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林地流失状况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通过对浙江省采伐限额试点县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约束下农户采伐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找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为政府推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腾冲傈僳族社区林地林木资源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集体林地林木的合理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也加快了云南少数民族山区林地林木流转的步伐。然而改革后的少数民族山区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在林木资源流转中面临诸多问题。对腾冲傈僳族社区林地林木流转状况的研究得出,只有规范流转管理,形成健全的林地流转市场和合理的流转价格体系;完善流转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并建立流转的激励机制等,才能引导当地的林地林木资源进行合理流转,才能使当地少数民族从森林经营中真正获益。  相似文献   

3.
徐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87-190
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林地承包经营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了林地承包经营权行使过程中发包方及承包方的行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林地承包经营权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法律应对措施:应当落实林地承包经营权发包主体的环境保护职责,从程序上和实质上落实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条件,确保林地承包经营权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文中透视了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历史变革的轨迹,对现行林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后认为,林地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明晰的产权关系、不规范的分配制度、林地流转比较困难等。因此必须尽快明确林地产权的主体;把林权上升为物权;建立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以此推动我国林业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土地供求均衡理论、股票交易集合竞价原理和土地收益理论,探讨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价格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林地流转意愿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对林地流转价格的选择是理性的;农户对价格认知的理性是基于未来收益来考虑的;林地供给与需求之间要实现成功交易,必须存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流转价格;由于流转双方对预期价格存在差距,林地的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足,导致林地流转成交率较低。提出了加快林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东、安徽、甘肃和河南农户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林权改革的满意显著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有流转意愿的农户有298户,占样本总数的81.64%,其中有流入意愿的农户量与有流出意愿的农户量基本均衡,但实际有流转经历的农户只占样本量的13.70%,有流转意愿与有流转经历的农户占比差距过大;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对林权改革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其中显著影响农户综合意愿的因素有:劳动力数量、林地经营技术;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意愿的因素有:林地经营规模、流转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出意愿的因素有:林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劳动力人数。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林地流转在各地进一步展开,林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衡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究其根源有三:一是林地产权制度的残缺;二是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三是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建议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产权作为财产权的流转,是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为基础,在机制设计中始终以兼顾产权主体利益为核心来促进激励相容,并通过立法先行等法治化措施使改革试点有法可依.针对当前湖南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界定不清晰、产权收益配置有失公平等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流转经营的法律机制、市场机制等法治路径:一方面优化各类自然资源的产权结构、转变政府在产权管理中的服务型职能定位等措施,来约束流转双方的行为并保障流转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完善产权明晰,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引导自然资源流转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为例,调查研究土地流转主体构成、流转规模、流转方式等情况。研究证明,垦利区存在土地流转主体缺乏资金、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率低、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加大财政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采取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多种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子耘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0-11861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产权主体模糊、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完善等提出了相应建议,即通过法律给以明确的规定与引导,加强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立法等。  相似文献   

12.
古浪县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服务、创新经营机制等多项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了农村土地经营效益。但也还存在群众观念不够解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够强、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二要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三要强化主体培育,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四要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土地流转活力;五要注重解决问题,政策落实规范引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规范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体来看,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是稳定有序的,但还存在部分地块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土地流转的风险性和农民对土地升值期望提高是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流转收益持续增长机制,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隆昌县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基础上,还要深化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及重塑经营主体、培育规范林地流转市场体系,探索新型的科学管理和经营发展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京郊集体土地流转现状及影响的基础上,从明确土地产权关系,确定流转范围模式、合理分配流转收益以及健全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规范京郊集体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40-18942
对浙江省丽水市的云和、龙泉、庆元3县18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林地流转以转出为主;农户大多选择在农户内部进行林地流转的私下协议;林权交易市场并未得到流转农户的广泛认同;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呈弱化趋势等。通过分析,指出农户的主观意愿;流转对象类型少,信息沟通不畅;流转的期望供求价格差距大以及流转中介组织发展不完善是造成林地流转不畅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完善制度,明确产权归属,推动流转形式多样化,发展林地市场,培育市场主体等方式,促进林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2015,(4):42
<正>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该《意见》明确将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对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类指导,并强调指出:农村产权交易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且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阅读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应从农村土地所有、使用、管理3个方面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研究结论:所有制度的创新是通过实行国家和农户双重所有,解决产权关系模糊问题,为农地流转提供制度基础;使用制度创新重点是确立农民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土地产权管理,建立有效的调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用土地流转的特点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平  李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60-15462
从土地流转规模日趋扩大化、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动机发生变化、流转主体及经营项目多元化、流转过程日趋市场化、流转收益增长快速化、流转程度呈现地区差异、流转渠道多样化、流转期限日趋合理化9方面介绍了四川农用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四川省农用土地流转的土地转包、租赁经营、互换经营、土地股份合作、转让经营、代耕代种6种主要模式,提出了加快四川农用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北京市丰富的林业资源、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委托流转的参与主体、运作程序和保障措施进行简要介绍,分析该模式具有流转合同、程序的规范化,减少林地流转的交易成本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忽略林地流转前的确权登记工作,流转价格机制不明确,反馈环节缺失等问题。认为完善北京市林地委托流转模式:一是落实好林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二是做好林地资源的资产评估,三是建立流转后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