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原子力显微镜工作机理及磁畴理论的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磁畴测量功能检测软盘、硬盘、超磁致伸缩材料TDF等磁性材料的磁畴,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磁存储材料及磁致伸缩材料的磁畴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灌溉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渠系分布广,计量斗口多,管理难度大。而安装磁致伸缩水位计自动化观测计量能使观测计量方式公平、公开、精确,且能实现水量计算自动化,提高了灌区灌溉管理工作效率,磁致伸缩水位数据上传系统后,系统自动生成用水量月报表,通过斗口水位流量监测系统实时数据曲线监测各斗口引水情况,大大减小了工作强度。通过近两年的调试运行,磁致伸缩水位计在灌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致化学发光(ECL)分析技术集成了发光分析的高灵敏性和电化学电位的可控性优点,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中一个非常活跃而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钌联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众多发光试剂中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的电致化学发光试剂。针对电致化学发光试剂的表面固定化方法,如何提高表面电致化学发光试剂固载量方面开展研究,通过一步法将钌联吡啶与金纳米颗粒同步组装于三维多孔二氧化硅结构中并固定于电极表面,提高了发光试剂的固载量,同时增加了硅膜的导电性,提高了发光试剂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测试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剩磁效应对动态磁机特性以及磁场传感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偏置功能的SmFe_2/PZT多铁异质结构。利用负超磁致伸缩材料SmFe_2兼有明显铁磁性和磁致伸缩性双重特型,在材料磁滞和剩磁的作用下其压磁系数、杨氏模量及品质因数等反映动态磁机特性的参数都表现出滞回特性,并从微磁学180°畴璧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各个参数滞回特性产生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仅依靠材料剩磁的作用下,SmFe_2/PZT异质结构在反谐振频率点120 kHz和非反谐振频率点1 kHz的灵敏度分别为0.86 V·Oe~(-1)和1.2 mV·Oe~(-1),且磁电电压输出与施加激励电流之间呈近似线性变化关系,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所提出的SmFe_2/PZT多铁异质结构摆脱了传统磁电传感器对外加永磁体作为偏置磁场的束缚,减小了封装磁传感器件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并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把zeeman效应中的辐射场矢量进行量子化,建立了光矢量E与电偶极跃迁矩阵元及选择定则的联系,从而定量地证明了该效应中π偏振的横效应只能是线偏振。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晶生物膜模型,将非热电磁生物效应与液晶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的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非热电磁生物效应的关键机理是液晶生物膜的电流体不稳定性假说。并用此假说对非热电磁生物效应的非线性特性、协同性、相干性、“窗”特性、阈值特性等重要特性都作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4种电流变液(ERF)以影响电流变效应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变效尖取决于电流变液种类、体积分数和电场强度。对于某种电流变液,其体积分数在15% ̄40%之间,所族加的电场强度大于相变开始的临界场强是,才能取得较明显的电流变效应。  相似文献   

8.
氢致开裂是高含硫气田集输管网、长输管网管线钢失效的主要模式之一,为明确管道氢致开裂的机理与过程,对其开裂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氢质量浓度在金属裂尖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考虑分形效应的影响,对氢致裂纹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氢致裂纹扩展的直裂纹-剪切带分形模型:在Gerberich对氢致开裂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裂尖的氢化作用与裂纹扩展过程中存在的耦合因素,将断裂过程区的形状与裂纹的扩展长度进行结合,构建了氢致开裂裂纹扩展各阶段分形速率的表达式,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基于分形效应的氢致开裂数学模型。以材质为16Mn和20钢的天然气管道为例,分别计算了母材与焊缝处的氢致裂纹扩展速率,对比得出两种材料抗H2S的性能,研究结果对于高含硫管道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茄子光合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光温室茄子'茄杂一号'和'黑贝一号'的光合响应曲线和日变化进程进行了数学回归模拟分析。结果发现,日光温室茄子两个品种的Pn PAR和Pn CO2响应曲线的多项式回归方程相关性较高,而且高次多项式的相关性呈现增大的趋势,拟合效果更为理想。Pn日进程与PAR、Ta、CO2、Hr的回归模拟模型中,四元一次4互作加效应和四元积效应回归模拟方程的相关性较高,但以前者对Pn日进程的拟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内场致发射电极是根据内场致发射原理制备的一种电极。把它应用于电化学实验中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内场致发射电极的基本原理及在电解水中的应用,讨论了它在电解水中的电化学行为的规律,得出了内场致发射电子可以参加电化学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与诱导效应、立体效应、超共轭效应等因素有关。它们既影响烯烃加成的速度,又影响加成的方向。烯烃一般是较容易加成的,若双键碳上连有一些特殊基团时,使加成反应难於进行。一个化合物能否进行反应以及反应速度之快慢,加成方向是受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图特征的三维形体重建方法,根据分离视图的投影特征定义曲面特征,通过匹配二维视图特征识别曲面类型及参数,从而构造曲面线框图生成B-rep结构形体模型.利用曲面求交法求解三维二次曲面交线及高次曲线,解决了五点法及共轭直径法在求解二次曲线时采样复杂且耗时的问题以及无法通过视图投影获取高次曲线的问题.实验结果和算法分析表明,通过特征获得曲面类型再求交获得高次曲线的这一过程,是恢复二次或高次曲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计算效率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贺氏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在小麦与油菜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贺氏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在小麦和油菜作物上均表现出增产效应,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有机肥用量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相比,混合有机肥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提高效应,且提高效应因烟叶部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对上部叶的提高效应最明显,中部叶和下部叶次之,其中T4(常规施肥+600 g/盆混合有机肥)的提高效应最为显著,其上、中、下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最大,分别为8.7958%、8.0628%、7.1797%。(2)混合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CK增幅很大,其中T4的致香物质总量最大,T3(常规施肥+450 g/盆混合有机肥)除新植二烯总量低于T4外,其他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多数成分均高于T4。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混合有机肥用量以450600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有机肥用量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相比,混合有机肥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提高效应,且提高效应因烟叶部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对上部叶的提高效应最明显,中部叶和下部叶次之,其中T4(常规施肥+600 g/盆混合有机肥)的提高效应最为显著,其上、中、下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最大,分别为8.7958%、8.0628%、7.1797%。(2)混合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CK增幅很大,其中T4的致香物质总量最大,T3(常规施肥+450 g/盆混合有机肥)除新植二烯总量低于T4外,其他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多数成分均高于T4。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混合有机肥用量以450600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选用7个显性矮源与11个普通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的致矮能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矮变1号致矮能力最强,奥尔森,矮苏3和西农02致矮能力较强,BAU-Rht21,BUA-Rht12和西农10的致矮能力较弱;西农02的致矮能力与奥与森,矮苏3相当,与矮变1号的致矮能力差异极显著,其致矮能力比矮变1号大为减弱,西农02不同于矮变1号,显性矮源所配组合F1代株高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都比较高,F1代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各显性矮源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效应,杂交父本的加性效应值除了91-27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为负效应外,其他亲本的加性效应值均为正效应;各个显性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除了矮变1号以外,其他显性矮源F1代株高均可达到理想株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复合物C5H5N…CHX3(X=F,Cl,Br,I)分子间C-H…N和C-H…π氢键.研究表明,在MP2/SDD水平下,分子间C-H…N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伸长,伸缩振动频率减小,形成红移氢键;分子间C-H…π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收缩,伸缩振动频率增大,形成蓝移氢键.振动光谱分析表明,不能根据质子供体分子CHX3的固有偶极矩对C-H键长的导数来判断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NBO分析表明,超共轭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N红移氢键;重杂化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π蓝移氢键.  相似文献   

18.
以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为基础,将电子诱导效应和碳正离子稳定性两方面因素相结合,预测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产物。给出了判断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的方法和预测亲电加成反应主要产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用7个显性矮源与11个普通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的致矮能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矮变1号致矮能力最强,奥尔森、矮苏3和西农02致矮能力较强,BAU-Rht 21、BUA-Rht 12和西农10的致矮能力较弱;西农02的致矮能力与奥尔森、矮苏3相当,与矮变1号的致矮能力差异极显著,其致矮能力比矮变1号大为减弱,西农02不同于矮变1号.显性矮源所配组合F1代株高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都比较高,F1代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各显性矮源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效应,杂交父本的加性效应值除了91-27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为负效应外,其他亲本的加性效应值均为正效应.各个显性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除了矮变1号以外,其他显性矮源F1代株高均可达到理想株高.  相似文献   

20.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复合物C5H5N…CHX3(X=F,Cl,Br,I)分子间C—H…N和C—H…π氢键。研究表明,在MP2/SDD水平下,分子间C—H…N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伸长,伸缩振动频率减小,形成红移氢键;分子间C—H…π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收缩,伸缩振动频率增大,形成蓝移氢键。振动光谱分析表明,不能根据质子供体分子CHX3的固有偶极矩对C—H键长的导数来判断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NBO分析表明,超共轭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N红移氢键;重杂化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π蓝移氧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