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花粉活力及籽粒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杂交籼稻汕优63、特优559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华粳1号为材料,于抽穗期用35℃及其以上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和籽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1 d,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均下降;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供试品种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都急剧降低;水稻抽穗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条件下,杂交籼稻汕优63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受高温的伤害分别明显小于同类型品种特优559和华粳1号;花粉活力降低是高温导致籽粒结实率大幅度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和小穗育性及稻谷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探明水稻新品系996和4628耐热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汕优63和金优207为对照,通过开花期、灌浆结实期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和大田条件下种植,研究了高温对水稻花粉、小穗育性以及稻谷和糙米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处理对花粉育性的影响因品种而存在较大差异,996花粉育性热害指数仅为21.7%,4628受高温胁迫影响严重,其花粉可育率显著下降,热害指数高达75.35%;2)开花期高温处理7d后水稻籽粒受精率明显降低,其中996下降幅度较小,仅为18.9%,4628则出现大幅下降,较自然条件种植的下降了42.8%;3)开花期、开花-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均使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降低,其中开花期处理后汕优63,金优207和996三者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均降至自然条件下的90%~93%,而4628降至70%;开花一灌浆结实期持续高温处理后,汕优63,金优207和996稻谷粒重与糙米粒重均降至自然条件下的71.6%-73.8%,糙米粒重下降至69.3%~71.9%,4628则因结实率过低无足够的种子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然高温胁迫对杂交水稻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重庆市2008年10个主推品种,以Ⅱ优838作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对花粉育性和千粒重、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花粉成活率均受高温影响,到35℃时显著下降,不同品种之间花粉育性存在较大的差异,Q优1号>冈优725>渝优1号>Q优6号>T优300>荆楚优735。高温对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在抽穗扬花期间日均温33℃和34.5℃时影响最为严重。但是不同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渝优1号、冈优725、Q优1号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核不育性品种贵引AB的纯合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pus)细胞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为材料,用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环境敏感类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敏感时期。[结果]贵引AB群体由可育变为半不育的临界温度是20.00℃,而由半不育变为不育的临界温度是16.00℃。但是,贵引AB不育株还是一个分离群体,其个体间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尚有差异。贵引AB不育株系186-1的10个单株由不育变为半不育的温度变化在15~20℃,而由半不育变为可育的温度则多数为23.00℃,少数为22.00℃,个别为18.00℃。贵引AB不育株育性变换的温度敏感期多数为开花前1 d,少数为开花前2 d。[结论]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特性明显,温度是控制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其雄性发育,低温不利于其雄性发育,光照对其育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4年7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简称2304S)。[结果]2009年8月12~28日,2304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4%~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7%;8月31日至9月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79.94%~99.79%,套袋自交结实率0.56%~28.76%。2010年8月2日至9月1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3%~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6%,稳定不育期31 d;9月3~17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6.38%~99.46%,套袋自交结实0.57%~18.82%。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4.0℃。田间种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莲雾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可育性,为开展莲雾授粉作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莲雾花被开始松散分离至谢花期间每天的7:00、12.00和18.00观察记录其花被、花丝、花药、花粉和柱头等花器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花粉生活力;在花朵开放前2d至开放后2d,分析其柱头接受花粉的活性;收获时比较分析人工杂交授粉与自然授粉果实的品质。[结果]莲雾开花前1 d,紧闭的花被逐渐松散而分离,当天开花的花朵于6:00-7:00开放,11:00-12.00花粉完全散离花药;花序由最外下层开始开放,逐渐向内上层依次展开;花粉形态主要为三角形,有3个发芽孔;花粉在含10%蔗糖的培养基中、30℃时发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以花朵开放当天授粉的结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果实的单果重、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果实(P0.05)。[结论]莲雾杂交授粉成功率主要受花粉生活力、柱头有效状态和温度3个因子影响,最适授粉温度为25~30℃,花粉收集最佳时间为花朵开放当天的7:00-11:00,授粉最适时间为开花当天。  相似文献   

7.
高温对杂交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观察了高温对杂交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杂交水稻开花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温度与不实率呈二次曲线分布,30—31℃为开花结实的最适温度,35℃持续4小时对结实就产生明显的影响。高温引起不实的敏感时期为抽穗开花期,以开花当时为最,临开花前次之,开花后1小时影响减少。受高温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实粒增加。高温导致不实粒增加的表现,为高温下花药开裂困难,柱头上花粉量及萌发花粉量减少,花粉管停止伸长,畸形花粉粒增多,影响了正常授粉受精过程。杂交水稻组合间耐高温能力有差异,汕优二号优于南优二号和矮优二号。  相似文献   

8.
花期前后高温对玉米花粉发育及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期不同梯度高温对玉米开花特性和花粉活力的影响,以热敏感基因型玉米品种‘驻玉309’为试验材料,于花期(吐丝前8d~吐丝后8d)进行不同程度高温(31、34和37℃)处理,测定受精结实率、雄穗性状、开花时间、花粉活力及花粉超显微结构,分析生育期前后的高温对受精结实、开花特性及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玉米受精结实率,对抽雄吐丝间隔期无显著影响,但盛花期提前;极端高温则导致玉米抽雄期显著提前、开花期和盛花期延后,抽雄吐丝间隔期延长;花期高温使花粉粒形态皱缩、萌发孔内陷,显著降低花粉活力,且温度越高,花粉活力降低幅度越大。因此,花期前后高温通过影响玉米影响雄穗开花特性、延长抽雄吐丝间隔期、影响花粉粒形态、降低花粉活力,从而降低玉米的小花受精率和籽粒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穗层自然高温对杂交水稻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杂交水稻汕优63、冈优725、Ⅱ优838和Q优6号为材料,在重庆低海拔高温常发区通过连续分期播种,研究了穗层自然高温对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率与开花前1d、当天和开花后1d的日间高温里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开花当天高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开花前1d,开花后1d的影响相对较小;开花前后连续3d平均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更能反应品种结实期耐高温能力;品种间耐高温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开花后1d高温的抵抗力;要正常结实(〉80%),耐高温型杂交组合应低于34.8℃,高温敏感型杂交组合应低于34.1℃。各组合平均应低于34.4℃;品种间在37~40℃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BNS 是一个对低温敏感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多年观察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具有稳定的不育性和转换性。但2012年对7个播期的BNS育性观察发现,与已报道的2008、2009年资料相比,各分期播种的花粉可育率上升0.46%~19.94%,部分达显著水平;自交结实率提高2.74%~34.59%,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将开花前32 d每4 d设1个温度子阶段,对各播期子阶段的滑动积温与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做相关分析,发现温度对育性影响可覆盖花粉发育绝大部分时期,开花前4 d的温度影响仍达显著水平。气象资料调查表明,2012年是一个温度相对较高的年份,材料种植地区4月份最低气温较近5 a高,正是该高温导致2012年BNS不育性下降,可育率提高。可见,确定BNS的安全不育播期应充分考虑当地可能出现的特殊气象温度。  相似文献   

11.
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方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海南普通野生稻开花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第一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历时约60d,开花高峰期为5月13~22日,日开花历时主要集中在11:20~13:0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第二开花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历时45d,开花高峰期在9月8~18日,日开花历时在11:15~12:5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2次开花期间的颖花开放特性基本相同,柱头外露表现为单露率46.23%,双露率49.14%,柱头总外露率达95.37%。单个颖花从开颖到闭颖一般需1.5~2.5h,开颖角度为29.9°~32.4°。上、下半年2个季次的花粉育性分别为89.67%和85.62%,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8.81%和55.79%。海南普通野生稻一般1年仅开花1次,开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这与高州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基因漂流频率及与普通野生稻的开花习性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籼稻品种特华占经高空气球搭载空间诱变后产生的稳定特异矮秆突变体CHA-1,研究和考察了其主要的农艺、经济以及生理性状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原种特华占相比,突变体CHA-1在多个性状上同时发生了正向或负向变异,其中株高明显变矮,单株穗质量、穗长、第一枝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谷粒宽和着粒密度明显发生了负向变异,但有效穗数明显增多,谷粒长宽比增大.CHA-1在开花习性上与原种相比变化不大,但其柱头外露率有所增加,花粉育性和生活力都有所降低,花粉粒大小呈现出大、中、小3种类型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余昌花  袁潜华  徐立新  何美丹  李厚奇  曹树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67-12669,12680
[目的]探讨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方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海南普通野生稻开花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第一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历时约60d,开花高峰期为5月13~22日,日开花历时主要集中在11:20~13:0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第二开花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历时45d,开花高峰期在9月8~18日,日开花历时在11:15~12:5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2次开花期间的颖花开放特性基本相同,柱头外露表现为单露率46.23%,双露率49.14%,柱头总外露率达95.37%。单个颖花从开颖到闭颖一般需1.5~2.5h,开颖角度为29.9°~32.4°。上、下半年2个季次的花粉育性分别为89.67%和85.62%,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8.81%和55.79%。海南普通野生稻一般1年仅开花1次,开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这与高州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基因漂流频率及与普通野生稻的开花习性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条件下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以东农425和松粳6号为试材,设置3种灌溉方式(W1正常灌溉;W2轻干湿交替灌溉;W3重干湿交替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分别为6310(N1)、5311(N2)、4321(N3)),研究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花粉粒育性、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为寒地粳稻丰产、高效栽培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上述指标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与W1相比,W2和W3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大,灌浆时间缩短,提前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和花粉粒育性降低。W2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千粒重提高,东农425干物质积累量和输出量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而松粳6号干物质积累量、输出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显著下降;W3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输出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下降。两粳稻品种根冠比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大。在相同灌溉条件下,与N1相比,东农425和松粳6号均表现为N2有效提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能力、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收获指数、花粉育性和最终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N3处理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所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降低。综上,东农425以W2N2为最佳耦合方式,松粳6号以W1N2为最佳耦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日数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水稻高温热害开始时间主要在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主要在8月上中旬;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0.15℃/10 a;高温热害日数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温热害对苏香粳3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中熟中粳稻苏香粳3号在孕穗至灌浆成熟期分别进行高温热害处理,结果表明:连续高温降低了苏香粳3号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且高温处理时间越长,其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下降幅度越大;处理期内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7℃,孕穗至抽穗期的日最高气温高于40℃的时间达8 d,其最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达72.2%和16.2 g,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选用5个不同的粳稻品种,在施氮(N10)和未施氮(N0)水平条件下,对灌浆期的稻米品质形成及品种间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粒形差异在灌浆前期已表现。在2种氮素水平下,随着籽粒灌浆进程粒厚明显加厚,以25 d为界,日增长速度前期快于后期,N10水平快于N0水平;灌浆前期(抽穗至20 d)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后又下降。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均高于N0水平,但品种间存在差异。N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上升的趋势,而N1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胶稠度平均值均低于N0水平。在2种施氮条件下出糙率与粒宽、千粒重、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未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粒宽和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粒宽、千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粒宽、出精率和出糙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鼓槌石斛开花习性及人工授粉对结实率的影响。[方法]对鼓槌石斛开花期、果实主要特征及种子进行观察,开展种内人工授粉育种试验,采用培养基离体萌发法测定不同花期的花粉活力。[结果]鼓槌石斛开花期为3月上旬~5月上旬,盛花期为3月下旬~4月下旬,从花芽萌发到完全开放需要36~40 d,鼓槌石斛不同唇瓣中心斑块颜色有4种:分别为棕橘色(RHS 165B)、深黑红色(RHS 187A)、深褐红色(RHS 183A)、深棕橘色(RHS 163A);鼓槌石斛有活力花粉比例在花蕾期为32.6%,开花当天为80.5%,开花15 d后为1.8%,直到花谢花粉仍有活力;于开花第2~3天进行人工授粉,异丛异花授粉结实率达92.9%,同丛异花结实率为58.1%,同株异花结实率为41.2%,而自花授粉结实率为20.2%。[结论]鼓槌石斛花粉在整个花期均有活力,通过种内人工辅助授粉可大大提高鼓槌石斛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