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节水抗旱的水稻新品种及无灌溉水层栽培的可行性,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组合)无灌溉水层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除插秧返青和孕穗抽穗期灌浅水或保湿外,大部分生长期靠自然降水灌溉且全程不排水的无水层管理,同样可以夺取高产量,并有效避免农业面源污染。单位面积稻谷产量与平均剑叶长、穗总粒数、蔸最高苗、成穗率成一定程度正相关关系,分蘖能力强、穗总粒数多、后期光合面积大的品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利用根据土壤水分湿度进行灌溉的原理,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电流开关对灌水量进行调节,设计了一套自动控水灌溉系统,应用该控水灌溉系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能够根据田间土壤湿度进行自动灌溉,实现无人值守式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自动控水灌溉系统对水稻全生育期每平方米灌水量减少0.191 6 m~3,可增加水稻产量0.170 4 kg/m~2。自动控水灌溉由于无水层淹没土壤,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又能保证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分蘖期产生有益的促长作用,使水稻分蘖数增加,进而提高产量。自动控水灌溉是根据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需求进行的高精准灌水,是一种较好的节水灌溉方法,对未来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优点、技术原理及推广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发展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概念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5~25毫米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做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而是以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的水稻节水技术,主要是把浅水、湿润、间歇三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 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  相似文献   

6.
水稻浅、湿、干灌溉,是控制灌溉技术的一种,是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它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浅湿干灌溉的原则是浅水灌田,“浅”为30㎜,待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湿”0㎜,“干”为土壤含水量控制的下限值。为如此反复。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水稻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7月和8月的农事节气为小暑、大暑、立秋和处暑.水稻、夏玉米和棉花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高温高湿天气加快农作物生长,多种病虫草害发生加重,要及时进行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水稻田间管理 水稻进入穗分化前对总茎数少的地块施保蘖肥,施用尿素7.5 kg/667 m2.总茎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落干烤田.穗分化后至抽穗期间恢复水层管理,保持3~5 cm水层.扬花灌浆期采取后水不见前水的间隙灌溉方式,水层深3~5 cm.  相似文献   

8.
氮素与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器官的N,P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层灌溉下各器官的N,P含量较节水灌溉的高,节水灌溉下营养器官的转运率高,K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素水平与节水灌溉对稻米的碾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氮素和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在相同氮素水平下,节水灌溉的蛋白质含量较水层灌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相反;在氮素水平为300和450kg/hm2时,节水灌溉与水层灌溉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水层灌溉。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的含义: 水稻薄露灌溉的"簿"是指灌溉水层要薄,即2厘米以下(习惯上深灌为6厘米以上,浅灌为3~6厘米);"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水层不能长期淹盖表土层.  相似文献   

10.
浅水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温度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寒地井灌稻区井水低温造成的水稻减产问题,于2009年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了浅水灌溉措施对寒地稻田水温、土温和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处理:控Ⅰ,水层控制在3 cm;控Ⅱ,水层控制在1 cm;CK(传统淹灌),保持5~10 em水层.结果表明:在水稻本田期内的各生育时期,3种灌溉处理间水温和土...  相似文献   

11.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实行控制灌溉后,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五二农场水稻控灌技术对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试验,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采用无水层灌溉制度,利用大区对比法,对土壤温度进行研究,观测不同深度和各生育期稻田土温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控制灌溉比常规灌溉提高地温0.6℃,土壤温度的变化对水稻机体的生长有直接影响,水稻多分蘖10.9%,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是水稻可持续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大田模拟试验,研究被动式夜间增温下,节水灌溉对水稻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夜间温度设2个水平,即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水分管理设2个水平,即常规淹水灌溉(5 cm水层)和湿润灌溉(节水灌溉,无水层)。结果表明:被动式夜间增温装置可使常规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下水稻全生育期冠层的夜间平均温度分别升高0.42℃和1.18℃。相同水分管理下,夜间增温处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荧光耗散升高,光合机构性能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综合比较,夜间增温下湿润灌溉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降低水稻的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荧光耗散,使水稻的光适应范围增大,光合机构性能增强,但降低了水稻的穗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实行控制灌溉后,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而早晚稻平均亩产分别比对照增加1.5%和6.1%。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洪河农场存在一部分水稻田土质属草甸白浆土,具有保水能力强,而通透性差的特点。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常规灌溉持续保有水层的管理方式种植水稻,致使其生长发育不良,成为这一地区水稻再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探讨草甸白浆土地区水稻间水层管理新途径,特开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7.
王晓立  张永发 《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41-141,143
冀东一些传统栽培水稻的地区,采用麦田整地方式进行水稻直播,在整个生育期采取无水层灌溉的管理方式进行水稻栽培。在栽培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化学除草、水分管理、追肥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水稻种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稻作种植的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有促有控的水、肥培管技术,对水稻高产稳产起着明显的作用。现代灌溉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水层管理,实现了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控制灌溉技术,以节约灌溉,降低农本,减少能量的消耗,增加植株能量的积累,达到最高的灌溉水生产效率。 1 控制灌溉的特点 水稻的各个生育期不同,对水分的需要有不同的敏感度,必须采取适时、适量的水分供应,才能调整水稻生态的条件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几年来水稻需永量和灌溉制度试验,初步确定盘锦灌区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模数,并且提出以水文地质条件作为区划盐碱灌区水稻灌溉制度的原则,将盘锦灌区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对各区各类水稻灌溉制度各个生育阶段的灌溉水层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深水灌溉是寒地栽培水稻防止孕穗期低温冷害的基本措施。过去研究认为,防止孕穗期低温冷害的灌水深度,要保持15厘米的水层。但也有人研究认为,14厘米以下的水层不能防止低温引起的不孕,而21厘米深的水层是完全有效的。这种不同结论与试验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