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稻是指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稻和早水晚旱四种。解放前,湖北以一季中稻为主,占全省稻田90%。双季稻只有几十万亩,早水晚旱在鄂城、阳新及黄、孝地区其他县份有少数,一季晚稻无栽种。解放后水利改良,品种更换,取得很大的成就,早中晚比率也相应地有变化,但也出现过消灭中稻,一季晚化,双季稻化的错误主张,使生产蒙受损失;也发生过盲目推广早沙粳、艮坊粳的失败教训。到目前,就  相似文献   

2.
(一) 全州县百福公社是水利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全社有水田5,949亩,没有旱地。过去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只种中稻加秋杂粮。今年在全国大好形势的鼓舞下,树立雄心壮志,鼓起革命干劲,开始向双季稻生产进军。全社种双季稻1,200多亩,约占水田总面积的22%。由于加工加肥,精心培育,克服了早季低温和晚季寒露风的影响,全社1,410亩早  相似文献   

3.
一、双季稻区早稻早播防止烂秧问题 华中区三省过去早中稻的播种期,除个别地区在清明前以外,一般的在清明后谷雨前。近年来,随着双季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早稻的播种期逐年提早,尤以1956年提早较多。目前多数双季稻地区早稻的播种期均在清明前,并有继续提早的趋势。生产实践证明:本区早稻的播种期,提早到清明前所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双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及温度适宜度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整双季稻种植结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匀分布的87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运用MATLAB软件统计分析不同站点早稻育秧期起始日序、晚稻安全齐穗期终止日序、双季稻安全生产期、生长季内活动积温以及早晚稻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度时空变化情况,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种植适宜性进行专题区划。【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适播期越早,晚稻安全齐穗时间越晚,安全生产期越长,活动积温越丰富。整个研究时段内早稻适播期提前,晚稻安全齐穗期相应延迟,安全生产期和活动积温均具有微弱的上升趋势。早稻温度适宜度值随着早稻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提高,晚稻温度适宜度值随着晚稻生育期的推进呈现相反的趋势;早晚稻温度适宜度都在上升,且早稻温度适宜度上升速度(0.015/10a)快于晚稻(0.004/10a)。双季稻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湖南零陵附近、江西大部分区域以及浙江丽水一带,不适宜区主要位于江苏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长季内热量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化双季稻种植结构和适当调整早晚稻最佳播期,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双季稻生长季气候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武昌县过去基本上是一季中熟稻区。1956年,随着合作化的大发展,同时推行水稻改制,双季稻由1955年的16,195亩扩大到91,432亩,亩产稻谷698斤,比中稻多收179斤,增产34.5%。今年(1957),双季稻更扩大到101,110亩,占水田面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双季稻面积比重較大的水稻地区,1958年实种水稻2343.3万亩,双季稻占1082.12万亩,其中双季連作稻为707.76万亩。因此爭取連作稻的早晚兩季丰收,对我省水稻增产起重大的作用。1958年我省在早稻大丰收的胜利势形下,掀起了一个轟轟烈烈的晚稻超早稻运动,取得了連作晚稻空前大面积丰收,个別丰产田亩产达到1500—2000斤以上,有力地駁斥了連作晚稻低产論。据初步統計,1958年全省一季水稻(早稻或晚稻)亩产2000斥以上的有50多万亩。早晚兩季合計亩产2000斤以上的,约达400多  相似文献   

7.
皖中南亦即安徽淮河以南地区(30~33~0N),是单双季稻交界地带,“一季中稻热量有余”的单季稻田近一千万亩,发展再生稻大有潜力,近几年已发展了几万亩。各地大面积种植和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注意选用适宜品种(组合),改进栽培技术,早中籼再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光辉“五·七”指示的指引下,我班于1972年种了1.5亩麦田双季稻试验田。早稻单产924斤,二季晚稻单产1,059斤,两季总产1,983斤,达到了麦田双季稻二超“纲要”。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选用迟熟高产品种,培育壮秧要夺取麦田双季稻高产,两季水稻必须采用迟熟品种,因为早稻感温性强,如果麦田选用早稻早熟品种,就会出现早穗,不能高产,晚稻如选用早熟品种,也不能高产。我们早稻  相似文献   

9.
<正>勐海县是西双版纳州的粮食主产区,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稻田种植制度以一季中稻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勐海县作为全州产粮大县,其粮食增产关系到全州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发展双季早稻作为一个增粮措施,提到了农科部门的议事日程,但作为中海拔地区的勐海是双季稻和一季稻的临界区,选择耐寒、早熟品种和适时的早稻播种时间与晚稻栽插的最佳节令茬口是早、晚稻丰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沿江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中心实行油稻稻、麦稻稻和肥稻稻的一年三熟制或两年五熟制为好,还是恢复以中稻为中心的一麦一稻、一油一稻和一肥一稻的一年两熟为好? 作者带着这个问题最近去当涂、芜湖、南陵、宣城等县,走访了一些社队,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当涂县新桥公社金塔大队共有耕地1600亩,种植双季稻已有近20年的历史,面积逐年发展,自1976年以来,每年栽种面积约在4千亩上下,复种指数为2.5左右.其中早稻都在1300亩以上,晚稻在1400亩以上,三麦600亩以上,油菜600亩左右.年产量除1977年外,其他年分每亩都稳定在2000斤左右.油菜平均亩产都在200斤以上,产油70斤,折价116元,合水稻千斤,还得菜饼150斤.此外,稻草秸秆比一季稻还多收30%左右.为什么这个大队年年三熟,年年高产呢? 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湖南邵东原系一季中稻地区,五三年才开始种植双季稻,五五年大面积推广。自推广双季稻以来,每年早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烂秧,为了弥补烂秧的损失,各地普遍采用了直播,有些社由于掌握了直播栽培技术,连年获得了丰产,因而直播的面积得到迅速地增加。荷公殿乡新吉社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地跨滁县、六安两专区。粮食生产历来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約一千六百五十万亩,占耕地面积50%左右,是我省主要产稻区(稻田面积占全省水田面积56.5%),其中一季中稻又占70—80%。所以提高一季中稻产量对提高本地区及全省水稻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由于迟栽中稻占有相当比重,对这一地区水稻增产常常造成不利影响。据调查,1963年中稻迟至“芒种”后栽插的,六安专区占中稻实栽面积23.2%,滁县专区占30%。其中合肥(北緯三十一度五十三分)以南的霍山、舒城、廬江、六安等县比重較小,約占10—  相似文献   

13.
(石娄)寨公社一大队位于新洲县东部丘陵地区,水利条件好,肥源多,人多地少(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2.5亩),劳畜力充足。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耕作制度为双季稻、小麦和双季稻、绿肥为主的一年三熟制。近几年来双季稻、小麦的面积占水田面积的28—30%,产量逐年都有所提高。1964年平均单产早稻573斤,双晚555斤,小麦为305斤,全年三季共收1433斤。1965年三熟制的小麦实收面积266亩,平均单产450斤,比1964年增长47.55%比1957年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于1972年种了6.8亩双季稻丰产田,经师生共同努力,战胜早季低温干旱、晚季后期阴湿的自然灾害,获得较好收成,实现了双季双超纲。其中3.8亩油菜、小麦田双季稻亩产1940.2斤(早稻898.6斤,晚稻1041.6斤)。现小结如下: 试验田位于无霜期231—245天、土质沙性、肥力瘠薄的山区。在这样的地区,要使稻株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要使稻株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统一起来,其主要措施是:“壮秧、苗足、肥巧、精管”。  相似文献   

15.
早稻施肥与土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施肥不是孤立的,它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至为密切。同样的施肥措施,在不同的土壤条件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甚至相反的结果。因此,因土施肥,合理施肥,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稳定持续增产、经济利用肥料、充分挖掘土地潜力的重要措施。 湖南历史上以一季中稻为主,过去仅田少人稠的湘中地区有双季稻种植习惯。解放后,积极发展双季稻,早稻面积急速扩大;加上湖南7—9月分规律性的干旱少雨,早稻  相似文献   

16.
一、关於適时和争早方面我国农民向来就把不悮农时视为增产保收的最基本关键,“人誤地一时,地誤人一季”。种庄稼,該搶早的,尽量搶早,但有的情况还要掌握适时。例如,对午季田中稻,特别是麦茬中稻,群众就有“‘芒种’栽秧分早晚”“‘夏至’栽秧昼夜分,早晨插秧晚扎根”“栽秧栽到五月中,早晨不换中午工”等說法;在双季稻上“早稻爭日,晚稻抢时”,山芋上“山芋不嫌早,越早越好”,黄豆上的“‘夏至’种黄豆,长死一榔头”,晚秋作物(主要指晚玉米和双季晚稻)的“秋种隔日如隔年”等說法,都說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須尽量搶早。  相似文献   

17.
一、主导品种 (1) 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金溪县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的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73.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9.6万亩;水稻生产以双季稻种植为主,常年播种面积65.71万亩,其中早稻32.01万亩、二晚33.7万亩;常年主要农业气象要素是年平均气温18.6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78天,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该区域种植双季水稻,经常发生早稻低温烂秧及二晚低温冷害,为此,抓好早稻育秧、培育早稻壮苗全苗,促进早稻早生快发对双季稻全面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根据近年来金溪县水稻生长表现及农事操作习惯,笔者对金溪县早稻育秧环节提出以下注意事项,供广大水稻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兴安县地势较高,气候较冷,年平均气温17℃,最低温度零下5℃左右。自春分至清明这半个月,阴雨多、日照少、气温低、风势大,每年都有一两次冰雹,因此历年早稻育秧的这一关键时刻,几乎全都处于寒潮威胁之下。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过去只习惯种植中稻,根本不敢设想种植双季稻。解放后,1952年开始试种双季稻,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栽培经验也逐步丰富起来。去年早稻扩大到五万多亩,晚稻一万二千亩,并出现一  相似文献   

20.
一、种植情况早秈矮脚南特在我省种植已有四年历史。由于各級党政領导的重視,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65年已发展到二十五万二千亩。从几年种植情况看,矮脚南特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广。在沿江及江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及間作早稻,在江淮丘陵地区作一季早稻或早中稻,在沿淮地区作一季春稻或麦茬稻栽培,增产效果均极显著。一般亩产六百至八百斤,高的达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