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资料、卫星云图产品,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稳定维持的贝湖低涡,受东部阻塞高压影响,使低涡底部槽加强,不断分裂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在辽宁北部交汇,导致铁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对流层中低层的切变线、急流和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天气动力条件;地面气旋和两高之间强辐合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铁岭暴雨、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8月24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为高空槽与华北气旋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暴雨天气,西南急流和台风北侧的东南气流为盘锦地区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为本次降水提供充足水汽条件。500 hPa高空槽与台风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地面低压发展,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卫星红外云图显示在急流轴附近有MCS生成并沿着槽前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起到"列车效应"作用。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在辽宁中部建立并加强,使得盘锦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16年5月2—4日本溪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槽低涡和黄淮气旋的共同影响,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分布不均等特点。高空强辐散的抽吸作用促进低层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稳定的水汽源地和强低空急流的引导作用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大气的不稳定能量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6.8”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6月8日张家界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一个高低层配置很好的深厚系统影响下发生的。500hPa阻塞形势的维持有利于冷空气从西路持续入侵.孟湾低槽的稳定维持形成稳定的“北槽南涡”形势,副高的稳定维持,这有利于中低层西南急流和西南涡发生发展及维持,并且稳定副高的阻挡使得西南涡移速减缓。西南涡的东移发展是此次大暴雨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大暴雨开始前的12h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开始积聚.大暴雨发生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在张家界上空维持。高低空的有利耦合为此次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庞丽英  李娇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04-10608
采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3年7月1~2日铁岭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较强的动力和水汽辐合;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与不断加深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与西风槽前冷空气在本交绥,加强了垂直切变,对铁岭地区暴雨、大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华北气旋是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类型,低空急流、切变线、深厚的湿区、强而深厚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热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7月22日晋中市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是大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作为水汽和能量的输送带,低空急流在大暴雨天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低空急流分别向晋中市输送大量的水汽,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500 h Pa高空中的槽线分别在关中和陕南西部与700 h Pa高空处的切变线几乎重叠,之后在晋中市形成风向、风速的强辐合区,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宋堃 《北京农业》2013,(30):160-161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江西省高安市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物理量等。短波槽、切变线、中低层低涡等是此次大暴雨天气环流背景,低层急流为暴雨输送了大量水汽;中低层正涡度带及上升气流的东移引发强降水的产生;假相当位温高值区移入有利于该处大暴雨出现等;Tbb低值区与强降水区吻合,可用于反映大暴雨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肖波  匡方毅  陈红专  蔡海朝  周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9-19452,19499
分析了2010年5月21日长沙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势,应用NECP资料分析该过程中水汽条件、热力不稳定、上升运动、动力条件等,同时对EC中低层风场、T639物理量、RJ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在华南及沿海发生震荡,高空低槽、中低层西南低涡切变、地面倒槽与气旋波等共同活动,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层低空西南急流活动与暴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湿度条件下,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保证了暴雨所需的水汽条件。由于低层冷空气的嵌入,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的辐合区有随时间由低层各自往高层发展的趋势;深厚的弱散合层,有利于形成大暴雨。EC各时次风场预报对急流、低涡切变预报较好,预报有强降水理由充足;T639垂直运动预报与实况吻合不好,而水汽通量与实况吻合性好;日本降水预报强度与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5月25—26日出现的西南涡发生发展为江淮气旋及引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南支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地面气旋发生前西南涡的产生是使得本次江淮气旋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触发机制,槽后冷平流与地面倒槽前部的偏南暖湿气流交汇,有利于地面气旋的发生和发展;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导致的上升运动加强以及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为江淮气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就发生在正涡度中心东部的等值线密集区;高低层急流配置和次级环流的维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强烈的减压作用又使低空急流得以发展维持;暴雨过程大气层结稳定,但由于底层冷暖平流的作用使得冷暖气团的温度梯度加大,促使冷暖锋锋生,江淮气旋发展,降水增强。  相似文献   

11.
西南低涡造成连续大暴雨天气个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FY-2C红外云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贵州省西南部2010年6月27~30日出现的一场连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受西南低涡影响;在500 hPa高空图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有一稳定大槽,槽前不断分裂出小槽或气旋性环流,沿高原东侧的阶梯槽伸展路径下滑、传递、补充到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低涡中,使西南低涡趋于活跃南移至贵州西部维持发展加深,垂直伸展到200 hPa,72 h盘踞在贵州西部,造成贵州西南部3 d连续出现大暴雨。  相似文献   

12.
刘青云 《北京农业》2014,(24):138-13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对海南省保亭县2013年7月2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及低涡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系统不断加强且稳定少变,暴雨区位于高空冷温度槽及低空暖脊之间,水汽充沛,热量不稳定,有利于对流活动发生发展;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线状回波带及回波带中超级单体形成“列车效应”,强降水时段回波顶高与强雷暴出现时段基本一致;而且红外云图中较宽广的低涡云系的发生演变过程与强降水过程的变化趋势也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月5-7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连续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基于此,利用武汉区域自动站、武汉站地面以及高空观测资料、Micaps数据等资料,对暴雨发生期间的环流形势、各层系统高低空配置、物理量场配置等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此次降雨过程中,高空低槽、江淮切变线、西南涡以及中低层西南急流等系统互相影响互相配合,均对此次暴雨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暴雨发生期间武汉地区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和持续。从中短期天气预报的角度来说,本次暴雨强度、落区以及起止时间把握有一定难度,整个过程期间出现的3个降水相对集中期是在中短期预报中难以确定的,需要靠短时临近预报来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9日吉安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7月28—29日各层天气图、地面中尺度场资料对吉安市7月29日大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发展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暴雨期间,对流层中下层有低涡切变等低值系统的配合,高空有低槽配合东移,地面受静止锋影响以及低层弱冷空气侵入触发了对流不稳定造成此次暴雨天气。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有利配置,给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6年5月2—4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冷涡区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下输送至黄淮气旋所在区域,黄淮气旋上空200~400 h Pa为强辐散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很好的抬升条件,降雨天气剧烈。此次降雨过程辽宁东南部海面为水汽大值区,水汽输送带由此伸向辽宁地区,风逆时针旋转,急流携带大量东南部洋面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在辽宁地区辐合,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网格间距2.5°×2.5°、间隔6 h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淮河流域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环境场条件以及触发和维持机制及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优势配置,耦合形势的建立以及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场的存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湿位涡和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附近偏暖湿气流一侧,对暴雨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都安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1年6月29日都安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下高原后加深并出现闭合低涡,925 hPa有西南急流建立,急流为广西地区输送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使之在广西地区积聚。切变线附近的上升运动,触发了暴雨的发生,暴雨区位于广西θse线相对密集区,具备了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阿荣旗地区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涡及蒙古气旋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高低空影响系统;西南暖湿气流的建立与输送为阿荣旗地区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营口站SA型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8年7月15日营口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发生在地面江淮气旋北上,在渤海加强生成渤海气旋,高空槽与低空的低涡引导切变线相配合,高空沿等高线南下的冷空气与南部的暖湿气流交汇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大气冷暖空气交汇、西南急流提供的良好水汽输送条件以及副高后部的气流抬升是造成营口局部地区暴雨和大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大尺度背景;当20 m/s的,急流中心下传到≤1 km超低空,1.2~2.1 km低空出现24 m/s西南急流,有利于营口地区局部产生短时暴雨到大暴雨,说明低空脉动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短时强降水之间关系密切;雷达片状混合性回波在辽宁省营口地区境内长时间维持和发展,雨带中主要反射率因子强度30 ~40 dBz的强回波移经测站持续时间近8h,雨带中间夹杂着零散的45 ~50 dBz对流性回波的反射率因子核位于3 km以下,属于低回波质心风暴,35 ~ 40 dBz强反射率因子的螺旋回波雨带近300 km,3~8 kg/m2垂直液态水提供非常丰富的水汽来源,这种强回波雨带移动构成的“列车效应”是造成营口北部地区暴雨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广东潮州暴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赛缄  凌良新  唐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62-16464
利用广东省潮州观测站1957-2008年52年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潮州市暴雨日数的增加趋势不明显;使用MHF小波分析方法分析暴雨强度,发现暴雨强度存在2~4年尺度和13~15年尺度的周期振荡。造成潮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前汛期为锋面(冷峰、静止峰)、西南倒槽、低涡、急流、高空槽、切变线等,后汛期为热带气旋、ITCZ、东风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