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幼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幼体发育分为4个主要时期,包括3期溞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当海水盐度为28,水温为(25.1±0.8)℃时,Ⅰ期溞状幼体历时4~5 d发育至Ⅱ期溞状幼体,Ⅱ期溞状幼体历时4~5 d发育至Ⅲ期溞状幼体,Ⅲ期溞状幼体历时5~6 d发育至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过5~6 d发育至Ⅰ期仔蟹,幼体自然孵化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共需18~22 d。幼体大小、第1和第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目、尾叉棘刺数目、腹部肢芽大小是区分各时期溞状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因此急需大力发展人工苗种培育。由于地域限制,内地育苗无法取用海水,不同海区的盐度有的相差甚大,同一海域也会因气候与径流的影响而使盐度发生较大波动,以致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及出苗率。赵乃刚[1980],许步动和何林岗[1987」与黄伟[1989」均曾提出过中华绒螫蟹(Eriocheirsinensis)育苗所需的盐度值范围,但关于育苗的合适与最佳盐度范围以及盐度对幼体发育的影响至今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中华绒螫蟹育苗的可适与最佳盐度范围和盐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因此急需大力发展人工苗种培育。由于地域限制,内地育苗无法取用海水,不同海区的盐度有的相差甚大,同一海域也会因气候与径流的影响而使盐度发生较大波动,以致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及出苗率。赵乃刚[1980],许步动和何林岗[1987」与黄伟[1989」均曾提出过中华绒螫蟹(Eriocheirsinensis)育苗所需的盐度值范围,但关于育苗的合适与最佳盐度范围以及盐度对幼体发育的影响至今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中华绒螫蟹育苗的可适与最佳盐度范围和盐度对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5.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sou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大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2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sou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sou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体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以一座576m^3水体育苗室进行工厂化河蟹育苗生产为例,剖析了从Sao状幼体Ⅰ期(Z1)至Ⅴ期(Z5)及大眼幼体期(M)饵料投喂量及河蟹幼体变态生长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幼体的生长和投饵及影响Z5至M期变态率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测得河蟹幼体各变态期平均体重分别为0.050,0.138,0.411,0.900,2.298mg和6.890mg,各期的平均日投饵率分别为194%,107%,123%,1  相似文献   

7.
光色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诱集与仔蟹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对大连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6℃、盐度为36的条件下,口虾蛄从Z1期假蚤状幼体开始,历时33 d出现第Ⅰ期仔虾;大连沿海口虾蛄Z1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Z4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及尾节侧小齿、中间小齿、亚中间小齿数及头胸甲长与日本口虾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口虾蛄幼体的早期形态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6℃、盐度为36的条件下,口虾蛄从Z1期假蚤状幼体开始,历时33d出现第1期仔虾;大连沿海口虾蛄Z1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Z4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及尾节侧小齿、中间小齿、亚中间小齿数及头胸甲长与日本口虾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枞阳蟹苗场进行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选购♀蟹3 500只,蟹1 900只,培育获优质抱卵蟹1 605只,占总♀蟹数的45.86%.盐度为1.6%~2.3%,水温控制在20~24℃,产蟹苗91.5 kg.  相似文献   

12.
由于领地性特点和游泳能力限制,虾蟹池塘养殖中投饵等生产环节是设备“动”而虾蟹相对“不动”,与鱼“动”而设备“固定”的鱼塘相比机械化更加困难。通过对国内外虾蟹池塘养殖投饵、割草、捕捞、水质管理等环节机械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虾蟹池塘机械装备与鱼塘装备相比的移动性差别需求所带来难点角度出发,对当前所研发装备的复杂性及其所带来的可靠性和使用友好性降低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虾蟹池塘养殖装备在成熟度、环境适应能力、精准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机械装备与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融合、标准化与可靠性、操作人员适配等方面解决思路进行了讨论,并对虾蟹无人养殖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标准双极肢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在未经麻醉并处于清醒安静状态下的四只同胎生的幼龄东北虎进行了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幼虎的平均心率为140±13次/分,心律均为窦性心律,QRS波平均心电轴为98.5±3.9°,P波、QRS综合波及T波持续时间分别为0.059±0.015秒,0.071±0.021秒和0.090±0.032秒。R-R,P-R,S-T及Q-T间期分别为0.435±0.061秒,0.090±0.022秒,0.063±0.018秒和0.213±0.024秒。P波的形态在Ⅰ,Ⅱ,Ⅲ及aVF导联中呈正向,而在aVR,aVL导联中呈负向。QRS综合波的波形较为复杂多样,但在Ⅰ,Ⅱ,aVF导联中主要表现为R型,在aVR,aVL导联中则往往呈QS型。S-T段无出现移位现象。T波在各导联中,都有可能出现正向或负向,但在Ⅱ,Ⅲ导联中主要呈正向,在aVR导联中则往往呈负向。  相似文献   

14.
沙塘鳢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在22℃恒定条件下,沙塘鳢的胚胎发育历时528h,可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如眼、耳囊、心脏、肾脏、肝脏、消化道、鳔、胸鳍和尾鳍等得到优先发育。  相似文献   

15.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一种危害垂柳的食叶类害虫,严重影响柳树的景观绿化效果。为了研究柳厚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虫瘿大小与幼虫形态的相关性,了解柳厚壁叶蜂的发生发育规律及成瘿机制,系统测量了55组不同调查时期柳厚壁叶蜂的虫瘿长、虫瘿宽、虫瘿厚、虫瘿壁厚和幼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共8个形态特征的数据。对测得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去除趋势对应分析,并对虫瘿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形态指标之间以及虫瘿与幼虫形态指标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且虫瘿各形态指标之间、幼虫各形态指标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00 1);但虫瘿厚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关系为条件函数,即当幼虫体长小于等于6.90 mm时,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71x+0.653 (R2=0.920,P<0.000 1)。因此,实践中可以根据柳厚壁叶蜂的幼虫形态与其虫瘿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虫瘿的长、宽、厚和壁厚等易测量指标来判断虫瘿内柳厚壁叶蜂幼虫的生长发育状况,确定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柳厚壁叶蜂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为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弧菌对中华绒螯蟹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水体及蟹体中分离出的10株优势菌,对Z1期和M期蟹苗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弧菌(Vibrio sp.)对蟹苗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各菌株毒力大小存在差异,且同株弧菌对Z1期蟹苗的毒性大于对M期幼体。24种药物对弧菌的敏感试验表明,喹喏酮类药物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与1991年的试验结果相比,育苗生产中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桃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提供参考,室内条件下[温度(23±1)℃,RH 80%±7%,光周期15L∶9D],观察苹果不同接虫密度(10头/果,20头/果,30头/果,40头/果,50头/果)桃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各密度的蛀果率无显著差异,在95%以上;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脱果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羽化率逐渐下降,脱果历期呈逐渐升高再下降,脱果幼虫体重呈先升高再下降。综合比较,10~40头/果的饲养密度能得到较高的饲养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