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大红橙油为研究对象,以采用GC-MS法分析确定的目标萜烯为脱除对象,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为单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技术脱除萜烯类成分的工艺。结果表明:大红橙油中D-柠檬烯等目标萜烯相对含量为91.00%;当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h,CO_2流量12 L/h时,脱萜效果最佳,萃取相中目标萜烯相对含量达94.87%;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大红橙油中的萜烯类物质,可以将目标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到73.84%。  相似文献   

2.
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的合成及其选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节油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和萜烯黄原酸乙酯的混合物,并对其在选矿工艺中用作铜捕收剂的性能进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油松针叶精油萜烯组成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萜烯类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医学、化妆品、食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植物中的合成量较少,目前主要借助于基因工程来生产。虽然人类对萜烯类的认知越来越广,但至今对于其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植物体内萜烯类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多个限速酶且限速步骤难以确定,通过转录因子来调节基因表达量、从而促进萜烯类物质的合成意义重大。重点综述了近几年萜烯类物质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萜类物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油松针叶萜烯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 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 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 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5种园林树木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西安市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组成,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配置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以及雪松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白皮松VOCs包括8类32种,油松释放的VOCs为8类38种,侧柏VOCs包括6类29种,云杉中检测到的VOCs为7类19种,雪松VOCs则包含8类36种;5种园林树木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类和芳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70%以上;5种树种VOCs中,包括α-蒎烯、三环萜、莰烯、1,3-二乙基苯等在内的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和雪松总VOCs的86.87%,59.89%,74.35%,64.12%和61.20%,其中以萜烯类共有成分占绝对优势。【结论】5种园林树木有机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针叶树逐步发展形成了由原生性防御和诱导性防御共同组成的防御体系,在抵抗机械损伤、病原菌侵染和植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诱导性防御又分为结构防御和化学防御。文章分别从针叶树的周皮、韧皮部、木质部等组织结构的变化,萜烯类、酚类等化学防御物质的合成代谢等方面,描述了诱导性防御反应的特点和作用形式,总结了针叶树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用改良的“Likens-Nickemon”装置抽提出“华杨1号”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f.flavicarpa Degener)果汁香精油,该香精油经GC-MS分离鉴定出50种成分,包括脂肪族酯类16种,脂肪醇类6种,醛类5种,酮类5种,萜烯类13种,其他成分5种。丁酸乙酯、丁酸己酯、β-紫罗兰酮对西番莲果汁的香味贡献较大。西番莲果汁香味及主要糖酸物质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末初秋成熟的果实品质最佳:香味好,糖酸比高,丁酸乙酯、丁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的含量高;冬季成熟的果实品质较差,但L-抗坏血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外源Bt杀虫蛋白和棉花主要抗虫萜烯类物质互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转Bt基因棉花及其对照亲本不同器官中抗虫萜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 ,外源Bt杀虫蛋白表达对棉花原有的棉酚、总杀实夜蛾素及总抗虫萜烯类合成量不存在不利的影响。以棉酚作为萜烯类物质代表物 ,在饲料中进行了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Bt杀虫蛋白的复合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棉酚对棉铃虫幼虫的抗虫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棉酚和Bt杀虫蛋白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表明饲料中棉酚和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作用是相加的  相似文献   

10.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银杏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雌树不同部位中,叶的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外种皮中银杏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雄树不同部位中,叶的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树枝,树枝的银杏酸含量高于叶。综上所述,雌雄银杏的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应对其不同部位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加快银杏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银杏叶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和萜内酯是目前银杏叶提取物及植物药质量控制的有效。依据。本文详细综述了银杏叶中黄酮类和萜内酯有效成分,扼要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活性关系,并简单概述了萜内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灵敏、简便测定银杏叶萜内酯气相色谱法,试验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和白果内酯(BB)4种银杏萜内酯进行了分离与测定.用20%的甲醇水溶液提取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乙酸乙酯(EOA)/四氢呋喃(THF)一步纯化,衍生后进行GC-FID检测.样品在16 min内完全分离,GA、GB、GC和BB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8%,平均回收率为94.45%~98.98%.本方法测定银杏叶萜内酯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对银杏实生苗接种VAM真菌,叶面喷施N、P肥及干旱胁迫处理,测定银杏生长及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肥能显著改善银杏植株N、P供应,增加银杏苗叶量和干重,显著提高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而对银杏黄酮苷含量影响较小;干旱胁迫降低银杏叶水势和萜类内酯含量,对银杏黄酮苷含量没有影响,接种VAM真菌能减轻干旱胁迫的负影响,显著提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银杏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代谢与银杏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光照强度对银杏叶片发育及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田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发现 ,光照强度影响银杏叶片的生长发育、黄酮和内酯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大小。密植采叶银杏园群体内光照条件随着密度的增加和叶幕层高度的降低而急剧衰减。各叶幕层叶片的重量、长度、宽度和厚度随着光照条件的改善而增大。群体内各叶幕层相对光照强度与相对应的叶片形态指标显著相关。人为遮荫处理后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发生变化 ,且二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存在一最适光照强度 ,高于或低于这一光强 ,叶片的黄酮含量和内酯含量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作为次生代谢类物质黄酮合成的关键酶 ,其活性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而下降 ,二者之间相关性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黄酮含量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6.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PS)是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采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茉莉花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JsGGPPS,GenBank登录号AIY24421.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JsGGPPS基因在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JsGGPPS全长cDNA为1 410bp,含1 083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360个氨基酸,属于trans-iso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s(IPPS)和class I terpene cyclases家族,含链长控制区(CLDR)、2个天冬氨酸富集区以及其他保守区。JsGGPPS基因与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的同源性分别为91%、8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茉莉花开放过程中JsGGPPS基因在晚上18:00时表达量较低,呈上调趋势,在22:00时达到最高,呈下调趋势,在翌日2:00时表达量最低,与茉莉花释香趋势相似,为深入研究茉莉花萜烯类香气物质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霉酸的化学脱毒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霉酸最有效的化学脱毒方法,采用碳酸氢钠、次氯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化学脱毒睦青霉酸进行了去毒试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对青霉酸脱毒效果最好,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次之,而氯化钠对青霉酸的去毒效果不佳,用3.00%的碳酸氢钠处理青霉酸只需1d,就能达到理想的去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Ingestion of diet containing streptomycin inhibited the conversion of myrcene, a host plant terpene, to the male-specific pheromones ipsenol and ipsdienol in 1ps paraconfusus. Synthesis of cis-verbenol, which is not a sex-specific pheromone, from the host plant terpene (-)-alpha-pinene and other metabolites from these two terpenes was not inhibited by the antibiotic.  相似文献   

19.
有机酸盐在青贮乳酸发酵中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法测定了4种有机酸盐不同复配比分别对青贮饲料发酵时3种常见有害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脱氢醋酸钠浓度为0.03%,山梨酸钾浓度为0.06%,双乙酸钠浓度为0.12%,苯甲酸钠浓度为0.12%的复配组合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脱氢醋酸钠浓度为0.12%,山梨酸钾浓度为0.03%,双乙酸钠浓度为0.06%,苯甲酸钠浓度为0.06%的复配组合对青霉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脱氢醋酸钠浓度为0.06%,山梨酸钾浓度为0.03%,双乙酸钠浓度为0.12%的复配组合对酵母菌的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