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北蚕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蚕豆种植区几种主要的病害有:蚕豆赤斑病、蚕豆叶斑病和蚕豆锈病;蚕豆虫害有蚕豆蚜、绿芫菁和豆芫菁。这几种病虫害使该区蚕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认识和防治这些病虫害在生产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斑蝥属鞘翅目芫菁科的药用昆虫,含有斑蝥毒素(Cantharidin),用于抗癌药源,主要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皮肤癌,中国入药斑蝥种类有:大斑芫菁、眼斑芫菁、曲斑芫菁、锯角豆芫菁、红头豆芫菁、小翅豆芫菁、绿芫菁、地胆.  相似文献   

3.
芫菁属鞘翅目芫菁科剧毒昆虫,是我国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的抗癌中医药材.常用入药的种类有斑 蝥属大斑芫菁(Mylabrus phalerata Pallas.),眼斑芫菁曲斑芫菁(M. schonherri Billb. ),芫菁属绿芫菁(Lytte caraganae Pallas. ), 豆菁属锯角豆芫菁(Epicauta garhami Mara.),红头豆芫菁(E. ruficeps Illiger.), 小翅豆芫菁(E.apteya Kaszab.),地胆属地胆(Meloe coarctatus Motsvhukky.).入药名称:斑蝥属虫体称斑蝥,芫菁属虫体称青娘子,豆芫菁属虫体称芫菁,地胆属虫体 称地胆,各虫体均含有毒素芫菁素,又称斑蝥素.  相似文献   

4.
承德地区春播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承德地区春播芝麻的主要种植区域及主栽品种;对该地区芝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地区春播芝麻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特点,即前期和后期病虫害发生较重,中期基本无病虫害发生。其中,前期主要是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播种期进行为害,豆芫菁在幼苗期进行为害;后期主要是叶枯病、叶斑病、褐斑病和枯萎病发生严重。并根据该区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确立高效栽培模式以及化学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豆科绿肥重要害虫芫菁的发生动态,于2020年5月至9月采用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对延安9种豆科绿肥害虫芫菁进行诱集,并明确了诱集装置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斑芫菁Mylabris与豆芫菁Epicauta为主要危害属,主要危害寄主为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斑芫菁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豆芫菁始见于6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诱虫量最多,平均10.17只/瓶(60 m~2),对于芫菁的防控效果分别达到91.86%(毛叶苕子)和87.37%(箭筈豌豆)。诱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绿肥生产中传统药剂防控的农药污染问题,为绿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小翅豆芫菁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翅豆芫菁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的林缘稻区,尤其是深丘山区。成虫杂食性,寄主植物较广,一般环境均有其生活所需的食物。但幼虫食性较专一,主食蝗虫卵,并且蝗虫卵块密度的高低是决定有无小翅豆芫菁分布的基本条件。凡有利于蝗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其虫口密度越大,小翅豆芫菁发生的频次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观察总结了豆芫菁在民乐县的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提出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因此,有效地防治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民和县豆类作物主要害虫蚕豆蚜虫、豆芫菁、豌豆潜叶蝇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背景下马铃薯病虫害图像色彩复杂多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R分量与K-means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G-R分量灰度化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和形态学变换操作以去除部分背景,最后将处理过后的图像转换到L*a*b*色彩空间并提取ab分量进行K-means聚类分割。本文利用该方法将暗头豆芫菁及芫菁、马铃薯重花叶病毒病及马铃薯黄痿病病斑从原彩色图像中准确提取了出来。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完整地将目标病虫害从彩色图像中提取出来,在马铃薯病虫害治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脊竹蝗是毛竹的主要害虫。简述了婺源县黄脊竹蝗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提出做好虫情测报、采取营造泡桐和桤木招引红头芫菁治虫及白僵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跳蝻、诱杀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芫菁(Lytta caragane Pallas)在佳木斯地区1年1代,以卵越冬。文章介绍了绿芫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生活史特点,介绍了绿芫菁的药用价值。通过研究,有助于掌握绿芫菁的采集与处理技术,用以开发绿芫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斑蝥素资源价值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斑蝥类昆虫工主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斑蝥类昆虫的生态效益。以国家药典收录的大斑茺菁、眼斑茺菁、欧洲常用药用昆虫绿芫菁和 我国习见和中华豆芫莆为例,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首次对斑螯类昆虫的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判探讨。结果表明:大斑芫菁 综合利用价值最高,最3种综合价值相当。中华豆芫菁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大,多在豆科植物上取食危害,发生期长,易采收,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优势,值得重视;此种评价方法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4.
斑蝥素是芫菁科等昆虫产生的防御性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自然界中产生斑蝥素的昆虫主要存在于芫菁科、蜡蝉科以及拟天牛科中,其中以芫菁科昆虫含斑蝥素最为普遍。目前斑蝥素主要来源于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严重限制了斑蝥素资源的开发。为全面了解贵州省斑蝥素资源,笔者对贵州省含斑蝥素昆虫种类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β-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检测其在相对实时定量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的可靠性。【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中华豆芫菁β-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中华豆芫菁雄性成虫脑、中肠、精巢和脂肪体4种不同组织中及注射刺激和非刺激条件下β-actin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中华豆芫菁β-actin基因全长1 673bp,其中5′非编码区88bp,3′非编码区455bp,开放阅读框为1 120bp,编码376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分子质量约为93.6ku,理论等电点为5.09,富含6类特定功能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β-actin序列一致性可达97%~99%;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中华豆芫菁不同组织、注射刺激与非刺激情况下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华豆芫菁β-actin基因可作为基因表达定量研究中的可靠内参。该基因的cDNA序列已递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Q764814。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栽培技术措施减少或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其主要方式有:①合理轮作和间作:同科属中药材品种不能轮作或连作,如:白术和地黄,甘草和板蓝根,丹参和北沙参等.某些品种轮作又可减轻病虫的为害.如:大黄与黄芪轮作可减轻大黄的炭疽病和霜霉病的症状,同时危害黄芪的大头豆芫菁的虫口密度得以减少等.  相似文献   

17.
芫菁体内结合斑蝥素与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晓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62-2764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2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芫菁体内的游离斑蝥素、结合斑蝥素、总斑蝥素,并比较分析了结合斑蝥素含量与其体内的钾、镁、钙、钠和锌等5种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芫菁体内总斑蝥素的含量都超过0.35%,部分芫菁体内的游离斑蝥素和结合斑蝥素含量超过0.35%;在芫菁科昆虫体内二钾元素的摩尔量和镁元素的摩尔量要高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而钠元素和锌元素的摩尔量都低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在豆芫菁属昆虫体内钙元素的摩尔量都高于结合斑蝥素的摩尔量。结果表明,在芫菁体内结合斑蝥素可能以斑蝥素酸镁、斑蝥素酸钾和斑蝥素酸钙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是单萜和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分支点的关键酶,获得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PS)是探究其与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关系的基础。论文旨在克隆锯角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FPPS,预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性质与功能,并实现其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方法】首先根据已知昆虫FPPS编码蛋白的保守区序列,利用CODEHOP软件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获得锯角豆芫菁的cDNA模板,巢式PCR扩增锯角豆芫菁FPPS保守区;随后根据所得的保守区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ACE技术分别克隆锯角豆芫菁FPPS 3′和5′端序列;然后根据预测的FPPS开放阅读框(ORF)设计ORF区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扩增编码区序列;最后用DNAMAN拼接获得锯角豆芫菁的全长cDNA序列。运用DNAMAN、MEGA 5.05、ProtParam及TargetP 1.1 Server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Fps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基本理化性质、FPP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将锯角豆芫菁FPPS与pET28a(+)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PS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分别收集不同诱导时间段的菌液,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将高效表达时段收集的菌液超声波破碎后,分离上清及沉淀并进行煮沸处理,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可溶性;Western Blot印迹杂交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锯角豆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PS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gFPPS (GenBank登录号KC84004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857 bp,其中5′非编码区146 bp,3′非编码区436 bp,开放阅读框1 275 bp,共编码424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9.2 kD,理论等电点pI为8.89,预测分子式为C2192H3457N605O632S25,不稳定系数为38.62,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429,为疏水的稳定蛋白。序列分析发现,锯角豆芫菁与其他6种昆虫FPPS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72.56%的同源性,且其近N端具有R**S四肽基序,此外还包含7个异戊烯基转移酶保守区和两个典型的DD**D的天冬氨酸富含区。系统发育树显示锯角豆芫菁与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赤拟谷盗进化关系最近。EgFPPS的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发现其N端具有一段明显的线粒体靶向肽。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蛋白在终浓度为1 mmol•L-1的IPTG诱导4 h即能实现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可溶性检测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印迹检测也证实大肠杆菌DE3中表达了一个分子量约为49 kD的蛋白质,与预测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结论】成功从芫菁科昆虫克隆得到FPPS,并成功实现了其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为后期探索其在芫菁科昆虫体内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贵州短翅豆芫菁是贵州地区特有的药用昆虫,体内含有斑蝥素,但成虫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含量不同。采取索氏提取法提取短翅豆芫菁不同部位的斑蝥素,用气相色谱仪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成虫不同部位所需提取时间不同:头部、四肢、翅膀需要12 h提取,胸部需要20 h提取,腹部需要40 h进行提取。(2)成虫的腹部斑蝥素含量最多,其次是胸部,再次之为头部、四肢和翅膀。(3)自然死亡的成虫体内总斑蝥素的百分含量比活体成虫体内的高。  相似文献   

20.
凹角豆芫菁的特征特性及对稻蝗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述了凹角豆芫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其对中华稻蝗卵的捕食率达34.2%,可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