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国内橡胶种植园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农垦等集团系统胶园,如海南橡胶、云南农垦、广东农垦、中化国际等;二是民营中等规模胶园,规模一般在几百亩至数千亩;三是小微胶园,以家庭种植为主。其中,农垦集团和民营中等规模胶园需要雇佣工人割胶,并采取割胶分成的雇佣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罗世巧一行到海南东昌农场,就开割胶园刺激割胶进行调研,并向胶农讲解气刺微割技术在老龄更新橡胶树上的应用。在39队胶园,罗世巧对胶工说,当前是农忙季节,把乙烯气体袋子安在橡胶树上刺激排胶,采取三四天割一刀胶的方法,可以错开割胶与采收农产品的时间,增加产量和收入。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园大体可分为3类:一是农垦等集团系统胶园,如海南橡胶、云南农垦、广东农垦、中化国际等;二是民营中等规模胶园,规模一般在几百亩至数千亩;三是小微胶园,以家庭种植为主。其中,农垦集团和民营中等规模胶园需要雇佣工人割胶,并采取割胶分成的雇佣模式。据统计,2013年国产全乳胶产量为46万t,占中国国内天然橡胶总产量的55%。其中,海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5万t,海南民营全乳胶产量  相似文献   

5.
橡胶价格低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农户生产行为。通过对海南26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其家庭种植结构、生产决策行为、割胶生产行为、胶园流转行为、发展林下经济情况和参与合作社的情况,得到如下结论:橡胶价格低迷导致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变化,越来越多家庭倾向于外出务工和多元化种养弥补收入;橡胶收入锐减导致一部分弃割弃管的现象,但农户对橡胶树资产仍然重视,并未盲目砍树或者丢荒;种植结构丰富的市县弃割比例更高,槟榔成为局部地区弥补橡胶收入的重要作物;尽管林下经济、胶园流转和参加合作社被认为是改变现状的潜在途径,但发展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6.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采用气刺微割技术与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产量、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采用2种不同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在天然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方面:2015年和2016年,采用气刺微割技术的胶园年单位面积产量均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低,但2017年高于常规刺激割胶胶园;经济效益方面:2015—2017年间,采用气刺微割技术的胶园年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平均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技术的胶园高,收益率不如采用常规刺激割胶的胶园。但气刺微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胶工的劳动生产率,胶工人均产胶量比采用常规刺激割胶的胶园高30.7%。采用气刺微割技术是解决当前胶工短缺、提高胶工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当前胶价低、胶工短缺的橡胶生产现状,在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个分公司的老龄胶树上开展了气刺割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对老龄树采用气刺割胶技术扩大了岗位承割株数,减少了胶工需求,胶工人均产量和收入相应提高,但在示范中还存在技术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及监督,并探索制定针对气刺割胶的新型生产管理模式,促进气刺割胶技术在老龄胶树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橡胶树不同割制的割面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割胶生产实践,从常规割胶、新制度割胶、阴阳刀割胶和气刺割胶等几方面来阐述不同割胶制度的割面规划及其要点与注意事项,以期对目前天然橡胶生产,尤其是民营胶园割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当前胶价低迷、胶工短缺的橡胶生产现状,对广东茂名垦区开展超低频割胶生产性试验示范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采用超低频割胶技术降低了割胶频率,扩大了胶工割胶树位,提高了割胶劳动效率,减少了胶工需求,胶工人均产量和收入相应提高,稳定了胶工队伍,对解决当前橡胶生产困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试验示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和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的海南、云南和广东植胶区共设有3个橡胶树刺激割胶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试验区。试验示范区在现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橡胶树刺激割胶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和主栽品种特性的高产、高效、安全的综合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当地橡胶种植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集成与示范的技术包括乙烯利刺激低频割胶技术、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胶园生态保育技术、胶园数字化管理技术和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等6大类。广东垦区橡胶树刺激割胶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试验区于2013年5月进入割胶试验阶段,目前开割后各项试验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三大植胶区橡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简要阐述了科技对橡胶栽培及胶园管理的推动作用.探讨分析了橡胶栽培及胶园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橡胶幼树整体抚管水平较低、橡胶砧木资源研究开发力度不够、橡胶树防风防寒减灾技术仍未解决、旱害逐年加重、胶园土壤肥力总体较低并呈下降趋势、低产胶园更新缓慢、胶园树龄...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是全国遭遇热带气旋次数最多的省份。介绍了2005年18号台风“达维”的登陆地点、影响范围、强度等基本情况;并调查了它对海南垦区橡胶的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发现,已开割树受害率(3级损害以上)50.9%,未开割树受害率33.9%,橡胶种植业经济总损失达24亿元;针对台风“达维”所造成的危害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科技投入的不足、胶园管理水平低等,提出了灾后重建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众多资料表明,国内植胶业处于新一轮低潮,而且这一局面或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导致国内植胶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人工费用上涨过快,而胶价却大幅下跌。为摆脱产业困局,国家应调整和加大补贴力度,加快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生产者需加快割胶生产方式、方法改进;技术部门需突破智能割胶、林下间作、新种植材料等重大技术并探讨新的生产模式,以谋求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儋州市那大镇255户胶农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品种选择、种植规模、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新技术了解及应用、技术需求等。结果表明: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是热研7—33—97(56.82%)和RRIM600(17.21%);有88.78%的农户拟在胶园更新时选择热研7—33—97,有66.84%农户在坡地或丘陵地胶园修筑了环山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口植胶区先后3次较全面详细的橡胶树根病普查资料及2012年割胶林根病区普查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河口植胶区50多年来橡胶树根病发生呈现危害重、受害面广、根病种类不断增加及病害整体呈不断扩展蔓延上升态势等特点;充分暴露出复垦胶园病区多,橡胶树根病更加突出,新植幼林第2年,甚至第1年就出现根病危害,第7年根病累计发病率已达到3.1%。并从橡胶树根病治理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效果差,治理工作难以坚持,以及农垦改革后各单位根病调查和治理工作基本停止或得不到重视等方面阐明目前生产上橡胶树根病综合治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橡胶树根病治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对橡胶树根病危害性认识;增加橡胶树根病综合治理和胶林复垦的投入;加强橡胶树根病综合治理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建议和对策,以便真正把橡胶树根病治理落到实处,更快更好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搜集了近年来我国植胶生产上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橡胶树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定植株数、有效割株数、有效存株率和存株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胶园单位面积有效割株对胶园土地产出能力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胶园有效存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三大植胶区橡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简要阐述橡胶采胶及病虫害防控方面的现状。探讨分析橡胶采胶及病虫害方面所面临的采胶技术管理执行不够好,橡胶树割面干涸病防控技术仍未获得突破,橡胶树常规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及新病虫害不断涌现,橡胶栽培技术经济合理性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切实做好采胶技术管理,割面干涸病防控技术研发,高效安全的采胶技术及新型刺激剂复方的研发,橡胶树突发病虫害监测预报及应急防控技术,橡胶树根病综合防控及植保药物技术研发等建议,发展提升橡胶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海南农垦橡胶林下养殖种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橡胶林下养殖种鸡,不仅丰富垦区橡胶林产品结构,提高林地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场职工收入,还能增强橡胶林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自然环境。从林地选择与建设、种鸡选择、饲养管理、鸡疫病防治等方面总结橡胶林下养殖种鸡技术,为利用海南农垦丰富的橡胶林下资源得出适宜推广林下养鸡的经济模式提供饲养管理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