm的降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占总量的55%。降雨量仅对顺坡抛荒区的土壤侵蚀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同时与顺坡抛荒区、顺坡草区、中耕作物区和灌丛区的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30min瞬时雨强与顺坡抛荒区和中耕作物区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也与顺坡草区的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平均雨强对各处理区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山地作物种植搭配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坡耕地玉米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玉米间作马铃薯(2∶2)、玉米间作马铃薯(4∶4)、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的产量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未达显著水平,但间作处理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小于玉米单作,其中玉米间作马铃薯(2∶2)的径流量比玉米单作的径流量减少12.11%,侵蚀量比玉米单作的减少4.84%;玉米间作马铃薯(4∶4)的径流量比玉米单作的少21.82%,侵蚀量比玉米单作的减少23.53%;因此间作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间作各处理的土地当量比都大于1,且间作4∶4的土地当量比整体较间作(2∶2)的高,说明间作具有增产优势。可见,坡耕地玉米间作马铃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云南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中养分流失的变化规律,根据当地不同的种植模式,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降雨条件下,顺垄耕作的坡面侵蚀产沙量大于横垄耕作。30°天然坡面次降雨过程平均侵蚀产沙量远小于三个坡面的径流小区。②次降雨过程中,玉米顺垄耕作土壤养分流失量大于横垄,30°天然坡面土壤养分流失量低于三个坡面的径流小区。  相似文献   

7.
玉米间作马铃薯及起垄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作体系下地表特性(如地表糙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方法】结合野外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观测了种植方式(单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和耕作(起垄和无垄)方式下的径流和侵蚀量特征。【结果】大田条件下起垄和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 0. 01)。间作起垄的径流量显著低于间作无垄(P 0. 05)、玉米起垄(P 0. 01)和玉米无垄(P 0. 001)。侵蚀量的结果与径流量相一致,间作起垄的侵蚀量分别比间作无垄、玉米起垄和玉米无垄减少了82. 29%、52. 16%和30. 02%。模拟条件下间作高垄的径流量最低,40和8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的径流量低于间作低垄、玉米高垄和玉米低垄。侵蚀量的变化与径流量相类似,7月初4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间作低垄、玉米高垄的侵蚀量分别比玉米低垄减少了39. 39%、45. 90%和67. 21%。【结论】间作条件下起垄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好,这对于区域土壤侵蚀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庆文  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06-5807
[目的]为了研究横坡垄作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方法]通过在旱坡地上做平作,横坡、顺坡垄作种植玉米的对比试验,对横坡垄作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横坡垄作的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分别比平作和顺坡垄作增产83.4%和29.8%;水土流失量最少,每亩水分和泥沙流失量比平作分别减少16%和64.2%,比顺坡垄作分别减少50.9%和87.9%;土壤养分的流失量最低,有机质和土壤全磷流失量分别比平作降低86.4%和81.4%,比顺坡垄作降低49.5%和88.2%。横坡垄作能拦截土壤,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养分,保护耕地,促进持续生产,而顺坡垄作加剧了土壤侵蚀。[结论]通过改变地表微形态,横坡起垄种植玉米是拦蓄土壤水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水土流失成为严重生态问题.研究提出在脐橙经济林内套作大豆、套作百喜草、间作梨树3种种植方式,并在不同坡位进行3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雨季水土流失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套作百喜草次之,上坡位间作梨树也有一定效果.套作大豆或百喜草有利于表层土壤容重的降低,然而该种植方式对中、下层土壤改良效果不明显;间作对土壤容重上、中、下各层次均有改良.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上两个坡位,研究发现套作大豆和百喜草均可显著降低中坡和上坡的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与相同施肥水平的顺坡耕作相比,横坡耕作分别减少产流量、产沙量、全氮流失量25.9%、20.5%和33.4%,与相同耕作方式的对照相比,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分别减少产流量、产沙量和全氮流失量35.7%、40.5%和41.2%。紫色土区年降雨量与年产流产沙量均呈幂函数关系(y=axb,a>0,b>0),氮素流失量与径流量呈线性关系(y=ax+b,a>0),但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旱坡地氮素流失以总可消化养分(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TDN)为主,占全氮的62.1%。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降低总可消化养分(TDN)和铵态氮(NH4+-N)占全氮的比例。【结论】紫色土区不宜采取顺坡耕作和不施用任何肥料的土地管理方式。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横坡垄作是防治重庆紫色坡面水土流失及径流氮素流失的有效途径,径流中氮素流失以总可消化养分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幼龄胶树(≤4年)和台农16号菠萝为试材,建立幼龄胶园—台农16号菠萝间作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下,菠萝生长发育正常,果品质量略有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而幼龄胶树在试验期内树围和株高累计增加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2.57%、9.34%,调查的4种重要病虫害中有3种危害有所减缓。该模式不仅增加了种植者经济收入,还能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土壤板结、促进胶树早产,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地表径流量于降雨期间的每日8:00、20:00观测;雨量点观测参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泥沙量测定:在测量蓄水池水位后,将池水搅拌均匀,用量筒取1 000 ml,过滤、烘干、称重,并换算成1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悬移质量。土壤取样与相关指标测定参照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 ~11月,其中6 ~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 ~5月、7 ~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 ~4月、7 ~8月、9 ~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 ~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 ~5月、6 ~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菠萝对云南幼龄橡胶林下的气候适应性,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林下间作的菠萝品种。【方法】在橡胶林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号、冬蜜、金菠萝和蜜宝等4个品种进行引种试种试验,收获前观察生育期,收获后测定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在云南幼龄橡胶林下,8号自然抽蕾率达29.84%,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金菠萝的单果重最重,为1057.50g;8号、冬蜜、金菠萝和蜜宝的果形指数分别为1.33、1.13、1.13、1.11,8号相对较好;8g-、冬蜜、金菠萝和蜜宝果心宽为1.43、1.82、2.08和1.56cm,金菠萝的果心最宽,与8号、蜜宝差异显著;可溶性总糖含量8号最高达12.97%;果实内在品质综合评价8号最好,其次为金菠萝、蜜宝、冬蜜。【结论】8g-、金菠萝和蜜宝可作为鲜食品种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郁闭度橡胶林下间作豆科绿肥植物与纯作橡胶园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豆科绿肥植物的林下土壤p 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纯作林,间作豆科绿肥植物有利于提高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中郁闭度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于高郁闭度林,但p H、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低于高郁闭度林。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目前珠芽魔芋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橡胶林下珠芽魔芋间作面积最大的地区,在我国珠芽魔芋栽培界占据很高的地位。在魔芋原材料紧缺时期,魔芋产量是最受魔芋种植业关注的经济指标。我们调查了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不同种植模式中单株产量、叶形态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旨在对珠芽魔芋胶园高产间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结果表明:成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的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及叶面球茎个数的测定值均最大,其次是幼龄胶园间作,最后是玉米间作。幼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单株产量最高,其次是成龄胶园间作,最后是玉米间作。幼龄胶园中珠芽魔芋单株产量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的正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成龄胶园中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个数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及叶盘直径的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间作的珠芽魔芋单株产量与叶柄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最大间作优势在幼龄胶园,其次在成龄胶园,最后在玉米地。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胶园间作的类型、优点、基本原则,以及对作物根系、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和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概述了胶园间作木薯模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并展望了今后胶园间作木薯的发展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和葛藤均可提高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以间种香蕉的效应最明显;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葛藤>间种香蕉>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香蕉>间种葛藤>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葛藤可提高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间种香蕉则降低这两种酶活性。【结论】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胶园微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胶农非胶收入。  相似文献   

18.
覃其云  曹继钊  梁燕芳  王会利  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66-1568,1578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2 219.42 m3/hm2),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该地区同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土壤侵蚀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125 t/hm2.a)>桉树纯林(3.835 t/hm2.a),桉树间种牧草流失的泥土比例高,而桉树纯林流失的径流比例大。水土养分流失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388 5 kg/hm2.a)>桉树纯林(4.303 1 kg/hm2.a),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得出养分流失大小为有机质>Ca>K>N>P>Mg>Zn>B>Cu。[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型桉树林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