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系统的框架、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的模块组成,建立数据库和GIS模型库,对系统运行效果进行说明,并附效果图。并以1978——2001年山东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教等基础资料(统计数据和图件)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模型进行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战略与观念.应贯穿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档案事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注意档案的系统收获和管理,更要加强档案珍品精品的征集和保管,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10年里,东南亚许多国家都经历了重大的经济改革、政府机构重组以及政策方面的变化。然而,在农业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仍多集中在考虑短期前景和以供应为导向的生产问题,对于可持续发展农业此类新兴问题更是没有先例,缺乏借鉴。尤其东南亚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是典型的单位面积土地高潜力生产区和劳动力密集型地区;又由于人口密度大,也是能源节约型投入地区。鉴于此种情况,西方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自由化体制和规模化经济就不适用于东南亚地区。下面我们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产系统、技术系统方面来分析东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运用2种定量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对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福建农业是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逐步迈进的,其发展协调性、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加强。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勤  胡晓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1):43-46,53
运用系统及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及其可持续条件,提出了这类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性,系统走向何种序状和结构取决于其在临界区域时序参量的协同状况,为了维持耗散结构,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超过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要,是人类在认识发展问题上的质的飞跃,由于对维护全球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阐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生历史和概念入手,进而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施空间的界定以及评价指标体。根据测试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标准体系的原则,将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可持续发展度),类目标层(包括资源丰富度,系统稳定度,经济富强度和管理力度),项目指标层(含17个具体指标)。图2参14。  相似文献   

7.
密云水库集水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收集了有关资料,对密云水库集水区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针体系,并计算出该区域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当前可持续发展指针指数分别为:生态环境系统0.794、社会发展系统0.863、经济发展系统0.879、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820.预测采取相关对策后,该区域各系统可持续发展指针指数将分别达到:生态环境系统0.935、社会发展系统0.943、经济发展系统0.956.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针指数将达到0.940.   相似文献   

8.
安丘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指标体系内涵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最后,对安丘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1996年到2004年安丘市农业系统总体发展良好,但该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即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村社会还未进入可持续状态,该市的农业可持续性是不稳定的,应加大对其弱势系统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9.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统生产优势度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使得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我国发展可持续热带农业的资源环境系统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发展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主要资源环境瓶颈是资源的丰度有限,资源的质量不够高,资源环境系统的弹性较低以及环境灾害频率较高和范围较大。这些关键制约因素的产生主要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但也有人为诱发使然。克服这些障碍的主要对策是:合理配置与管理资源环境,防灾减灾与避害,维持和改善资源环境系统弹性,持续投资于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森林法修正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森林法立法理念的革新,符合国际主流,也是解决当今国内环境问题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大方面出发,对《修正案》中关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林权制度的改革和科技兴林有关规定的修改进行剖析。强调生态可持续视角下的林业资源保护应实现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完善森林资源的分类保护体系,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森林保护机制;经济可持续视角下的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应统一对于林权流转形式的规定,建立森林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以分类经营思路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可持续视角下的森林服务和科技兴林要求发挥森林游憩的社会功能,以科技兴林和林业科技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12.
樊毅斌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67-9867,9870
分析了学术界对“承包”式产权和共有产权何者更有利于西藏草场可持续利用所存在争论,指出造成争论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将西藏的生态环境及相应的产权和放牧模式间的关系理清楚.草场环境主要分为平衡生态环境和非平衡生态环境,在非平衡生态环境下应采取“游牧式”的放牧组织模式,其对应的产权为共有产权(或农场主式的私有产权);而在平衡生态环境下应采取定居式的放牧组织模式,对应的产权应是承包产权.西藏属于非平衡生态环境,因此其应采用共有产权.  相似文献   

13.
从财务、客户、业务、员工、风险、社会等6个维度选取25个指标,建立了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13家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提高社会认可度、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在旅游发展中应积极宣传、倡导和发展可持续旅游,而生态旅游只能作为特定条件下可持续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途径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机制及相应林业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Logistic曲线描述系统的一般发展过程,根据其发展速度把发展过程分为起步、成长、成熟和顶极四个时期。定义成长期和成熟期为可持续发展期,而顶极期为非持续发展期。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发展期长短的资源承载参数r和环境容量参数k,认为r是从现有资源出发反映可持续发展期长短的参数,k是反映资源环境容量不断开拓与萃取能力的参数,从而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遵从复合Logistic曲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林  相似文献   

16.
靳义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27-4128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用矛盾论和系统论来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WTO框架下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宝生  王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336-337,360
论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提出了在WTO框架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开展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的角度回顾并审视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新兴学科-工业生态学,并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开展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西部地区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63-964
采用循环经济理念是西部实现和谐发展的唯一手段。西部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承担不起“先污染,后治理”的高代价,必须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笔者应用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尹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46-11848
运用农业可持续增长方式评价的理论模型对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现有农业增长方式一是不可持续的,,指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才是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