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5月份,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0万ha以上,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为了尽快恢复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的森林,提出按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依据其森林的组成、分布、生长和更新规律,加速恢复火烧迹地森林的建议。为不同类型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迅速恢复,以及合理经营、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森林土壤生物火烧后恢复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兴安岭“87.5.6大火”火烧迹地土壤动物,微生物种类及多度调查,发现在特大森林火灾后,经过8a的恢复,无论重复火烧,中度火烧还是轻度火烧,土壤小动物,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已基本恢复到火烧前水平,只是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损失惨重。本文根据发生火灾前后的天气形势变化,分析研究了发生林火的天气系统。根据地面图,高空图研究冷暖气团的发生发展过程,蒙古气旋是导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天气系统。大兴安岭林区在暖气团控制下,增温明显,冷峰过后又无降水,产生大风干旱自寺天气形势。这是高火险级天气,极易跑火成灾。因此可根据天气形势的变化,有效的布防力量,以做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扑救,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春季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1964~1990年间49~52°N区域内春季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与气候条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春季特大火灾发生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当年春季的降水和温度,上一年秋季至当年3月期间的干旱少雨是春季特大火灾发生的潜在条件;它与当年春季的高温、干旱迭加,促进了特大火灾的发生。该地区春季特大火灾多发年形成的干旱孕育期为6~15个月。  相似文献   

5.
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对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鼠类种群发生一定改变,迹地更新鼠害极其严重。连续9a的监测调查,基本搞清了特大林火后迹地鼠类种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物理、营林、化学、生态控制等综合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鼠密度,保证了火烧迹地森林资源恢复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且罕见的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即1987年"5.6"大兴安岭重特大森林火灾,认识到我国已颁布的《森林法》无法准确全面提供法律依据。对此,1988年国务院起草颁布了1988版《森林防火条例》,确定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使中国的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上依法治火的道路。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森林防火工作又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森林防火条例》中有些规定已不适宜新形势发展需要。2008年,国务院根据国家实际情况,重新调整某些条款,在新《森林防火条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以人为本、科学扑救",这个思想贯穿整个条例,更加凸显人民的生命权;并新增有利于指导一线防火机构的工作程序和步骤的条款。本研究对《森林防火条例》的结构、内容、火灾扑救程序及法律责任追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16字森林防火方针,旨在为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而每年北林火烧毁的有几百万公顷,约占林地面积的0.3%,有上千万人遭到伤亡.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5.6”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林地面积101万公顷,损失上亿元,至今这仍是林区人心里永远的痛! 就我区而言,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诸多气象因子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预防森林火灾,进一步阐述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林区的林火与森林恢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兴安岭是我国大面积的国有林区,是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该林区也是我国森林火灾严重的林区之一。每年春秋干旱、风大,是火灾的危险季节。该地区也是我国雷击火的主要发生区。 大兴安岭林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森林火灾经常发生,据1971—1980十年火灾资料统计,森林火烧面积占全国森林被烧面积的1/2。因此,研究该区森林火灾与森林恢复之间的关系,对该区森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频繁发生是引起森林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森林火灾与森林演替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通过对森林火灾轮回期、树种对火的适应性等的分析,来探讨森林演替规律和用火恢复森林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后鼠类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使森林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对鼠类种群数量也有一定影响。1987年6月—1988年5月选该地区盘古二支线、沿江十二线、奋斗三支线为基本调查点,在不同坡度、坡向,坡位,分轻、中、重三个火烧等级进行调查。喜光的棕背奸已成为第一个优势种。过火的原始落叶松林鼠类数量高于未过火的;过火林的鼠类数量,依不同季节变化很大,10月份大幅度上升,10月份后又大幅度下降;未过火林内鼠类数量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而每年北林火烧毁的有几百万公顷,约占林地面积的0.3%,有上千万人遭到伤亡。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5.6”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林地面积101万公顷,损失上亿元,至今这仍是林区人心里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04年夏季林火火场相关数据、资料,并对其整理与分析,研究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火灾形成的火环境因子特征,以及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966—2015年夏季防火期(6月16日—9月14日)的地面日平均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趋势与火灾与相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林火以地表火和地下火为主,地下火发生最多的是偃松–落叶松林可燃物类型,发生比例为70%,受坡度影响不大,阴坡比阳坡发生地下火概率高;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树冠火主要发生在偃松矮曲林,坡度增大,树冠火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阳坡发生树冠火的概率大于阴坡;大兴安岭1966—2015年近50年的夏季气候为暖干趋势,夏季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增强,气候因子的这些变化将导致林区出现高温干燥的现象,重大火灾的发生,将严重威胁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树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主要为雷击火居多,环境特征因子对其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及理论,可以为森林防火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东部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当年10月5日—10月25日,在塔河林业局对火烧迹地过火立木上新侵入的蛀干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蛀干害虫已经侵入了过火立木,其中有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云杉大黑天牛(M.urussovi Fisch)、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h);平均被害株率11.87%,针叶树重于阔叶树,落叶松重于樟子松,桦树上几乎没有;虫口密度0.54头/100 cm~2,其中,天牛发生数量多,侵入快,属优势种;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经严重烧伤和中度烧伤后,蛀干害虫侵入快,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高。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火灾严重地区之一,为了减轻森林火灾的损失,当地进行了多年的计划烧除,这一技术对减少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退化和原始湿地萎缩、新生湿地扩大等环境问题开始得到关注,计划烧除对当地冻土、湿地的影响问题也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计划烧除与冻土、湿地的关系,提出计划烧除可能会对冻土、湿地环境产生影响,并提出可在一些地区探讨替代计划烧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1日上午,省委宣讲团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在省农业厅举行,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讲师团副团长郭兵同志作了"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的宣讲报告。报告会由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孟洲主持,厅领导班子成员、厅机关全体公务员、厅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近200人参加了报告会。宣讲报告从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省党代会报告的总体考虑和框架结构、省党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频、损失大、危害重、扑救难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其发生、蔓延与扑救的主要因子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灭火时限的经验统计模型,经回归拟合和预测检验,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60%.该模型可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与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森林火灾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2004-2008年森林火灾的火源、受害林分面积、月份、日时段、肇事者年龄以及持续时间等6个门类数据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占44.15%,非生产性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占44.53%;松林和杉木纯林占火灾受害林分前2位,分别为69.02%和15.75%;每年2-4月为森林火灾最易发生月份,占总火灾数的79.16%,每天的12:00-16:00时段最易引发森林火灾;51~60岁年龄段为森林火灾的最主要肇事者;浙江省森林火灾持续时间以12 h以内为最多,占87.21%。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为各级管理部门决策部署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7a的林火资料及同期气象,人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组合着手,研究分析子气象条件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般规律,为森林防火实践和林火预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琳  王丽  黄甫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83-2084,2092
以云南省1969~2009年的森林火灾资料为数据基础,选择体现火灾特性的火灾次数、森林受害面积为指标,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森林火灾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级。结果表明:1969~2009年期间特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且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大火灾发生次数为9次,较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一般火灾发生次数为10次;近40年来云南省森林火灾投影寻踪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6年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对该地区的火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森林火灾分级,进而对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形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0年,年均火灾起数和火场面积较高,没有明显年际变化;2010年后各地区火灾数量,伤亡人数等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15年又有所回升,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贵州的各项火灾指标如HCF等均出现最大值,火灾形势最严重,受灾程度较大;云南的火灾波动范围最大,而且HCF的发生率比较高;四川地形则较为复杂,既有高原又有盆地,气候春旱夏热极易发生火灾。按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将森林火灾分为14类,其中贵州省火灾形势最为严峻,一般火灾发生较多,火灾数量逐年提高,其次是云南、四川等。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地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特别是重大、特大森林火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云杉小黑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以后,火烧迹地,贮木场云杉小黑天牛大量发生。在塔河林业局绣峰林业公司贮木场抽样调查中,原木被害率为54.07%,降等率为42.23%,每立方米损失约34.29元。云杉小黑天牛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5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7月初;孵化高峰期为7月上旬。卵期平均9d,蛹期平均19d,成虫期15—30d,幼虫期长达250—30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