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为加快阔叶红松林恢复,完善"栽针保阔"恢复理论体系,并为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栽针未采伐、轻度采伐-25%、中度采伐-50%、强度采伐-75%、皆伐-100%,采伐强度是指蓄积比例)对长白山中期(33年)"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群落蓄积量及凋落物的影响规律。[结果]①随着择伐强度增大,红松的重要值逐渐上升(0.364%~0.732%),红松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上升,而阔叶树种重要值却不断下降。②轻、中度择伐较对照凋落物量(6.11±0.42~7.45±0.79 t/hm2)显著提高了8.6%和13.7%(P0.05),强度择伐和皆伐降低1.2%和6.7%,但仅皆伐降低显著(P0.05);对于凋落物碳储量,中度择伐使其凋落物碳储量(2.13±0.39~2.82±0.37 t/hm2)较对照提高19.5%(P0.05),皆伐使其降低9.8%(P0.05)。③皆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和轻度择伐蓄积量(221.2~260.6 m3/hm2)较对照群落分别提高了26.9%、19.5%、15.9%和7.7%,且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红松蓄积量(36.6~184.4 m3/hm2),皆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轻度择伐依次较照样地提高了5.0、4.1、2.8、1.9倍,且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促进林分稳定性、维持凋落碳储量及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应以中低度透光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2.
呼中林区不同森林采伐方式对林火的长期影响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在无采伐和皆伐、二次渐伐和择伐共4种预案下300年内森林可燃物与林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采伐降低了森林细可燃物的载量,但不同采伐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采伐增加了粗可燃物的载量,皆伐方式增加最明显;采伐导致了林火面积和火烧频率的增加,增加了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择伐...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采伐迹地主要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采伐方式(经营择伐、二次渐伐和皆伐)、林分组成、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壤厚度、下木盖度、地被物盖度等条件下样地中主要目的树种的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营择伐林分有效天然更新株数最多,温度和光照条件是决定兴安落叶松更新的重要条件;经营择伐林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株数主要受林分郁闭度的制约,皆伐和二次渐伐林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株数主要受地表草本植物的制约;二次渐伐林分不同坡位间不但更新数量存在差异,而且树木的生长状况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4.
恩施市松材线虫病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恩施市历年的松材线虫病除治资料,对该疫区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趋势和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市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范围随着时间的推进,发生地块逐年增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范围逐年向外围推移。发生面积由最初的2.54km^2扩展到900.00km^2之多,疫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受到山脊阻拦,南北方向的扩散速度与范围远大于东西方向。公路沿线、河流沿岸远重于地势较高的山脊等地。在该病害除治时采用皆伐的方式极易导致环境条件较差的森林群落生境片段化。该研究为恩施市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和抑制马尾松群落片段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强度采伐干扰下的响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方丘陵山区在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弱度择伐(13.0%)、中度择伐(29.1%)、强度择伐(45.8%)、极强度择伐(67.1%)和皆伐]10 a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0 a的恢复,弱度和中度择伐样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孔隙状况和养分含量得到恢复,并有所改善,而强度择伐、极强度择伐和皆伐迹地土壤各项指标仍未恢复,其破坏程度均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剧。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全K、速效K、速效P、有机质、全N、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密度、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10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状况,不同强度采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依次为皆伐作业>极强度择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弱度择伐。  相似文献   

6.
干扰对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高等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次生林抚育改造 32年,经过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择伐上层保留木),部分红松已进入主林层,形成优势 种群.林分乔木层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红松在林分各层均有分布.林分各层次之间在蓄积分 配上,第Ⅰ层林木蓄积最大,第Ⅱ层次之,第Ⅲ层最小,第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前蓄积比 为5∶3∶2,作业后为4∶4∶2.对林分大径木(20 cm以上)、中径木(14~18 cm)、小径 木(14 cm以下)蓄积比进行统计分析,采伐前为5∶3∶2,采伐后为4∶4∶2.同时,各试验区林木径阶呈连续分布,且中、小径木株数较多,呈现出健全的林相,为目前较理想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上层抚育时择伐上层林木,其林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均高于皆伐上层林木的林分,而与对照区差异较小.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在上层抚育时,择伐上层林木比皆伐上层林木在保护高等植物多样性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卫东林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作为对照,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改造方式低质林的试验区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综合评析,并分析试验区植被恢复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和改造方式对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分布起主导作用,横山皆伐带10 m带宽样地、顺山皆伐带10 m带宽样地与择伐带采伐强度41%的样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最好,横山皆伐带和顺山皆伐带的8 m带宽样地与择伐带采伐强度55%的样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低质林采伐改造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不同采伐方式小兴安岭低质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林窗带的理化性质变化程度最大,其次为垂直皆伐带和择伐带,水平皆伐带的变化程度最小。带宽方面:水平皆伐带和垂直皆伐带带宽的综合得分并没有明显差异;林窗方面:在林窗A9(面积900m2)处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最小,A3(面积100m2)和A5(面积225m2)处的变化程度较大;采伐强度方面:在采伐强度22%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在采伐强度31%和41%处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较小,在采伐强度47%和55%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又变大,而采伐强度66%和77%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小。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程度角度选择合理的采伐方式,以水平皆伐最宜,其次为采伐强度31%和41%的择伐,再次为面积较大的林窗,最后为垂直皆伐。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方调查,取样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和四川嵩草草句土壤及其草本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①森林皆伐迹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钾和铵态氮高于四川嵩草草甸土壤,硝态氮和容重低于四川嵩草草甸土壤。四川嵩草草句土壤劣于皆伐迹地,其自然恢复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②森林皆伐迹地的草本群落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主要植物是禾本科与杂类草;四川嵩草草甸以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主要植物是莎草科与杂类草。皆伐迹地的草本群落高度、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四川嵩草草甸,但密度与物种均匀度低于四川嵩草草甸,皆伐迹地的草本群落不是一个稳定的群落。森林皆伐迹地草本群落与四川嵩草草甸的生物量没有不同。减轻放牧压或进行封育,四川嵩草草甸植被是能够恢复到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优良草地的。③森林皆伐迹地与四川嵩草草甸草本植物群落优势层片的植物种类不同,群落外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竞争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伐方式与强度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乔木的胸径、树高以及在样方中的位置等指标。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长白山地区受不同采伐方式以及强度干扰的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乔木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采伐方式和强度对阔叶红松林中乔木竞争强度有不同影响,低强度择伐后变化最小,皆伐后变化最大。不同林层间乔木竞争强度有明显差异,主林层〈次林层〈林下层。无论采伐方式与强度如何,红松的胸径与其竞争指数都严格服从CI=A(DBH)B的幂函数关系。采伐对红松种内竞争强度有重要影响,随着采伐强度的加大,红松种内竞争压力减小,红松幼树更新得到促进。[结论]采伐经营应保持17%以下的小强度择伐,而择伐时应选择那些胸径大且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的针、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1.
余华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03-104
“择伐”抚育是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生产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林木进行“择伐”经营,为马 尾松林创造最优的生长环境,并最终提高林木经营经济效益。本文以马尾松林“择伐”经营为研 究对象,分析马尾松林“择伐”经营的意义、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择伐”对马尾松林经营 效率的影响,旨在充分发挥“择伐”经营优势,创造更多林木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人机影像天山云杉林主伐迹地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天山云杉主伐迹地更新群落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的主伐迹地,基于无人机影像,以实现提取不同等级主伐迹地的面积以及确定其分布,为新疆天保工程实施后山区森林资源更新恢复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Cognition软件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分割,通过最邻近分类以及SEaTH算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筛选分类特征,并建立类别层次结构及分类规则集,以实现提取不同等级主伐迹地面积,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利用最邻近分类方法与SEaTH算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不同等级的主伐迹地,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1.82%,Kappa系数为0.74。提取主伐迹地Ⅰ、Ⅱ、Ⅲ的面积吻合度分别为87.09%、79.86%和66.33%;提取主伐迹地总面积为72.574 3 hm2,目视解译面积为92.174 9 hm2,面积相对误差为21.26%,面积吻合度为78.74%。【结论】该方法用于研究区提取主伐迹地信息是可行的。主伐迹地Ⅰ提取的面积吻合度最高,由于主伐迹地Ⅰ内的天山云杉林分株数密度较低,其林分平均冠幅、平均年龄等因子均相对较小,因此在影像上更好区分。主伐迹地Ⅱ分布面积最大,主伐迹地Ⅰ和Ⅲ分布面积较小,研究区内主伐迹地林分生长状况主要为主伐迹地Ⅱ状态  相似文献   

13.
次生蒙古栎林抚育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a对次生蒙古栎林进行抚育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次生蒙古栎林采取带状皆伐和带状疏伐相结合的抚育改造经营方向是可行的,皆伐带及疏伐带带宽均以10m为宜,疏伐带簇状更新红松,红皮云杉,皆伐带则单株或簇状更新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均可,疏伐带二次疏伐抚育时间15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3个影响因素与保留木损伤率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对保留木损伤率有显著影响,它们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解释能力)大小依次为:择伐强度(贡献率为34.7%)>林分密度(贡献率为33.4%)>采伐木单株材积(贡献率为31.9%).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大小,可以明晰作业、环境与树木之间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采伐作业对保留树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 > 弱度采伐(0.71) > 中度采伐(0.67) > 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矩阵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与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矩阵模型模拟了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森林资源30a间在无干扰以及采伐量为5%、10%和15%,采伐周期为10a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a内在无干扰情况下森林总蓄积年增长率为2.14%;采伐量为5%、10%、15%时,蓄积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6%、1.78%、1.59%,且林分结构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东方红林场的现有资源已不适合于大强度采伐。若考虑综合效益,应采用采伐量为5%,采伐周期为10a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经营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ACE模型对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某研究样地进行了不同经营方案的模拟,并建立了反映森林多效益功能的层次分析评价结构模型。通过实例研究表明,SPACE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森林经营模拟与评价是可行的,对森林经营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表明,对研究样地所设计的8种经营方案中,最佳经营方案为:当年伐除胸径34cm以上的全部阔叶树,25年时伐除胸径38cm以上全部林木,50年时伐除胸径40cm以上全部林木,75年时伐除胸径46cm以上全部林木。这一方案既满足了一定的木材需求,又使经营后的森林资源林相完整,演替为当地的顶极群落,且未来演替方向好。  相似文献   

19.
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了4种受不同强度采伐后的次生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定量的分析其群落的外貌以及结构的变化,定量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改变了群落中物种的优势地位,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萝要值排名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白桦(Betula ptayphrlla)的重要值排名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上升;采伐改变了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采伐30 a后,红松幼树(胸径<10 cm)占种群数鼍的比例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白桦幼树在种群中的比例随采伐强度增加而减少.由于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的改变,群落的演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采伐可以促进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