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纯林与混交林昆虫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赤桉纯林及其混交林间不同层次上的昆虫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赤桉混交林改善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昆虫多样性大小为银合欢>大叶相思>赤桉。与纯林草丛相比,赤桉 大叶相思、赤桉 银合欢混交林下草丛盖度提高,昆虫丰富度增加,物种组成相对复杂,但纯林草丛昆虫多样性指数与混交林相差不大。与纯林中赤桉树冠昆虫多样性相比,混交林中赤桉树冠昆虫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明显提高,优势度指数降低。赤桉 大叶相思、赤桉 银合欢混交林比赤桉纯林具有更稳定的昆虫群落。  相似文献   

2.
以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赤桉纯林、新银合欢纯林以及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单株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造林模式下2个树种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1)新银合欢的混植促进了赤桉的生长。2)赤桉、新银合欢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在5~10 年呈下降趋势,在10~15 年期间呈上升趋势(除混交林内赤桉),之后又下降。3)根据Logistic生长曲线的变化率,可将赤桉、新银合欢5~10 年划分为生长初期,10~25 年为生长快速期,之后为生长稳定期;经模型预测:赤桉纯林在23 年时达到数量成熟,赤桉混交林在25 年时达到数量成熟,纯林以及混交林内新银合欢均在24 年时达到数量成熟。针对赤桉、新银合欢生长特点,提出在生长初期和生长快速期增加水肥供给并进行适当疏伐等措施以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元谋干热河谷区赤桉、新银合欢等纯林为参照,对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进行调查和综合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首伐期生物产出量(干物质)为19.20 t/hm2,按照其热值折合标准煤约11.8 t/hm2,明显地高于赤桉纯林(7.08 t/hm2)、银合欢纯林(5.47 t/hm2)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2.97 t/hm2);绝对经济效益(纯收入)1.23万元/hm2,分别是赤桉纯林(0.74万元/hm2)的1.7倍、银合欢纯林(0.42万元/hm2)的3.0倍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0.14万元/hm2)的9.2倍;投入产出比为1.0∶5.9,略低于赤桉纯林(1.0∶6.2),但明显高于银合欢纯林(1.0∶2.9)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1.0∶1.6)纯林。此外,该混交林模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并能实现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松桉混交林与纯林的林木生长效应.[方法]通过近10年来松桉混交林的技术跟踪和数据分析,与其相应的纯林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显示混交林生长效应优势显著,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解决收益周期矛盾,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结论]该研究为松桉混交林营林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桉树人工纯林转换为其他阔叶树种纯林及其混交林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桉树纯林、灰木莲纯林、香梓楠纯林、灰木莲×尾巨桉混交林(灰×桉混交林)和香梓楠×尾巨桉混交林(香×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pH值较纯林大,但仅香×桉混交林2个...  相似文献   

6.
对元谋县小横山、岭庄、磨诃3个试验点不同人工林29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元谋地区几种主要人工林土壤肥力的5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林分进行综合评分、排序。13年生赤桉纯林的得分低于其对照地的得分,表明赤桉纯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其余林分的得分均高于相应对照地的得分,这表明这几种人工林培肥效果显著,尤以13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最好(其得分最高);就小横山而言,混交林的得分高于纯林(13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除外),表明混交林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比试验分析6年生尾巨桉纯林与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含量及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各层土壤容重都显著低于纯林;尾巨桉与降香黄檀混交能显著改善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其中A层(0~20cm)土壤分别增加了0.52%、11.07%、13.24%,B层(20~40cm)土壤增加了3.11%、12.76%、13.15%。虽然各层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相对纯林也有一定的增加;混交林各层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纯林,A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6.98%、19.30%、3.70%,B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4.17%、9.08%,2.62%;混交林各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2)及交换性Mg~(+2)含量均高于纯林,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在各层养分含量的差别各异。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比尾巨桉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张友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7-168
对8 a生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天然形成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小气候特征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形成的复层混交林在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上有明显优势,混交林中巨尾桉林分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比同龄巨尾桉纯林分别提高了20.88%、19.9%、75.33%和56.47%,且混交林中巨尾桉径级20 cm以上的林木株数所占比例比纯林多28.3%,这对培育巨尾桉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能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 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相似文献   

10.
桉树与越南安息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珍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95-196,209
对闽南山地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人工混交造林试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混交是成功的,造林密度为1 350株/hm2,桉树与越南安息香以6∶4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了林分产量和质量。4.5年的混交林分中尾巨桉的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分别比其纯林提高5.20%、11.49%和29.32%,而越南安息香的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其纯林。尤其是混交林中不论是尾巨桉还是越南安息香,小于10 cm小径木比例均比各自纯林减少,而12~18 cm中径木比例增加,并出现了大于20 cm的大径木,这对培育桉树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改良土壤、增强林分抗性等方面均比纯林有明显优势,对维护桉树人工林地力具有现实意义,可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1.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林下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地处江西弋阳县和泰和县退化红壤区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不同模式重建森林第10年的林下植被状况及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微生物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在严重退化红壤上进行人工重建森林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禾本科草本植物逐渐消退,荫性的蕨类、藓及其它喜林下荫湿环境下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恢复10年后地带性植物种类开始自然更新。(2)在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中,其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有一定差异,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枫香×马尾松株间混交林模式,最低的是桉树纯林模式;丰富度较高的是晚松纯林和湿地松纯林,较低的是木荷、桉树纯林。(3)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郁闭度、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团聚度、非毛管孔隙度的线性回归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林下植被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随土壤团聚度、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uro—phlla×E.camaldalensis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u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⑧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QG3,尾巨按Europhyllax E.grandis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GL9,尾巨桉DH32_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xE.tereticornis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砷溶液对绿肥种子进行萌芽试验,研究其对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木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mg.kg^-1浓度范围砷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稍有促进作用,超过5mg.kg^-1则随着砷浓度的增加,3种绿肥种子受抑制作用均有增强,并且砷对根的抑制效应大于芽。3种绿肥作物对砷的耐性,光叶紫花苕最强,其次是紫花苜蓿,木豆最弱。  相似文献   

14.
桉树相思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钦廉林场两组桉树纯林、相思树纯林以及二者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桂南地区桉树相思树混交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钦廉林场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并且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总数排序依次为混交林〉相思树纯林〉桉树纯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说明桉树与相思树混交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当前广西营造相思桉树混交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miRtour在线分析工具对木豆EST和GSS序列进行miRNA生物信息学预测,应用psRNATarget进行靶基因预测。结果发现,43条不同的木豆miRNA成熟序列,隶属于33个不同的miRNA家族。靶基因预测发现有36条编码序列受miRNA调控,其中17条序列编码酶,2条编码转录因子,7条编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蛋白,5条编码参与蛋白质降解通路的蛋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及其内吸收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熟叶和衰老叶养分浓度、内吸收率和氮磷比在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中存在互补性,表明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在养分利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树种的营养利用策略不同,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优先考虑叶片养分含量低而内吸收率高的“营养保存型”树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豆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Primer 1和Pri mer 2,以木豆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Actin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302bp,编码100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其他植物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89%以上,其中与大豆的同源性达94%;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木豆化感作用对6种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豆为供体,黑麦草、高羊茅、非洲狗尾草、银合欢、大翼豆和白三叶为受体,运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木豆种子、木豆叶片浸提液对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种子、叶片浸提液对6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数量木豆种子和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强度不同,低浓度时较弱,高浓度时较强。木豆种子数量增加和浸提液的浓度提高均能降低种子的发芽率、胚轴和胚根长度、减少根毛的数量,其中胚根长度较其它指标更敏感,可能是衡量木豆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不同植物对木豆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黑麦草、高羊茅、非洲狗尾草和白三叶化感作用较敏感,银合欢和大翼豆敏感性差。同时得出,木豆种子化感作用强于木豆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