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2份六倍体小麦Opata85和W7984及其重组近交系(RIL)的111个株系和3份小麦二倍体野生近缘种为材料,研究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检测普通小麦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2份六倍体小麦和3份小麦二倍体野生近缘种TaDREB1基因的DNA序列,在B基因组上发现了2个SNPs。以其为3’端,设计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及其互补引物,对SNP进行分型,同时研究了特异引物3’端碱基错配对等位基因特异PCR的影响,优化了PCR反应体系。【结果】等位基因特异引物3’端不同位置的碱基错配及不同类型的碱基错配对PCR结果影响较大;在等位基因特异PCR中,Mg^2+、dNTP及TaqDNA聚合酶的用量均大于普通PCR。【结论】只要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3’端加上合适的错配碱基,并且优化其PCR反应体系,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方法检测六倍体小麦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Ⅲ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性.按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设计引物3'末端碱基,并根据每个SNP位点引物3'端的错配类型,在上游引物3'末端第3位引入不同的错配碱基,结果均获得了很好的扩增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表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小麦及其亲缘属物种中进行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Agropyron ciliare Franchet,2n=28,SSYY]和鹅观草[R. Kamoji Ohwi (Agropyron tsukushiense(Honda)Ohwi var. Transiens (Hack.)Ohwi,2n=42,SSHHYY]是迄今为止筛选出的对赤霉病抗性最高的物种。为将这一抗性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去,进行了它们与普通小麦的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国春(♀)×鹅观草(♂)以及鹅观草(♀)×中国春(♂)3个组合的属间杂种,其中后两个组合为迄今首次成功的报道。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前两个组合F#-1均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35和2n=42),而在鹅观草(♀)×中国春(♂)F#-1中,除2n=42的预期类型外,还发现有2n=63的异常类型。预期类型F#-1形态均呈中间型,2n=63异常类型偏向于中国春。所有 F#-1均完全雄性不育。离体鉴定表明它们对赤霉病仍然表现高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纤毛鹅观草×中国春)F#-1,30.47Ⅰ+2.22Ⅱ+0.01Ⅲ;(中国春×鹅观草)F#-1,39.82Ⅰ+1.09Ⅱ;(鹅观草×中国春)F#-1预期类型(2n=42),39.76Ⅰ+1.09Ⅱ+0.10Ⅲ;异常类型(2n=63),27.11Ⅰ+17.63Ⅱ+0.09Ⅲ+0.08Ⅳ。用中国春回交,所有F#-1均获得了回交后代。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T.aestivum L.)不同作图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9个 QTL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3B(2个)、3D、4A、5B、6B、6D和7D上,对抽穗期的贡献率在3.97%~22.91%之间;有15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互作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0.77~2.16 d,互作效应对性状的贡献率在4.35%~21.44%之间。【结论】抽穗期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抽穗期QTL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较多;不同染色体间则存在基因互作现象。  相似文献   

5.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单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小麦TaDREB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TaDREB1是一种转录因子,调控抗旱等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抗旱性不同的20份六倍体小麦和3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用直接测序法筛查TaDREB1基因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3份材料的38 038bp序列中发现了271个SNP和14个InDel,平均140 bp中有1个SNP,2 717 bp中有1个InDel。核苷酸多样性(Л)分析表明,小麦二倍体近缘种的Л值(0.02188)明显大于六倍体小麦的Л值(0.01029),说明该基因在二倍体种中的变异程度大于六倍体小麦,可能原因是六倍体小麦长期承受强大的人工选择压力。单倍型分析揭示了TaDRE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表型的相关性,但同时也发现在个别单倍型里既有抗旱型材料又有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材料,揭示了抗旱性的复杂性,说明仅用TaDREB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还不能完全解释抗旱性复杂的表现型。  相似文献   

7.
在小麦及其亲缘属物种中进行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Agropyron ciliare Franchet,2n=28,SSYY]和鹅观草[R. Kamoji Ohwi (Agropyron tsukushiense(Honda)Ohwi var. Transiens (Hack.)Ohwi,2n=42,SSHHYY]是迄今为止筛选出的对赤霉病抗性最高的物种。为将这一抗性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去,进行了它们与普通小麦的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国春(♀)×鹅观草(♂)以及鹅观草(♀)×中国春(♂)3个组合的属间杂种,其中后两个组合为迄今首次成功的报道。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前两个组合F#-1均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35和2n=42),而在鹅观草(♀)×中国春(♂)F#-1中,除2n=42的预期类型外,还发现有2n=63的异常类型。预期类型F#-1形态均呈中间型,2n=63异常类型偏向于中国春。所有 F#-1均完全雄性不育。离体鉴定表明它们对赤霉病仍然表现高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纤毛鹅观草×中国春)F#-1,30.47Ⅰ+2.22Ⅱ+0.01Ⅲ;(中国春×鹅观草)F#-1,39.82Ⅰ+1.09Ⅱ;(鹅观草×中国春)F#-1预期类型(2n=42),39.76Ⅰ+1.09Ⅱ+0.10Ⅲ;异常类型(2n=63),27.11Ⅰ+17.63Ⅱ+0.09Ⅲ+0.08Ⅳ。用中国春回交,所有F#-1均获得了回交后代。  相似文献   

8.
9.
Heading date was an important trait that decided the adaptation of wheat to environments. It was modiifed by genes involved in vernalization response, photoperiod response and development rate. In this study, four loci Xgwm261, Xgwm219, Xbarc23 and Ppd-D1 which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related to heading tim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ree groups of wheat including landraces (L), varieties bred before 1983 (B82) and after 1983 (A83) collected from Chinese wheat growing areas. Generally, heading date of landrac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varieties.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eading time existed within the groups, which implied that diversiifcation selection was much helpful for adaptation in each wheat zone. Photoperiod insensitive allele Ppd-D1a was the ifrst choice for both landrace and modern varieties, which promoted the heading date about four days earlier than that of sensitive allele Ppd-D1b. The three SSR loci had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 three groups. Predominant allele combination for each zone was predicted for wheat group L and A83, which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advantageous traits. Xgwm219 was found to be signiifcantly associated with heading date in Yellow and Huai River Winter Wheat Zone (Zone II) and spike length in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Winter Wheat Zone (Zone III), which implied functional diversiifcation for adaption. Variation for earliness genes provided here will be helpful for whet breeding in future climatic change.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七个普通小麦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分析了它们若干生理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杂种一代植株的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根系脱氢酶等酶活性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中亲值或者超亲,杂交种子的脱氢酶活性也较高.杂种一代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均低于双亲,而单株蛋白质产量都有优势存在.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旱相关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钙网蛋白(CRT)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研究小麦钙网蛋白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7份六倍体普通小麦和3份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TaCRT-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TaCRT-D基因DNA长度为4 001 bp,在长达160 04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10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84个SNP和21个InDel,二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1 905和1/7 621,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值(π)小于非编码区,说明编码区所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遗传变异小于非编码区。单倍型分析表明,40份供试材料分为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中11份材料包括4份中等抗旱材料和7份干旱敏感材料;单倍型H3、H4和H7既有抗旱性强的材料也有干旱敏感材料;单倍型H5只包括3份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材料。【结论】普通小麦TaCRT-D基因中SNP频率较低,TaCRT-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苗期抗旱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是指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变异 ,它具有分布广、多态信息量大、易于检测和统计分析等优点 ,被称为继RFLP和微卫星标记后的第三代基因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等位基因间序列差异最为普遍的类型 ,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遗传标记。已建立PCR扩增目标序列及其产物测序和电子SNP(eSNP)等多种发现和检测SNP的方法。大豆等作物也已开展了SNP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李伟  谢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55-10958
综述SNP的概念与特点、检测分析技术与检测平台,SNP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分布、基本特性,及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灌蓝莓CB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1个高灌蓝莓品种为试材,克隆VcCBF基因,测序后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共克隆到123个非重复序列,发现120个SN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频率为1/695bp,核苷酸多态性值(Pi)为0.01251。在120个SNP位点中,单态突变位点62个;简约信息位点58个,其中双突变55个,三突变3个。对其碱基替换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转换91个,颠换26个,转换与颠换的发生比率为3.5∶1。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21个蓝莓品种的VcCBF基因存在5种单倍型。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介绍了植物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并对其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PCR-SSCP法,检测了皖西白鹅和莱茵鹅PRLR基因外显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皖西白鹅群体中存在多态性,10-2位点的A-181G和10-3位点的-/22A缺失突变;而在莱茵鹅群体中则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抗旱转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的杂草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迅猛发展,包括杂草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风险评估和研究尤为重要。文章中系统评价抗旱转基因小麦MGX-L大面积推广种植可能带来的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为转基因抗旱小麦的环境安全评价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荒地和栽培地上抗旱转基因小麦、受体小麦和当地常规品种的农艺性状,评价转基因小麦的生存竞争能力;并比较荒地上生存的转基因小麦与受体的繁殖系数,评价转基因小麦群体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比较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自生苗比率、种子落粒性、及深埋和浅埋地下种子萌发情况,评价转基因小麦的自然延续能力。比较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大小和花粉育性,评价转基因小麦的自然繁育能力。综合分析以上各项评价结果,评价抗旱转基因小麦演变为杂草的可能性。【结果】转基因小麦在栽培地上种植,其株高、总穗数和穗粒数与受体品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转基因小麦的产量、千粒重显著高于受体品种。但和其他非转基因当地主栽小麦品种相比,或没有显著差异,或低于其他非转基因小麦品种,因此,转基因小麦与其非转基因小麦对照相似,在栽培地种植没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在荒地环境下,转基因小麦生存竞争能力和受体品种没有显著差异。在荒地上种植且成熟的转基因小麦,单位面积内收获的总籽粒数少于上一年种下的种子粒数,其繁殖系数低于1。转基因小麦群体不可能在野外环境中自然维持下去。转基因小麦种子的落粒性和产生自生苗比率与受体品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深埋20 cm以下土层的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种子全部腐烂;浅埋3 cm土层的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的种子或者腐烂或者出苗,没有发现未萌发且保存完好能够保持活力继续发芽的种子,二者的种子腐烂或出苗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小麦和受体品种种子的延续能力低且无显著差异。【结论】转基因抗旱小麦MGX-L与其受体对照品种济麦22及其他非转基因当地主栽品种相似,耐旱性状的引入不会增加小麦的杂草化潜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温室模拟,动态监测了小麦生长周期中各器官中甲基汞的浓度及总量分布的变化,探讨了小麦生长周期中,甲基汞是否在子实中富集及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汞从土壤中经根系吸收进入小麦体内并逐步向地上部分转运.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和小麦根部的甲基汞浓度随着小麦生长变化不明显,茎、叶中甲基汞浓度先上升后稳定,子实中甲基汞浓度不断上升.茎、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向子实输送甲基汞,甲基汞富集于小麦子实之中.研究证实了在属于陆生植物的小麦子实中存在甲基汞的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