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阐述低碳经济的理论以及土地整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土地整治现状和问题,对二者目标一致性分析以及对在土地整治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笔者对广西贺州市的土地综合整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认为土地综合整治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方针,在数量上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但是目前土地整治中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创新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已不相适应。土地整治注重保持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严格落实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提高管理能力,既需要大刀阔斧,也需要循序渐进。而土地整治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应加强资金的多渠道筹集。整治效益特征不明显,当务之急应把大量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可分步分期实施土地整治,先行实施完善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低碳景观可以理解为在景观规划设计、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与日常管理以及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增加景观系统的碳汇能力,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高碳汇为基本特征的景观体系。对于作为人口密度最大的人类聚居地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与基本单元的城市而言,城市园林除了休闲、观光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之外,更是承担起了降温、增湿、减噪、释氧等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低碳园林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介绍低碳的相关概念及低碳园林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园林建设中碳的主要来源及问题,提出了低能耗、高碳汇的低碳园林营造要则,并以湖南长沙既望园景观设计为例,从建筑、材料、植物和水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低碳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碳理念是近几年人们研究人类生活与自然关系而提出的新观念。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使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降低碳的排放是当今设计师的新责任。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通过阐述低碳理念的产生、内容和设计对减少碳排放的作用,以及分析低碳理念在造型设计方面的体现,探索在低碳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新方法,从而对未来的产品设计开辟新途径,帮助设计师们设计出更多造型独特且低碳环保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开展综合整治工程。空心村综合整治需要规划先行,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分析农民对空心村综合整治意愿。结果表明,在生产方面,100%农户希望将细碎的耕地进行整合和在本村镇附近就业,74.24%的农户支持土地流转;在居住生活方面,90%以上的农户支持社区分区规划、建养老院和停放农业机械的场所,70%左右的农户希望住宅有院落、私家车库和居住区人车分行;在生态环境方面,绝大多数农户支持使用环保道路材料和污水处理设施,但多数农户基本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文化风俗方面,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应该简化婚丧嫁娶习俗、建设统一墓地,农户期望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广场舞、球类运动、棋牌等。研究表明,农民有着自己对空心村整治规划、对未来生产生活状态的愿望表达和诉求。因此,在进行空心村综合整治规划时,需要做好功能分区、整合农地,社区规划要以民生为本、结合农村实际设计生活环境保护措施和乡村文化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74-5376
立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以及大学校园环境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需要改变传统的"高碳"城市模式,需要通过低碳城市规划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重点对我国低碳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从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的理念、校园规划、功能布局、景观与建筑设计、交通组织、能源节约、扩大碳汇等方面,对我国低碳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接踵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于此种价值观,人们对建筑装饰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趋势。低碳经济下的建筑装饰设计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运用简练的装饰手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布局,既确保了建筑设计质量,也提高了人们的居住品质与环境舒适度。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市场前景人们装饰家居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在给居室增添光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化学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多喜欢使用纯天然绿色环保材料,比如选择草编来装饰自己的家居,以营造一个和谐、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草编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纯天然的草编材质,成为装饰家居的新宠。利用玉米皮、芦苇、柳条等编制工艺品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家产业政策双重压力之下,低碳发展成为调结构、稳增长的必由之路。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此为抓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是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发展质最和效益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低碳经济下农田系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模式,系统分析了低碳农业的内涵,以及现代工业化农业模式下主流的农田管理模式对碳排放和碳增汇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现代低碳农业的发展应该从4个方面着手和加强农田管理技术体系和模式的创新:(1)构建以生物技术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2)构建以当地生产生活废弃物利用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3)构建以种养加结合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4)构建以免(少)耕栽培和(休闲)轮作为基础的地力培养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孙炳  姚建  符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9-381,391
[目的]研究四川省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方法]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经济和技术因素对2000~2009年四川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对策。[结果]现阶段四川省人口规模对碳排放影响最大,其次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仍然大于人口结构,技术因素对碳排放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可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鼓励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注重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降低高碳产业比重,鼓励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等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适应四川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结论]该研究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较低和碳排放基数较大等诸多问题,这给双碳战略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时空格局的影响,为政府制定低碳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方法和ArcGIS技术,本研究量化了河南省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分布,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是河南省主要的碳源,林地则是主要的碳汇,碳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90%以上。总体上,河南省碳排放量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3.367×107 t增长到2010年的7.337×107 t,增长率为118%;而在2010—2020年下降了5.247×106 t,下降率为7%。空间上,不同市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碳排放量水平差异,部分市域存在碳收支不平衡,且碳排放量远超碳吸收量。此外,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占比对碳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建设用地q值增长幅度最大,而人口规模q值在2020年最高。通过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碳排放格局的驱动力,对推动河南省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化转变,制定有效的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发展已上升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基于此背景,研究以生态文明和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的理论内涵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探索建立一套包含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消费、碳汇能力、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等六方面指标的城区生态文明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山区的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状况进行实证评价,重点从低碳消费、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工程及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延安市南泥湾镇治沟造地工程施工导致的碳排放量为3.76 t·hm-2,表现为碳源效应。其中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的是土地平整工程,碳排放量为2 335.50 t,农田防护工程碳排放最小,不产生碳排放。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使碳储量增加95.34 t·hm-2,表现为碳汇效应。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使碳储量增加了1 119.72 t·hm-2,水田的碳储量增加量最多,为716.54 t·hm-2;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减少导致碳储量减少了1 024.38 t·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储量减少量最多,为807.50 t·hm-2。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储量抵消了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碳储量为91.58 t·hm-2。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表现为碳汇效应,有利于区域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粗放化发展,导致废弃物大量聚集,温室气体随意排放等问题,以畜牧业新型养殖主体—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碳税税率、低碳养殖补贴系数、产品低碳度水平和消费者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碳税政策有效激励了规模养猪户碳减排行为,不同的碳税税率不仅对规模养猪户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猪肉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的演变;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可以有效引导规模养猪户的低碳养殖行为。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规模养殖户的低碳养殖决策及政府的碳税补贴政策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谦  张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89-2192
通过测算陕西省1995~2010年间的碳排放量,同时利用陕西省"十一五"期间11个地级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数据,对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将各市聚类为高碳区、相对高碳区和低碳区,近而分析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间,陕西省碳排放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年间翻了近4番;高碳区和相对高碳区碳排放量大于低碳区,高碳区的碳排放量增速最大;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为陕西省各市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技术路径及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低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推广应用"节省"型农业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以及农作制度创新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碳排放量,是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从降低碳排放的视角出发,在深入探讨低碳农业科学内涵和我国低碳农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技术路径,并构建包含科技硬支撑及政策制度软支撑在内的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剖析台湾农业各领域节能减碳策略与推动目标,以及台湾发展安全农业、休闲农业等低碳型现代农业的策略和成效,提出借鉴台湾经验发展大陆低碳农业,以及加强海峡两岸低碳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